历史时期陕西私学发展对民办教育的启示

2020-07-04 02:21周小天王馨悦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办教育起源启示

周小天?王馨悦

【摘 要】 文章梳理了陕西私学的发展脉络,从私塾和经馆两个层次阐述了私学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分析了陕西私学的发展特点,克服官学弊端,促进经济发展,普及了知识和文化。阐明陕西私学对当今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政府以政策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社会组织助力民办教育发展,民办学校探索特色教育方式。

【关键词】 私学;起源;民办教育;启示

一、私学的兴起

私学多由私人或私人机构创办,并非国家筹办。西周时期,关中地区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地教育也逐渐繁荣。但是,当时官府垄断了教育,只有贵族阶级才有学习知识的权利。平民、奴隶并不被允许进入学校学习。随着周室东迁,周王室权利逐渐削弱,一批周室的文化官吏流散各地。这些流入社会的文化官吏渐渐成为依靠知识而维持生计的“士”,形成两类“士”,分别是策士与学者教育家。[1]政治上的多元结构使“政教合一”的封闭模式逐渐瓦解,天子已经失去绝对的权利,对学术与教育的垄断成为往日辉煌,导致学术下移。其次,由于东周时期私人财富日益膨胀,出现很多拥有大量财富的贵族、新兴地主,也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官学废弛,典籍扩散,学术下移,私学应运而生。

关东“百家争鸣”,私学林立,教育家孔子即私学的创始人之一。关西亦“辟雍钟鼓,绵绝是营”。周敬王元年,陕西千阳人燕伋曾经根据父亲的要求前往今山东曲阜一带拜孔子为师,后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周敬王十九年,燕伋返乡,在今宝鸡市千阳县裴家台设教18年,为陕西私学的肇端。[2]燕伋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不仅继承了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和增补,除了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外,他还将“农艺”等也纳入了教学内容。[3]

二、陕西私学的教学内容

私学创立之初以孔子编订的《诗》 《书》 《礼》 《易》 《乐》《春秋》为教学内容教授学生。陕西古代私学兴起后,其办学形式种类繁多,称谓不一,总体而言,可归纳为两个层次:私塾和经馆。

1、私塾教学内容

私塾是程度较低的私学,亦称“书馆”(汉晋时期)、“乡学”、“村校”(唐代),“家塾”、“义学”(宋、元、明代),“坐馆”、“私塾”、“义学”、“义塾”(清代)等。其内容相当于今天的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各类综合常识,如《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侧重于教儿童识字,掌握文字工具;二是进行诗文教学,对儿童进行文辞和美感教育;三是进行历史常识教学,或简述历史的发展,向儿童传授历史知识,对他们进行封建伦理道德的说教;四是进行有关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的教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鸟兽、草木、人事、衣着、农艺、饮食、器具等常识,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五是向儿童传授伦理道德知识以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准则。

2、经馆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

经馆是程度较高的私学,亦称“精舍”、“精庐”(汉代)或“经馆”(宋元明代)。相当于现时的中学或高中阶段,以讲授“经书”为主,如《孝经》 《论语》等。一般以孔子的“六经”为主要教材,学生须精通一经或数经。科举推行后,为使学生学习后能入仕做官,大多数程度较高的私学在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便给学生教授有关科举应考的知识、文章。经馆教学者大多是名士硕儒,有的边做官边授徒;有的先以课士闻名,后被征召授官,但仍从事教授工作;有的辞官后专心著述讲学;也有终生隐逸山间,聚徒授经。汉代的董仲舒、马融,唐代的颜师古,宋代的张载,明代的吕泾野、冯从吾,清代的李二曲、刘古愚等都曾担任过经师。由于教师有名,学生自然众多,因此,经常出现老生带新生,程度高的带程度低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陕西私学的发展特点

1、克服官学弊端

燕伋在陕西创立私学之前,官学是“政教合一”,教育只是政治的部分内容;私学出现后,教育与政治脱离,成为独立的活动。官学是“官师合一”,由政府官员担任教师;私学是“官师分离”,独立的有才之人成为教师,这也使教师成为社会中独立的职业。官学要求贵族才能入学;私学则向平民开放,以人民自由接受教育为原则。燕伋的“渔阳塾坛”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办学自由、讲学自由、就学自由,注重学辩结合、动静结合、讲练结合,教学效果良好,这种教育形式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吸引来今陕、甘、川、宁等地的学生,为这些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人才。[4]

2、促进经济发展

陕西私学的产生为后来出现的民办义学、书院打下基础,越来越多的教育受众者得到了基本的读、算、写能力。实用的知识对于想进行生产、追求经济效益的农民和工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明清时期,因为民间教育的兴起,逐渐造就出一批能够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小作坊主与小农场主,对日后陕西经济模式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普及了知识和文化

燕伋在陕西开启了私学的教育模式,他延续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推行崇圣尊儒的教育政策。儒家培养的目标,不是造就在某一领域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而是造就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君子”。这种思想虽然会在一定程度禁锢人的思想,限制人的创造能力,但是也使读书的人增多,促进了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傳播。

四、陕西私学对当今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

陕西民办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私学打下的良好基础,优秀的民办学校能够有效增加教育服务供给,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陕西民办学校在转型期要总结私学办学的优秀经验,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为全国民办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1、政府以政策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私学的出现于发展与统治阶级的态度息息相关,统治者支持或否定的态度直接决定私学的存亡。春秋战国时期燕伋在陕西一度掀起繁荣兴盛的私学,然而,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禁止私学,尤其是宰相李斯认为私学蜂起、百家争鸣是天下分裂、诸侯并起的产物,与当时天下一定的局势不符,有损君主权威,因此必须取缔。

从历史经验来看,当前陕西民办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陕西省自2010年以来,下发涵盖思想政治类、师资类、教科类、学生类等民办教育相关政策,针对本省民办学校的发展特点,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更多地放权给民办高校由其自主办学、自我发展,更好的为受教育者和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社会组织助力民办教育发展

私学的发展预示了社会教育模式的转型,由最初的官学下移至平民百姓,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子弟加入到促进学术下移的活动中,形成了我国学科建设的雏形,为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当今民办教育若想长足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才能完善整体教育体制和政策。社会力量以关注民办教育为切入点,同时关注相关的三类组织:第一,研究型组织,如陕西民办教育协会这样的研究型组织能够研究民办教育发展规律、创设中国特色民办教育基本理论。第二,教育型服务组织,如中国校友网,该组织以第三方形式对各类教育机构进行独立评估。第三,将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的民办教育行业组织,如陕西白鹿原大学城高校联盟,该组织主要为民办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平台。

3、民办学校探索特色教育方式

朱熹曾提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说的就是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实践家,“因材施教”由此产生。因材施教能够根据个别学生的不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应各类学生的个体差异,加速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另外,孔子强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他认为,教学不但要应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趣和方法。这些观点都对现代民办学校的转型发展起到关键作用。[5]

首先,民办学校可以吸取因材施教的精华,突破公办学校的框架,探索特色鲜明的教学方式。例如2002年,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部开始关注课业负担问题,探索假期探究性作业新模式。该模式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尖子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实行A、B、C分类作业,取得显著成效。其次,民办学校要重视特色创新,与公办学校错位发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育领域保佑旺盛生命力。如高新第一幼儿园以科学教育为特色,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以民族文化为教育亮点,引导幼儿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幼儿提供主动学的教育环境。[6]

整体而言,陕西私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春秋战国教育领域的一大变革,使得更多的人学会尊师重教,教师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上升,培养出大批人才,为陕西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必要条件,成為中国教育史特别是民办教育史的一块里程碑。陕西民办学校可以继承私学的精华理论,用鲜明的特色和创新的方式打造民办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5] 王洪亮.中国古代教育史简论[M].星球地图出版社:2006.

[2]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教育志[M].三秦出版社,2009.

[3][4] 李慧奇.燕伋:为后人竖起尊师的最高标杆[J].西部大开发,2017(10)152-155.

[6] 皎秋萍.质量+特色:民办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小学管理,2011(4)55-57.

【作者简介】

周小天(1990—)男,汉,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西安思源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干事,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发展管理.

王馨悦(1989—)女,汉,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西安思源学院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干事,主要研究方向: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民办教育起源启示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民办教育持续发展研究
民办高校中产品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