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

2020-07-04 02:49彭舸珺苏玉婷
现代交际 2020年10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新时代

彭舸珺 苏玉婷

摘要: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砥砺中华兒女勠力同心完成一项项时代伟业的力量源泉。红色资源作为形成于革命年代的独特物质或精神财富,与爱国主义有着水乳相融的共生关系,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强有力的现实表征。新时代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氛围欠佳、衔接薄弱、创新不足和欠缺合力的现实困境,需要政府、高校、红色资源地区、社会多方的通力合作,从而更好地落实新时代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 红色资源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234-02

列宁曾言,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中国,爱国主义更是全体中华儿女内心执著坚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对祖国无限的忠诚与热爱。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高校作为树人育人的主要阵地,承担着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而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各种物质资源及其所承载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将其合理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必然性与可能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事实上是传统资源在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这一问题的现实回答,在这一点上二者具有极大的目标契合性;第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也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二者的主体一致,都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高校大学生;第三,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从宏观上讲,更是历史资源与现实发展的价值如何达到有机统一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见,红色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最为权威直观的载体,必须将其充分全面地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目前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氛围欠佳、衔接薄弱、创新不足、欠缺合力等问题,应当对症下药,在各方完善改进的同时多方通力合作,形成政府、高校、红色资源地区、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一、营造校园“红色”爱国主义氛围,奠定高校爱国主义的情感基调

一方面,要一手抓“硬”,完善“红色”校园文化设施。首先,高校可以在校园的楼群、园林、长廊、碑林等融入一些红色故事、图画、诗词等,使其成为红色资源的传播载体,既渲染了校园文化氛围,又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运动甚至午后小憩、漫步闲谈中都可以驻足学习、接受熏陶,大大提高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其次,通过建造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雕塑或物件,能够激发学生对红色资源的探索热情。比如学校人工湖旁可仿建一艘小型“南湖红船”,并将红船精神的有关介绍附于船舷,在丰富景观效果的同时更添历史文化色彩。最后,高校还可以设立爱国主义教育馆或红色资源展览馆等,也可与高校校史馆、博物馆等资源整合,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另一方面,要一手抓“软”,丰富校园“红色”精神风貌。首先,要积极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集体活动,通过演唱红色歌曲、编排革命时期话剧、展览红色题材的摄影绘画作品、红色主题征文等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展览、海报公示等线下宣传方式和学校官网、论坛主页、微信微博等线上宣传方式,开辟红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专栏,结合历史节点、时政新闻与时俱进,让“红色”无处不在;最后,可以增强以学院、班级、宿舍为单位的红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评优活动,通过相互的督促交流形成高校内部学习机制的良性运行,从而在学院和学校内部的基础上延展至与多所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联动学习机制。

二、畅通高校与红色资源地区双向桥梁,建立双方长久稳定合作机制

首先要“走出去”,创建高校红色爱国主义实践基地。具体可分批分次分侧重点地前往学习: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革命文化的学习,加深高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以党团为组织单位学习革命时期先烈们对党的赤诚忠心,促进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可以学校为组织单位,也可由学生自行组成小团体前往;可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关专业学生的实地考察,也可以是各个专业感兴趣学生的自发学习。当然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更可以灵活多变:参观、游览、座谈、演讲、诵读等,目的是在切实的环境下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其次要“引进来”,将红色资源优势多渠道引入高校。高校可以在权限畅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浏览红色资源地区的相关网络平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也可将红色资源地区的讲解员或负责人请到课堂,进行别开生面的课堂零距离互动,条件有限时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通过视频连线、视频录像等方式进行有关红色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当然,有条件的高校还可由专人对接,与红色资源地区合作开设相关文化知识在线小课堂、短视频连载、图文问答竞赛等,既可以让高校学生远程感受红色资源地区的教育魅力,还能通过线上宣传的方式提升红色资源地区的曝光度和吸引力。

三、结合高校学生特点,利用融媒体优势发挥红色资源爱国主义效能

首先,继续发挥传统媒介无可取代的教育传播能力。在网络多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介所拥有的教育传播能力虽有所削弱,但是无可替代的。应当继续保存和宣传现有红色资源的书籍报刊等,可设立“红色图书角”配合课堂教学或供感兴趣的同学随时翻阅;宣传栏展板涂鸦墙等校园设施也可成为红色资源的宣传载体。除此之外,高校创办的校报校刊及校园广播也可开设有关红色资源的板块。

其次,让红色影音增添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灵动活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爱国主义教育不应当是单纯的理论灌输,更要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增加教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电影和音乐就是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选择,通过视听的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也可与本地区的优秀文艺作品相联系,加深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再次,将红色资源融入“双微”抖音等的日常运营。针对微信微博,高校可以增开与红色资源相关的公众号和微博账号,由学生自主运行,定期发布有关红色资源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图文视频,同时与红色资源地区信息共享、密切联系。近年来抖音等深受学生喜爱的短视频平台及其他网络视频直播平台被建立起来,一些距离较远的红色资源地区可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开展“线上参观”“线上旅行”“短视频讲解”等活动,使同学们在这些交互性软件亦学亦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打造多方通力合作的“红色”教育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就政府而言,大力推动红色资源地区发展的同时,首先,必须健全其制度建设,使各类爱国主义基地对大学生逐步实行免票制,由此为大学生开辟一条爱国主义教育“绿色通道”;其次,政府应当推动区域红色资源一体化,全国红色资源“一盘棋”;最后,红色资源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不可再生资源,各级政府在挖掘、整合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应当树立保护第一的意识,使红色资源的价值经久不衰。

就高校而言,首先,可以编写系统的红色教材、选修教材等,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红色资源素材;将其纳入课堂体系中,使爱国主义教育更为系统正规。其次,红色精神教育要进入高等学校教材之中。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可以增添有关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的有关内容,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育,使思政课更加有血有肉。最后,学校既要把红色资源内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又要精心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红色资源要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和自身价值。第一是要深挖红色资源的思想教育价值,并将其进一步转换为丰富发展本区红色资源的新鲜血液。第二是要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尤其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综合利用声光电和网络合成、3D展示等会比单纯的文本展示、语音讲述更容易接受和提起兴趣。第三是要与时俱进。红色资源虽然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但今天又衍生出雷锋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使时代赋予红色资源以新的内涵。第四,红色资源地区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为红色资源合理开发作出设计规划,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的同时实现互利双赢。

就社会而言,社会积极正面的宣传引导对于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文化市场准入机制,推动社会积极树立红色典型,讲好红色故事,加强正面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道德风尚。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一些基层组织,可以整合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举办各类活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闫萍莉.用“红色资源 ”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72.

[2]郭代習.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5):71.

[3]彭舸珺,董淑萍.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8(1):213-219.

[4]杨向荣,王粲.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8):69-70.

责任编辑:赵世鹏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新时代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红色资源在美术鉴赏课中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