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冲击波治疗不同类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2020-07-04 02:11叶生丽郭春芮邹晋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敏化髓鞘总分

孙 青 叶生丽 郭春芮 邹晋峰

(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贵州52000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是一种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 发生后持续疼痛或者疱疹愈合后残留疼痛的一种病理神经痛疾病。70%的PHN 病人不仅有严重的触诱发痛,而且伴随睡眠障碍、情绪沮丧和忧郁等,造成生活质量下降[1]。前驱症状疼痛剧烈的病人,意味着神经损伤程度较重,根据神经组织的损伤、修复、重塑、中枢敏化等神经生理病理的改变,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展[2]。结合电流感觉阈值 (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CPT) 和皮肤病理发现15~30天是PHN 的关键转换期,皮下纤维的功能和可塑性改变达到高峰,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由急性炎症性疼痛向神经损伤性疼痛转变,病程超过3 个月的后遗症期病人皮下神经纤维出现明显萎缩,但神经纤维的可塑性改变持续存在[3~8],导致临床PHN表现出不同性质的疼痛。尽管目前对PHN 的治疗很多,但并未对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类型PHN 的治疗进行阐述,导致部分病人疼痛未得到控制,分析原因可能与不同时间和不同类型PHN 的治疗有关:①急性炎症性疼痛向神经损伤性疼痛发展时的治疗;②神经损伤后导致外周敏化的疼痛治疗;③外周敏化及中枢敏化的疼痛治疗。临床观察得出PHN 持续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发散式冲击波(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 RSWT) 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广泛应用于治疗骨缺血性坏死、周围神经损伤、慢性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我们对PHN 前期研究中,发现RSWT 对早期、中期PHN 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长期疼痛病人,建议用于15 天~3 月PHN 病人治疗;对于不同类型PHN 病人对RSWT 治疗是否有不同的疗效?本研究拟利用RSWT 对不同类型PHN 病人治疗的疗效对比,观察其对不同类型PHN 病人疗效情况,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 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病 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疼痛门诊 2017 年 1 月至2018 年9 月期间收治的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激惹型、麻痹型、混合型和无激惹型PHN 病人各30 例,共120 例,性别不限。操作者使用棉签根据病人疼痛区域浅感觉和痛觉变化进行分类统计,根据疼痛类型分为4 组:激惹型(A 组):病人因无髓鞘纤维的异常敏化,表现为痛觉敏化;麻痹型(B 组):病人会出现痛温觉丧失明显,轻触痛不明显;混合型(C组):在临床上兼有激惹型和麻痹型的表现;无激惹型(D组):病人患区疼痛明显,临床检查无明显的浅感觉变化或异常痛觉变化。每组组内又分为2 组:基础治疗(a 组)、基础治疗+ RSWT(b 组),每组15 例。

纳入标准:①疼痛部位位于胸腰部及背部(T3-12节段),受损节段数1~3 节;②皆伴有局部皮疹后色素沉着或瘢痕,局部结痂已脱落,无活动性渗液及出血,存在触痛或痛觉过敏;③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4~ 9 分,④未合并其他急慢性疼痛、无精神疾病史、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史。

排除标准:①疼痛节段位于 T2及以上或 L1及以下; ②VAS ≤ 3 分;③局部皮疹未愈合,不宜行 RSWT 治疗;④有手术禁忌,有精神障碍手术不能合作;⑤不能耐受本实验使用的药物(如有消化道溃疡史)者,或镇痛药物中羟考酮用量> 每日40 mg。

2.治疗方法

基础药物治疗方案:①钙离子通道调节:加巴喷丁0.3 g,每日3 次;②神经营养:甲钴胺 0.5 mg,每日3 次;③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选择受累的2~3个节段的胸腰段椎旁阻滞:第1 次注射镇痛液为2%利多卡因2 ml +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 + 地塞米松5 mg 稀释为10 ml,第2~10 次注射镇痛液为2%利多卡因2 ml +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 稀释为10 ml。四组病人治疗期间每天均行基础治疗及完整疗程,止痛目标:直到疼痛缓解(VAS ≤3 分)。

四组病人(Ab 组、Bb 组、Cb 组、Db 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每周进行1 次RSWT 治疗(德国STORZ-MP100 型体外冲击波治疗系统):根据疼痛部位和治疗区域,病人采取相应体位(所有治疗均由同一位经正规培训的专业护士完成)。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反馈的疼痛评分及时调整能量输出。采用痛感反馈法定位治疗区域,先触叩压痛点并标记疼痛位点、涂耦合剂,以压痛点为中心,结合解剖结构分别从横、纵方向进行冲击波治疗。每次冲击7000 次、频率5~10 Hz、压强100~350 KPa,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探头。初始能量设定为:频率5 Hz、压强100 KPa,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治疗时须避开重要的神经干、血管走行区域及肺部。如术后出现红热、瘀斑等不适时,可适当进行冷敷,待其自行消退,共治疗2 周。

3.评价指标

记录治疗时间,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VAS评估疼痛程度(当日整体疼痛评分、爆发痛排外时VAS 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对病人进行治疗前、治疗后1 天、7 天、14 天的焦虑情况评分。按照HAMA规则计算各项原始评分,评价病人治疗前后焦虑情况。HAMA 包括 14 条题目,分为精神性焦虑(HAMA-psychic) 和躯体性焦虑(HAMA-somatic)两个因子,所有项目采用0~4 分的5 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0:无症状;1:轻;2:中等;3:重;4:极重。总分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按照全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超过29 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 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 分可能有焦虑;小于6 分,病人没有焦虑症状。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是否有肿胀、变红、血肿、瘀点、治疗初期病情恶化等。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四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VAS 评分、合并高血压比率、糖尿病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Ab 组、Bb 组、Cb 组、Db 组治疗后 7、14 天 VAS 评分均降低 (P < 0.05);四组各组内比较,Aa 组与Ab 组、Ba 组与Bb 组、Ca组与Cb 组、Da 组与Db 组比较,治疗后7、14 天 VAS 评分明显降低 (P < 0.05);Ab 组和 Cb 组比较,Bb 组和 Db 组相比较治疗后 7、14 天 VAS 评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Ab 组与Bb 组、相比较治疗后 7 天 VAS 评分降低 (P < 0.05); Cb 组与 Bb 组、Db 组比较治疗后 7 天 VAS 评分降低(P < 0.05,见表 2)。

与治疗前比较,Ab 组、Bb 组、Cb 组、Db 组治疗后 7、14 天 HAMA 总分均降低 (P < 0.05);四组各组内比较,Aa 组与Ab 组、Ba 组与Bb 组、Ca组与Cb 组、Da 组与Db 组比较,治疗后7、14 天HAMA 总分明显降低 (P < 0.05);Ab 组和Cb 组比较,Bb 组和 Db 组比较治疗后 7、14 天 HAMA 总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Ab 组与 Bb 组、Db 组比较治疗后 7 天 HAMA 总分降低 (P < 0.05);Cb 组与 Bb 组、Db 组比较治疗后 7 天 HAMA 总分降低(P < 0.05,见表 3)。

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Ab 组皮肤红肿 2 例,变红 5 例、治疗初期病情恶化 1 例; 在治疗期间Bb 组皮肤变红 4 例、瘀点 1 例;在治疗期间Cb 组皮肤变红 4 例、治疗初期病情恶化 1 例,Db 组在治疗期间麻痹型组皮肤变红 4 例。

表1 四组病人一般资料各指标的比较(n = 30, ±s)

表1 四组病人一般资料各指标的比较(n = 30, ±s)

指 标 激惹型组 (A) 麻痹型组 (B) 混合型组 (C)无激惹型组 (D)年龄(岁) 62.3±8.9 65.1±8.8 60.9±10.4 63.5±11.1性别比例(男/女) 13/17 16/14 15/15 12/18病程(月) 2.5±1.2 3.1±1.8 2.8±2.2 3.2±2.6 VAS 评分(分) 6.6±2.5 7.1±3.2 6.8±2.7 6.5±3.4合并糖尿病比率(%) 20.0% 32.5% 27.5% 20.0% 合并高血压比率(%) 29.1% 31.2% 27.5% 27.5%

表2 各组病人各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n = 15, ±s)

表2 各组病人各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n = 15, ±s)

aP < 0.05,与治疗前相比;bP < 0.05,与Ab 组相比;cP > 0.05,与Ab 组相比;dP < 0.05 ,与Bb 组相比;eP > 0.05,与Bb 组相比;fP < 0.05,与Cb 组相比;gP < 0.05,与Db 组相比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天)1 7 14 激惹型组 Aa 组6.5±1.66.4±0.95.6±1.1b5.2±1.3ab Ab 组6.4±1.06.2±0.83.1±1.0a2.1±0.5a 麻痹型组混合型组Ba 组6.3±0.86.4±1.55.8±0.8d5.2±0.7ad Bb 组6.4±0.95.7±0.84.3±0.7abd4.1±0.8abd Ca 组6.6±1.46.2±0.95.9±1.0f5.0±0.9af Cb 组6.3±1.05.8±1.03.1±0.9ac2.5±0.8ac Da 组6.5±1.56.2±1.15.5±1.3g4.8±1.0ag Db 组6.4±1.16.0±0.94.0±0.6abe3.8±0.7abe 无激惹型组

表3 各组病人各时间点 HAMA 评分比较(n = 15, ±s)

表3 各组病人各时间点 HAMA 评分比较(n = 15, ±s)

aP < 0.05,与治疗前相比;bP < 0.05,与Ab 组相比;cP > 0.05,与Ab 组相比;dP < 0.05 ,与Bb 组相比;eP > 0.05,与Bb 组相比;fP < 0.05,与Cb 组相比;gP < 0.05,与Db 组相比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天)1 7 14 激惹型组 Aa 组28.1±8.128.5±8.325.7±5.6b23.4±4.3ab Ab 组27.4±8.127.3±7.114.8±5.6a9.7±2.1a 麻痹型组混合型组Ba 组27.6±6.827.8±7.725.8±6.3d21.8±3.6ad Bb 组26.6±9.426.6±6.420.7±6.6abd18.2±4.0abd Ca 组27.3±8.126.9±7.524.6±6.6f22.5±4.6af Cb 组25.4±7.725.7±6.715.0±6.3ac9.2±2.2ac Da 组28.2±7.428.3±5.826.4±4.5g23.1±3.7ag Db 组26.1±6.725.4±5.722.0±6.3abe18.7±9.2abe 无激惹型组

讨 论

PHN 作为一种典型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不仅存在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6],而且常伴有情绪异常改变,如抑郁、沮丧、忧虑和焦虑等。本研究显示:与治疗前比较,四组治疗后7、14 天VAS 评分、HAMA 总分均降低;激惹型和混合型相比,麻痹型和无激惹型相比治疗后7、14 天VAS、HAMA 总分降低;激惹型与麻痹型、无激惹型相比治疗后7、14 天VAS、HAMA 总分降低;混合型与麻痹型、无激惹型相比治疗后7、14 天VAS、HAMA 总分降低。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RSWT 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对所有类型PHN 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尤其对激惹型和混合型PHN 病人的治疗,并提高基础常规治疗的疗效。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PHN 病人的疼痛与病人焦虑密切相关,RSWT 治疗通过缓解病人的疼痛,从而减低病人焦虑的发生情况。

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CPT)可反映出局部皮下神经纤维的感觉过敏(异常低 CPT 阈值) 以及感觉减退(异常高 CPT 阈值)[7]。根据PHN 疼痛不同分为[8]:①伤害性感受器兴奋型:亦称激惹型,由外周伤害性感受器过度兴奋所致,痛觉超敏,轻微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而去神经支配现象不明显;②去神经支配型:亦称麻痹型,以去神经支配现象占主导地位,明显的浅感觉减退或丧失,而痛觉超敏现象不明显;②中枢整合痛型:亦称混合型,兼有激惹型和麻痹型特征;④无激惹或麻痹型:亦称无激惹型,无明显的浅感觉变化或异常痛觉变化,但患区疼痛明显。本研究显示:RSWT 治疗7 天、14 天后,激惹型、混合型组病人VAS 评分与麻痹型、无激惹型比较明显降低,激惹型与混合型病人比较,麻痹型与无激惹型病人比较,VAS 评分无明显变化,因此得出,RSWT 可明显改善激惹型和混合型PHN 病人痛区的疼痛,14 天的止痛效果更优于7 天的效果。

有研究得出[10],RSWT 处理后的周围神经含有较多的髓鞘轴突,而正常神经则显示较少的再生轴突,充满退化的髓鞘和反应细胞,因此RSWT 对有髓鞘运动轴突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另一方面RSWT可通过干扰SPhk1 的形成,减少TNF-α 的分泌,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内皮功能障碍,抑制外周敏化[9]。应用RSWT 后不能明显使麻痹型和无激惹型的痛觉减退。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11]:去神经支配后,剩余的小尺寸感觉神经纤维中的CGRP 数量增加,出现在大尺寸感觉神经纤维中,导致痛觉过敏相反。在目前的研究中,虽然皮肤中的感觉神经纤维减少,但可能没有观察到痛觉减退,因为剩余的神经纤维改变了表型,导致痛觉过敏相反。我们观察到RSWT 可明显改善PHN 病人痛区的疼痛,此种止痛作用是否是RSWT 对无髓鞘感觉神经纤维轴突也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实验证实,从临床观察上,可看出其治疗效果是明确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RSWT 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细胞的呼吸功能加强,闭塞的微细血管再通,粘连的软组织松解达到镇痛。麻痹型PHN病人,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浅感觉减退或丧失,此类病人初级传入纤维广泛变形坏死,多数病人伴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欠佳,进一步加重神经损伤,引起继发性中枢神经元兴奋升高[12],虽然RSWT 通过使痛觉感受器的频率发生改变,改变神经支配区域组织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使神经冲动无法顺利传导,同时促进多种诱导因子的形成,但对于PHN 中枢敏化病人局部改善微循环或阻断神经传导,只能在原有基础治疗上辅助治疗,但仍不能达到激惹型、混合型PHN 病人的疗效。高能量的RSWT 作用于组织时可以导致局部皮肤变红、血肿形成等不良反应,并且可产生大量的细胞生长因子[13]。

综上所述,RSWT 作为辅助治疗,在治疗激惹型、混合型PHN 病人中有明显治疗作用,可在原有治疗基础上优化,具有推荐性,但不建议单独使用;我们观察到RSWT 可明显改善PHN 病人痛区的疼痛,此种止痛作用是否是RSWT 对无髓鞘感觉神经纤维轴突也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动物实验证实。本研究为临床研究,每组病人相对较少,故统计结果存在误差可能较大;并且本研究治疗和观察时间较短,有待进一步长期及实验室研究。

猜你喜欢
敏化髓鞘总分
听觉神经系统中的髓鞘相关病理和可塑性机制研究进展
髓鞘探针在脱髓鞘疾病的应用进展
敏化温度对5083-H112双面搅拌摩擦焊接头各区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穴位敏化柔性辅助检测传感器的研发
乳化炸药敏化技术的应用
电针对痛觉敏化诱发大鼠脊髓背角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人从39岁开始衰老
细胞信号通路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及髓鞘再生的影响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