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燕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应渗透到各个具体的学科,而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要注重在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语文的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提高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074-02
语文教学需要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培养更适合未来发展的学生。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过去的知识本位向素质教育方面转变。要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只有围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深度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语文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每一个学科中所蕴含的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要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渗透核心素养,就应该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讲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当教学某一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以整体的眼光关照文章的前后联系。对于某篇课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以作者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能够把握整篇文章的主线,从这条主线进行延伸,让学生对所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逐渐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锻炼整体思维,对所学习的语文课文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比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语文教师首先从整体上带领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了解这一著名历史故事的背景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内心情感,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廉颇为什么不服蔺相如?廉颇是在哪个节点意识到自己应该转变态度的?通过思考,学生能够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深度梳理,从而在把握住作者所要表达观点的基础上,对整篇文章内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其次,教材里很多文章都有着相似之处,但是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编撰教材的过程中会把这些具有相似特点的内容分配到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适当整理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所学课文,找出文章的特点,进而将具有相似特点的文章联系起来,找出规律,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归纳能力。
比如,《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主要讲述黄果树瀑布的壮丽风光,对其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其他类似的文章如《西湖》《九寨沟》等,这些文章都对我国著名的景点进行了描写,语文教师就可以将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详细讲解,使这几篇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形成一个可以类比的模块。语文教师将这样的课文放在一起讲解,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所用的技巧和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如让他们去分析:不同的作者在描写不同景物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法?呈现出了哪些特点?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能够让他们对所学习的文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学生的归纳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久而久之,他们的核心素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可见,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多个方面,这种联系可以表现在单篇课文上,也可以表现在不同的课文内容上,还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强化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只是讲解知识点,而是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去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更为系统的深度思考。当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时,這个探索过程应该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需要使学生领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建构过程最终要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启发者。因此,要想学生在深度学习方面有所收获,就应该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框架。
在深度学习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合作交流的关系。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设计符合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主动探索,围绕问题不断地收集和整理信息,提高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来教给学生语文阅读知识,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确定阅读方法,比如对于粗读和精读方式的结合运用。学生应该用很短的时间对阅读内容进行浏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整个文章形成一个大致印象,并在浏览过程中不断归纳出文章主旨。并且,要从浏览的过程中归纳出应该精读的内容,从而实现精读和粗读的有机结合。在精读的过程中,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对文本也能够进行深度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应该学会分析阅读文本,带着批判性的思维来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对文本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的结构进行深度思考,同时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大家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深度思辨能力
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高阶思维,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不断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辨能力。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促使学生通过提取、筛选、分析信息,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出自己印象中的狐狸和老虎的特点,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这两种动物的特点,从而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在完成课文的讲解后,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自己的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然后互相交流观点。最后,教师让各个小组的代表来陈述本小组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不要先入为主,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空间,对学生的观点要进行鼓励和引导,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总结这篇寓言故事背后所反映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辨过程以后,对教师的总结就会领会得更深入,对课文的掌握也就更准确,从而提高深度学习能力。
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表达,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反思自己的见解想法和学习方法是否正确,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与认知能力,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深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将零散的语文知识整体化和系统化。要重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语文知识走向主动建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冯为民.深度学习与语篇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2020(10).
[2]袁菲.以深度学习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J].小学教学参考,2019(07).
[3]计宇,李广.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9(02).
[4]李银芬,胡志红.让“深度学习”走入语文课堂——谈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