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浩
摘要: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影视节目的字幕翻译具有独特性,因此标准和策略也存在差异。从交际角度出发,运用关联理论,以《远方的家·“一带一路”》为例分析节目中口语化词句的翻译,指出字幕翻译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要以语境为基础,做到简练明了,信息的取舍既要实现译文与原作者的意图相吻合,又要推断观众的认知环境,选择最具关联的话语,使观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优化的关联信息。
关键词:关联理论 中央电视台(CCTV)节目 字幕翻译 口语化词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058-02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被翻译成不同语种,出口不同国家,以英语国家居多。作品的字幕功能在于交际,凭借声音、画面、文字的结合来传递信息。CCTV—4国际频道节目《远方的家·“一带一路”》,致力于向海外观众介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友谊,内容多涉及人物采访和现场解说;因此有大量口语化的词句,译者要根据声音画面所提供的语境来准确翻译。关联理论致力于指导译者如何实现最佳语境理解,有效地传递关键信息。下面将以《远方的家·“一带一路”》节目为例,用关联理论探讨字幕翻译的策略。
一、关联理论与字幕翻译
1.关联理论的内容与发展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由Sperber和Wilson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该理论把关联定义为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所获取的最大化认知效果。认知理解包括显义(explicature)和寓义(implicature)两部分,两者的组成取决于关联的认知和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指出,我们倾向于选择以最小努力就能获得最大化认知效果的关联刺激(stimuli)。翻译是依靠语义或逻辑形式的近似对语言进行解释的活动[1]。
1991年,Gutt将该理论引入翻译领域。Gutt认为,翻译可以看作对两门语言的解释:译者要做的不是语言字面意思上的对应,而是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的语境,在目的语中传递源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这一过程需要作者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的关联,“解释”性地翻译这种关联。
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是关联理论的两个重要因素,说话人要充分理解语境,用最有关联的语句传达信息,让听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信息。在翻译领域,关联理论要求译者能够传达对原文相似性的推定,要充分根据语境来翻译,使译文读者不必付出太大的认知努力消化译文。
2.字幕翻译的特点
Nedergaard·Larsen指出,字幕翻译是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对原声口语的浓缩所产生的书面译文[2]。李运兴概括了字幕翻译的几大特点:一是字幕的瞬时性,须与画面同步;二是通俗性;三是空间的局限性,字幕不能太长(不超过35个单词)[3]。因此,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语言的简洁明了,不必拘泥于原文形式和内容的完全对照;在文字、听觉和视觉这些语境的帮助之下,译者更应该注重如何准确地找到原文的相似表征,从而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有效地获取信息。
二、《远方的家·“一带一路”》节目介绍
1.《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简介
《远方的家·“一带一路”》是一部对几十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入拍摄和采访的大型纪录片。制作团队肩负“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秉持真诚的态度和自然的风格,以近百人的制作队伍、近千天的拍摄周期、数万名的采访对象,以全球视野,力求让全世界真正了解“一带一路”倡议,表达中国“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理念,突出“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时代精神。
2.《远方的家·“一带一路”》节目特点
(1)句子简短,口语化,有时候脱离视频画面就难以确定句子的意思;(2)有的句子零散不完整,需要根据视频确定句子的主语;(3)句中有很多語气词,使句子的意思模糊化。译者的职责不仅在于确定原文所传达的信息,还要合理预期观众能够从译文获得同样的信息[4]。译者需通过考量语境效果以及观众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来决定最接近的相似。
三、字幕翻译分析
下面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以《远方的家·“一带一路”》节目中的实际例子分析字幕翻译使用的策略,阐释译者如何实现最佳关联。
例1:(男)他要把这个钉住,要把它的这个……
He's going to staple the vine to the support.(1)
(女)怎么做
How?
(男)来来
Come closer.
在视频当中,这段对话是女记者参观柬埔寨胡椒庄园时,陪同人员跟她讲述工人手持工具的作用。“钉”这一动词的英文可以是nail、tack或者staple。但根据视频画面可知,工人使用的是类似订书机的工具,在树上打出书钉,把胡椒的藤蔓固定在木桩上。因此最恰当的动词应该是staple。第一句话直译可以是“Hes going to staple it,the vine”,相比之下,上面译文中提供的语境效果更充分,观众可以找到从画面和文字的关联,同时理解译文时也不需要花费不必要的额外努力。
“来”这个词单独使用时,可以翻译为come,come on或come here,选择哪个译文取决于当下哪个译文的关联性最强。视频中提供的语境是陪同人员是让记者凑近来看藤蔓是如何固定住的,因此最佳译文应该是“come closer”。
例2:(男)以前我听他的妈妈讲
His mom used to tell me that
(男)一天收入没有五角钱
she was unable to gain 5 pennies a day
(女)也是很不简单
Life was bitter
“也是很不简单”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意思。在视频中,男向导向记者讲述了老一辈华人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打工谋生的艰难生活,女记者发出了“也是很不简单”的感慨;因此可以推断出这句话指的是生活非常不容易,充满了艰辛。“Life was bitter”使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原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以及译者传达出来的信息。
例3:它们用这样的方式在林间穿梭
In this way,they move in the woods,
甚至可以过江越河
and even cross the river
所以当地人叫它“过江龙”
and hence the name "Cross River Dragon"
“过江龙”是马来西亚当地一种极其凶猛的大毒蛇,翻译这种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时,有直译、意译、音译等选择。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原文的意图是介绍这种毒蛇名字的由来——可以过江越河,如果选择音译“Guojianglong Snake”,那么观众很难在自己的认知环境中找到关联,需要耗费较大的认知努力;加上字幕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观众还未找到关联时字幕就已经过去了,难以实现有效的交际效果。因为“cross the river”和“Cross River Dragon”可以产生充分的语境效果,所以直译可以让观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与译者同样充分的语境效果。同时鉴于dragon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凶猛的毒蛇用dragon描述也恰到好处。
例4:所以我老爸有一句话给我的
My dad told me
他说“种田不离田头,看店不离柜台”
"Dedication is the key to success."
你要用这种心态去看店
Only with such an attitude
生意可能会做起来的
can you expand your business
原文“种田不离田头,看店不离柜台”形象地阐释了受采访商人的经营之道。她的父亲以前是走街串巷修雨伞的,后来创立了雨伞厂;她和丈夫则在义乌把雨伞生意做得很成功,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从不离开半步。在这个语境之下,采用直译和意译似乎都是可行的。直译的版本之一可以是:
他说“种田不离田头,看店不离柜台”
"When working the land,you need to stay in the field all the time; when doing business,you need to stay at the shop all the time."
直译的译文在句式方面与原文做到了一定的相似,在形式上产生了对等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字幕翻译具有空间局限性,太长的文字既无法全部嵌入,又需要观众花费更大的认知努力才能获得充分的语境效果[5]。因此,译者需要转而使用意译策略,直接将这句话的寓意翻译出来,这样既符合原文的语境效果,也能够让观众一下子领会到原文作者的意图,而不需要耗费过多的认知努力,能够在快速闪过的字幕中充分理解译文,实现交际的目的。
四、結语
通过以上字幕翻译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字幕翻译要以语境为基础,做到简练明了,很多时候由于字幕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译者不能做到一字不漏地翻译。此时信息的取舍,既要实现译文与原作者的意图相吻合,又要推断观众的认知环境,选择最具关联的话语,使观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优化的关联信息。
参考文献:
[1]Sperber,D.and Wilson,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95.
[2]Nedergaard‐Larsen,Birgit.Culture‐bound problems in subtitling [J].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1993 (2): 207-239.
[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
[4]Gutt,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St.Jerome Publishing.2000.
[5]Kliffer,M.and Stroinska,M.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 [J].Linguistica Atlantica,2004 (25): 165-172.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