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杨
( 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嘉兴 314317)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超过正常水平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有关,若血糖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损伤血管内膜结构,增加心、脑、肾等多种靶器官发病风险,传统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模式极大程度占据了医疗卫生资源[1]。本次研究为论证健康促进管理模式干预对社区糖尿病老年人的影响,比较我社区医院2018 年8月—2019年8月分别行常规门诊管理模式与健康促进管理模式,两种不同管理干预模式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自我护理能力。
实验组(n=33 例):男、女分别19 例、14 例,年龄/平均年龄为:66 岁~78 岁、(70.12±1.22)岁。对照组(n=33例):男、女分别18 例、15 例,年龄/平均年龄为:62 岁~77 岁、(70.11±1.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等指标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神志、认知正常,均在获悉本次研究步骤以及目的后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代谢系统疾病患者。(2)排除确诊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并发症患者。(3)排除非本社区管辖区域常驻区民以及中途失访患者。
对照组患者均定期门诊健康管理干预,医师根据患者门诊复诊时血糖变化情况,协助患者选用合适的降糖药物并调整降糖药物给药量。实验组患者行健康促进管理干预模式:(1)为患者构建健康档案,并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职业、既往疾病史,通过一对一谈话交流的方式,现场示教,并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病因、治疗、预后等相关致使,并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耐心听取患者倾诉,释疑解惑。(2)设置科室专用联系电话,并协助患者关注科室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向患者推送糖尿病饮食、运动等相关科普软文或视频资料。此外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居家期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情况,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普及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若患者出现头晕、肢体乏力应及早入院,接受系统诊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血糖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管理干预后不同时间自我管理能力,本次研究参考控制情况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参考ESCA(总分在1 分~172 分)判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伴随该量表评分的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健康素养逐渐提升。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值比较见表。
2.2 实验组患者管理干预3 个月后、6 个月后ESCA 得分
表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值比较(±s)
表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值比较(±s)
例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管理干预前 管理干预3 个月后 管理干预前 管理干预3 个月后 管理干预前 管理干预3 个月后实验组 33 10.46±1.11 7.13±0.21 14.25±1.25 7.16±1.26 12.37±1.32 8.45±1.37对照组 33 10.49±1.12 9.72±0.22 14.29±1.24 11.36±1.38 12.29±1.31 10.24±1.29 10.491 10.781 11.424 11.173 12.294 10.086>0.05 <0.05 >0.05 <0.05 >0.05 <0.05 t P
分 别 为(144.32±3.23) 分、(142.34±2.42) 分,对照组患者管理干预3 个月后、6 个月后ESCA 得分分别为(86.46±2.32) 分、(83.23±2.33) 分,t值 分 别 为10.421、10.084,P<0.05。
糖尿病近些年伴随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正逐渐发展为我国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相关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出院后血糖控制效果,这与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具有密切的联系[2]。糖尿病一经确诊需长期接受系统治疗,但是常规门诊健康干预中医护人员接诊时间有限,无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致使糖尿病患者缺乏健康教育指导,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低。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管理干预以传播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为主要目的,该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结合谈话交流、图片资料、影像学资料,使患者了解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以及运动治疗等相关知识,此外健康促进管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定期电话随访可有效落实临床护理监督[3,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升,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管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