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纤纤 李小碟 黄珍 康雯茜 牛鹏辉 吴杰
摘要:为了助力精准脱贫工作,现基于卸甲坪乡的扶贫现状来探究荆州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实质性建议。近年来卸甲坪乡政府通过落实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望对荆州地区全面实现小康有一些作用。
关键词:荆州地区;卸甲坪土家族乡;精准扶贫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转型,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治理贫困的战略重点,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阶段。卸甲坪土家族乡是湖北省200个重点插花贫困乡之一、荆州市2个深度贫困乡之一,也是荆州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和偏远山乡。卸甲坪乡扶贫工作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精准扶贫机制仍需不断完善。
卸甲坪乡基本情况
全乡国土面积110.3平方公里,辖8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占63%,是湖北省12个散居少数民族乡之一,9个村居中有5个是省级重点贫困村。2014年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2户2760人,贫困发生率18.7%,经过2015-2018年动态调整后,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892户2756人。截止目前,全乡已脱贫678户2258人,其中2018年脱贫81户258人,当前存量未脱贫贫困户214户49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4%。卸甲坪乡狠抓组织建设,成立了12个扶贫专班,依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采取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等一系列措施,全乡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
精准扶贫采取的具体措施
产业扶贫
卸甲坪乡的产业扶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打造特色产业,并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大力支持葛根、高山蔬菜、香菇等特色产业;催生培育源溪洞生态种养、桃李湾、金彭养殖等一批新兴市场经营专合组织,。过去数年的喜人成绩让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实现了三方共赢。二是引进市场主体,创新带动模式。打造“631”模式,引导欣兴种养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分别投入技术、资金、配套基础设施等,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力入股,收益按照农户、合作社和村集体(6:3:1)分红;探索“生产基地+贫困户+物流平台+社区食堂”模式,推动湖北忆民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贫困户土地集约种养或贫困户分散种养,保底收购贫困户特色产品,通过物流平台对接城市社区食堂,带动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 三是持续对农民进行产业奖补,增加村民收入,从2017年起,乡村两级连续两年设置了168万元的产业扶贫基金,定制了15类种养套餐,引导全乡649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带动率达93%;对接松滋市产业滴灌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
旅游扶贫
大力打造曲尺河温泉特色品牌,实现城区—洈水—卸甲坪农旅、文旅、红旅的融合发展;引资建设了曲尺河温泉度假村,吸纳卸甲坪乡劳务用工92人,其中贫困户18人。扶持发展农家乐、客栈、民宿、商铺、传统手工艺作坊。良好的发展趋势带动了部分村民回乡创业,催生了33家新型市場经营主体和27个深加工农产品,近百名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售卖特色小吃和商品等实现脱贫增收。
教育扶贫
卸甲坪乡政府对贫困户家庭的学生按照学习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补贴标准。从学前教育到博士生,每一阶段均有补助。贫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因贫辍学情形。2018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政策619人次,共计资金47.63万元。全乡共52人次享受雨露计划,总计13万元。
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中的资料来源于卸甲坪乡扶贫办、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我们总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其中有效收回243份,由于卸甲坪乡现居民多为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调查问卷的完成度略低。笔者选取了卸甲坪乡的卸甲坪村、杨树坪村、曲尺河村、黄林桥村4个村进行调查,其中黄林桥村、卸甲坪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杨树坪村是省级贫困村,曲尺河村是一般行政村。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笔者也特意选取样本特征分散地区的比较贫困的家庭,绝大部分为贫困户,因此样本仍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卸甲坪现居群体收入仍属于偏低层次,乡内多为中老年人,对于青年劳动力的需求十分迫切。其次,目前居住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人只有小学及初中学历,高中学历的少之又少。我们通过发放的问卷了解到卸甲坪乡乡民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度还有待提高,仍有15.64%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精准扶贫,这表明卸甲坪乡政府对于精准扶贫的宣传度还不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多数民众对乡政府的扶贫工作都比较满意,不满意和不是很满意的占比34.57%。我们对受访者不满意的原因进行了深度挖掘,发现卸甲坪乡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存在如下问题。
个别村干部侵占扶贫资源
村干部利用身份的便利性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侵占贫困户名额。在访谈中,有一部分群众表达了对现有贫困户名单的不满。即一些村民认为精准识别中存在着靠关系评选的现象,虽然当地有明确的贫困户评选流程,但充分了解贫困户筛选过程和信息的村干部还是有很大的空子可钻。村里的绝对贫困户占少数,剩下的贫困户名额在家庭经济状况差不多的相对贫困户之间分配,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村干部在相对贫困户名额的分配上有较大的话语权,把贫困户名额给自己的亲友,导致了村民的不满。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
精准扶贫的根本在于发展产业。卸甲坪乡的产业可以分为私人产业和集体产业。私人产业即以家庭为单位,多以家禽养殖和种植业为主,集体产业多以合作社为主。为了鼓励贫困户创收,卸甲坪乡对于贫困户的私人产业有奖补政策。由于资金、技术限制,对于松滋市产业奖补标准上出现的牡丹、油茶、脐橙等作物根本不会涉足。除此之外,家禽类产业和种植业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例如今年的非洲猪瘟就席卷了几乎整个荆州市,养殖户损失惨重。集体产业方面全乡共有10个农村专业合作社,但目前均处于起步阶,还需政府扶持。受农村空心化和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各地产业脱贫项目大多集中在传统种植养殖上,盈利空间小,利润薄、产业链较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支撑作用不够强。以当地的特色产业曲尺河温泉为例,随着旅游项目日渐多元化,当地单一的温泉项目难以再吸引游客。
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
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更换频率快。教师由于个人专业与教师职业不匹配,学校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付出多于收益等原因而选择离开乡村学校,为此造成学生适应连续更替的环境。扶贫先扶智,为此,若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就要密切关注乡里儿童的成长。乡中多为留守儿童,在长时间封闭、缺乏与父母交流的环境下成长,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建议
强化扶贫队伍扶贫效果
第一,提高扶贫办基层干部的素质。政府需引进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党服务的人才作为扶贫人员。应定期对扶贫人员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提高其思想悟性。拟定细致的考核标准和监督制度,对扶贫人员进行监督和定期考察。实行奖惩制度,对工作成绩优秀且深受群众爱戴的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加大对恂私情的干部人员的惩罚力度,对于上下级干部之间的包庇和勾结,实行连带责任制度。
第二,聚社会力量建立扶贫基金会。基金会可连接社会公益组织、企业、爱心人士,聚社会力量给予贫困家庭就业帮扶,助学帮扶,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资金幫助。加大对处在贫困标准边缘家庭的帮扶力度,这种家庭在发生天灾人祸等重大困难时极易陷入贫困。完善回访制度,尽量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
因地制宜改善产业生态
第一,企业应建立自己的产品品牌,规范产品质量和包装,找准定位,赢得顾客对产品的肯定。企业之间加强联系,建立合作,互利共赢,促进产品的销售。政府部门应尽力优化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促进乡村电商营销业的发展。[2]
第二,丰富旅游项目。景点附近可以设立采摘园,垂钓园,展览馆,民俗博物馆等,可定期举办旅游展销活动。旅游规划部门可与省内外旅行社合作,规划旅游路线,借助互联网平台宣传特色产品,聘请旅行体验师来当地进行体验宣传。
第三,借助新媒体宣传精准扶贫。政府应积极向村民宣传互联网平台举办的扶贫行动,通过各个平台向广大网民宣传地方特色,如旅游景点,特色产品,特色民俗文化等,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产品变现,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可借助互联网展示扶贫成效,推广扶贫经验,反映扶贫问题,引起广大社会人民的共鸣,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
加强教育质量
学校应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缓解教师缺口。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教师来乡村教学。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组织教师去重点学校交流学习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
参考文献:
[1] 张宇宁,李世俊.云南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现状、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19(7):17-20.
[2] 隋雨村,王悦晴,梁之琛,等.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官池镇为例 [J].科教文汇,2018,(433):108-109.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荆州市精准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07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包纤纤(1999—),女,河南信阳人,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导师:吴杰(1964-),女,河南信阳人,教授,研究方向:矿产资源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