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韫俭
【摘要】语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法可称最为经典的。语文探究式教学不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设备和师生关系都具着有开放性的特点。简单来讲就是在课堂上能够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地位。注重于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养成,摒弃老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但是很多老师虽然使用探究式教学,可在这其中却未曾关注过师生双向心理的健康调节。
【关键词】师生双向 心理探究 健康调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58-02
一、师生双方的心理特征
1.老师心理特征缺少探究性教学意识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占主导地位,而探究式教学则强调师生关系平等。老师的教学是因为想让学生多获取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在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可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用自己的习惯和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比较机械且枯燥无味,而且还与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原则和目的相违背。由于以往的教学方法不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制定的,所以学生往往都被迫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这会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消极的情绪。长期如此,这会很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生心理特征年龄与心理发展水平相违背
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具有规律性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也不尽相同,当前大部分学生呈现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相违背的现象。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由于学生家庭背景,受教育影响,和个人经历都不同,所以学生之间心理年龄也大都不同。其中造成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现象,而学生产生自卑又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学习方面,班级里面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比较脆弱,而老师又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心态,那么就很容易产生自卑,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喜欢向老师请教问题。其次就是对挫折的接受程度较小,究其根本原因是家庭所致。可能在家里父母对孩子很是宠爱,未曾吃过一丝苦,未曾受过一点委屈,所以一点挫折便难以承受。由此可见,家庭的爱护以及班级学习压力等都是学生心理年龄不同的原因,而这都会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从而造成学生处理问题没有信心,不够勇敢。
二、使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相容
1.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作为老师要有规律地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在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尤其是心理沟通,在这个过程中点燃学生学习欲望。在课堂上,不只是关注一部分人,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注重学生脑口手并用,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2.教师主动做出协调
第一,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同时注重启迪与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第二,注重学习氛围的养成,探究学习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每节课堂上,老师都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解答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尽量做到人人都能有机会发言,使学生更加自信。
三、运用语文探究式教学做好心理相容
1.调节学生心理策略
首先,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喜欢上语文。如今我们很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所以老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状况来改进教学方法,并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老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老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参与合作性学习,或者分组学习进行探究,这为学生表达自己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老师发现问题提供了帮助,有利于做到师生双向心理相容。
2.教师要持有师生平等的态度
教育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所以就要搞好与学生的合作。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占主体地位,这种不平衡的关系,根本无法实现双向心理健康调节。所以老师要持有师生关系平等的态度,这样才有利于做到二者之间真正的交流。师生之间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老师引导教育学生,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老师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正是师生双向心理调节的宗旨。
3.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
老师要在教学中要重视多去引导学生。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态性,当动态呈现恶性时,老师要给学生一些引导来制止。除此,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启迪,尊重学生,不能正面对学生给予否定,这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好引导时间和方法的选择,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接受老师的引导并加以改正。
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除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和问题的探究者,这将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这种学习心理的养成就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言兴红.基于农村高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建议[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许迅.师生双向心理健康调节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9):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