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英
【摘要】中国历经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沉积了许多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能够体现中国的民族精神,是国家的璀璨瑰宝。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本中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的特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这种途径来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利用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以及蕴含的精神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养成良好的品质,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52-01
引言
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特点,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还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让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文化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文化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的精神世界[1]。中国的传统文化涉及面非常广,其中一些道德伦理以及天人关系方面的内容非常经典,广为流传,通过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更加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值得骄傲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来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精神世界。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在具体渗透时一定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方式,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的方式,否则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感。(1)作品念诵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文化经典类、诗歌等艺术作品类以及文化娱乐类,其中诗歌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学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为了强化渗透的效果,教师要加强诗歌类课文的念诵,多诵读,通过分组诵读、全班诵读、个人诵读等各种方式来诵读,让学生在念诵过程中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体会诗人的情感。(2)除了诵读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渗透传统文化,这是一种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方式。教师在讲解相关课文时,可以讲述课文相关的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典故,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课文的内容[2]。例如在讲解《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分别讲解民间流传的沉香救母和二郎神救母的民间传说,渗透传统文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上课,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3.1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非常经典的课文,经过精挑细选,很多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要从教材入手,充分研读教材,将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挖掘出来,适当梳理并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语文教材来学习和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哪吒闹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以及《沉香救母》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讲解中国的一些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拓宽学生的视野。
3.2开展主题式活动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现代教育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讲解课文中的知识,还应该加强实践活动,开展各种综合性的课外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式的活动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让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能够真正发挥作用[3]。例如在学习了《山行》、《枫桥夜泊》等古诗词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古诗文朗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诵出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应该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够继承并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从课内、课外两个方向同时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开展主题式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学周刊, 2018(6):43-44.
[2]达煜琪.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节日渗透的策略和方法[J]. 新课程, 2016(34):227.
[3]宋永华.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7(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