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稿件质量对学术期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术期刊要想谋求更好的发展,拥有可持续、高质量的稿源是基本前提。学术期刊不能只依靠自然来稿,要高度重视约稿工作。从宏观上讲,编辑约稿的策略包括按人约稿、会议约稿、请人荐稿等。本文以《江苏社会科学》为例,对三种约稿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编辑部的经验做法。要想做好约稿工作,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不断提高自己,掌握各项能力,妥善处理约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学术期刊;约稿;学术会议;学者型编辑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6-0129-03
通常说来,学术期刊的稿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来稿,二是编辑约稿。坦率地讲,绝大多数自然来稿的质量难以达到刊发标准。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社会科学》为例,近几年每年接收的自然投稿(纸质来稿、邮箱投稿、系统投稿)在5 000篇以上,但最终能够刊用的稿件数量极少,超过90%的刊发文章都由编辑约稿而来。同时,由于优质文章具有稀缺性,且创作的时间比较长,因此,期刊编辑只有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持续性约稿,才能保持所发文章的高水准。
《江苏社会科学》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刊物,创刊于1990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先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期刊,并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以及“国家社科百强期刊”荣誉称号。自创刊伊始,《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就将约稿视为决定刊物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积极动员要求各责任编辑约优质稿件。可以说,《江苏社会科学》诸多成绩的取得与编辑部卓有成效的约稿工作密不可分。本文以《江苏社会科学》为例,对编辑约稿策略进行分析,同时介绍本编辑部的经验做法,希望为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一、按人约稿
按人约稿,顾名思义就是按照特定的人进行约稿,对象主要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按人约稿策略的基本过程包括:首先,对所负责学科领域研究队伍的概况进行全面了解,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资深学者列为约稿对象;其次,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这些专家学者的电话、邮箱、微信等联络方式;最后,通过电话、短信息(微信)[1]、邮件等方式向这些专家学者约稿。几年前,笔者刚入行从事编辑工作,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专家约稿:在约稿信中重点介绍《江苏社会科学》的基本情况、自己的教育背景、所负责栏目的发稿范围、对约稿对象研究内容的关注、希望对方能够给予某方面稿件的态度。可能是约稿信内容较为全面、真诚以及刊物声望较好的原因,绝大多数受约者都进行了礼节性的回复,部分学者在一定时期内以供稿的形式表示了支持。
名家作品因为质量较有保证、容易产生影响力的原因,备受学术期刊主编和编辑同仁的青睐。在《江苏社会科学》创刊初期,为了扩大稿件来源、提升刊物学术水平,编辑部也想尽办法向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知名专家学者约稿。由于通讯条件的限制,当时编辑前辈们约稿主要采取登门拜访和写信的方式。“当时没有动车高铁,有时候我们坐十几二十个小时绿皮车到北京跟高校教授见面,就是为了约一篇好的稿件”,一位老编辑回忆道。通过艰辛努力,编辑前辈约到了费孝通、刘国光、邓晓芒、倪梁康、张曙光、沈立人等一批名家大家的作品,使《江苏社会科学》的品牌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
虽然紧盯名人式的按人约稿具有简单、直接等优点,但也有其弊端。一方面,资深学者的数量较少,而向其约稿者众多,“僧多肉少”会导致成功率偏低;另一方面,有少量学者不太爱惜自己的羽毛,或者名实难副,提交的文章达不到刊发标准,使约稿者如鲠在喉,进退两难。相对而言,依文约稿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按人约稿策略的不足。实际上,依文约稿仍然属于按人约稿,但选择标准并不是某位学者的名望,而是其过往所发表文章的质量。《江苏社会科学》大部分责任编辑都建立了本领域学者队伍的“微数据库”,通过广泛阅读、积极交流,及时掌握所在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编辑部一方面,持续关注资深学者的发稿动态,积极向其约稿;另一方面,积极探寻有较好学术积累的青年新锐,建立与他们的联系,将其作为重要目标,向这些“明日之星”约稿。《江苏社会科学》通过重点关注、密切沟通、定向约稿等方式获得了众多青年才俊的支持,也因此培育了一支具有较高忠实度的年轻作者队伍,夯实了自身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
二、会议约稿
会议约稿指的是编辑同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向目标对象约稿。如今,为了增进交流和扩大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社团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一般情况下,会议主办方会要求参会者提交与会议主题相关的尚未公开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对于学术期刊的编辑来说,学术会议是座值得深挖的学术“富矿”。现实中,在各种学术会议的现场,大都会看到一些学术期刊编辑的身影。会议约稿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相对于电话、邮件约稿,编辑能够在会议现场更加立体、深入、直接地与目标作者进行交流沟通;另一方面,编辑可以通过阅读会议论文集,发现优秀的作者,然后针对性地与作者讨论约稿事宜,甚至直接約下作者提交的参会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十分重视通过学术会议进行组稿、约稿,一直鼓励各责任编辑“走出去”参会。在每年年初、年中,编辑部都会让各责任编辑根据确定下来的选题内容,报告其上下半年的学术会议参加计划以及具体的约稿任务。在此基础上,编辑部会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尽力保障各位编辑按照预定计划参会。《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的同事,平均每人每年参加学术会议的数量在十个以上。一般情况下,所参加的学术会议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型会议,如国家级、省级的学科、学会年会;另一种,是小型会议,主要是各种专题研讨会。大型会议的特点是参会人数多、成果云集,编辑可以在参加此类会议的过程中更广泛地与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进而把握学术动向、加强与学界的联系沟通。小型会议的特点是学术聚焦、主题明确,编辑带着约某个学术领域文章的目的参会,最终获得实际收获的可能性比较大。《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的同仁参加的学术会议,以知名高校举办的小型专题研讨会为主,这类会议往往主题聚焦、讨论深入、水平较高。获取准确及时的会议信息是学术期刊编辑参会的重要前提,《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鼓励各责任编辑积极加入学术共同体微信群、关注“学术会议资讯”微信公众号,进而了解所在学科举办相关会议的信息。如果有意向参会,便积极与主办方联系报名,并通过主动沟通来了解参会专家的情况,提前做好针对性约稿的准备。
三、请人荐稿
请人荐稿指的是编辑通过他人推荐的形式获取稿件。虽然学术期刊的大部分责任编辑都具备所负责学科的专业背景,且相当一部分编辑本身也做一些科学研究,但是相对于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资深专家学者来说,其水平和能力难免存在不足。同时,由于编辑个人交际范围的有限性,仅靠自身人脉关系约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稿源来源的广泛性。因此,走“群众路线”,依靠他人、借助他人,帮助自己约稿,对编辑同仁而言,是一项必要且十分有益的选择。
《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一直重视发挥各个相关群体的学识学力和网络结构优势,帮助编辑部约稿。相关群体主要包括杂志社编委会、外审专家、资深作者等。首先是编委会。一般说来,每个学术期刊都设有编辑委员会(编委会),编委会成员主要是刊物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委会理应成为学术期刊发展过程中重点倚重的支撑力量,但是在现实中,对很多期刊而言,编委会仅仅是装点门面的“摆设”,并未发挥出其实际作用。《江苏社会科学》的编委会不仅阵容强大,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而且深度介入刊物的相关工作。编辑部会定期邀请编委会成员参加选题策划会,认真听取其意见建议,并委托相关成员进行部分组稿约稿,切实发挥了编委会的应有价值;其次是外审专家。为了提高期刊质量,许多学术期刊都会实行匿名审稿制度,邀请外聘专家对来稿进行评审。其实,由于外审专家既是相关领域内的专家,也深谙刊物的特点和要求,同时对学界更加熟悉,因此其在推荐稿件、约稿方面有独特优势。因此,《江苏社会科学》不仅借助外审专家把关稿件质量,而且会将重点选题内容告知外审专家,积极邀请其推荐稿件或者帮忙约稿。实际上,外审专家确实为《江苏社会科学》推荐或约到了一批优质稿件,助力了刊物高质量发展;最后是资深作者。对任何学术期刊而言,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作者的投稿支持,刊物的生存和发展将无从谈起。其实,作者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研究,以稿件的形式支持期刊,还可以给学术期刊推荐稿件以促进期刊发展。《江苏社会科学》历来注重发挥作者,特别是资深作者的研究网络的优势,帮助刊物推荐稿件,有时会请资深作者以栏目主持人的身份进行组稿约稿。
四、结 语
前文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最重要的三种约稿策略,并介绍了《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关于约稿工作的认识和做法。其实,在具体实践中,约稿很大程度上是一项考验编辑各项能力的“技术活儿”。因为约稿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遵循一定的程序且需要应对各种问题的。一般说来,约稿工作包括前期的准备、措施的落实以及针对性处理出现的问题。约稿选题的确定、各项信息的搜集以及遴选约稿对象都是前期工作的内容。措施的落实主要指通过拨打电话、发送邮件、会上沟通或者委托他人推荐的形式将约稿的想法传递给约稿对象。要想完美地做好约稿工作需要编辑具备多项能力,如信息搜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还有一项高标准的要求,那就是学术期刊编辑本身还应是学者型编辑[3]。如果某位编辑不仅熟练掌握各项编校技能,还对所负责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做过相关的课题项目或者发表过专业的学术论文,能够真正与约稿对象实现学术对话,这就可以提高约稿成功的概率。编辑在约稿的过程中,难免會遇到各种问题,如对方“冷”、对方“忙”、对方“拖”,抑或对方送过来一篇不符合刊物要求的稿件。这就需要编辑以真诚的态度、敬业的精神以及专业的素质来进行化解。总之,对编辑同仁来讲,约稿是一项充满挑战且必须完成好的任务,我们要在不断学习提高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策略,将这项工作完成好,为刊物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学术期刊手机短信约稿的特点与路径选择[J].编辑之友,2011(4):77-79.
[2]刘亚红.学报编辑:约稿有技巧:兼谈年轻作者队伍的培育[J].出版发行研究,2011(8):39-41.
[3]史拴拴.互联网数字化浪潮中学术期刊编辑的坚守与转型[J].改革与开放,2018(7):55-57.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