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7-04 01:3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危重心肺组间

王 银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盐城 224000)

急诊科是医务人员监护和救治危重患者暂停滞留的重要区域。危重患者大多需要手术或者住院治疗,将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应治疗科室是抢救患者的重要环节。若此环节操作不当会导致危重患者错失最佳抢救机会,严重会导致患者发生意外或死亡。传统的护理方案已经无法满足急诊科需求,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十分必要[1]。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时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急诊危重患者,选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6例和试验组26例。本次实验研究中常规组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为21~78周岁(59.21±7.15)周岁。试验组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为20~77周岁(59.18±7.20)周岁。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评估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准备配合医师的抢救操作。试验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在实施护理前、患者入院后、送入病房前为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①在实施护理前,为护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训练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吸痰、洗胃等急救项目,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专业能力。同时制定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急诊工作流程。②我院与120联网,形成急救网络体系,能够及时获取患者相关信息,掌握患者病史以及基本情况,做好预诊与分诊的准备工作与患者入院的各项抢救准备工作,从而缩短院内急救反应时间。③患者入院后立即安排抢救措施,判断患者病情,开展初步抢救工作,包括吸氧、开通静脉通道、按病种进行抢救等,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病情发展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急诊护理、心理疏导、急救辅助与急救准备工作。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严格根据无菌操作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患者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导管发生扭曲,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清洁患者口腔与皮肤,避免患者发生感染。④在送入病房前应做好与病房护理人员的交接工作,告知病房护理人员患者的实际病情与所需仪器,完善患者所需物品,保证患者安全。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并记录两组急诊危重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与平均抢救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转运过程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将52例急诊危重患者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其中使用(±s)进行心肺复苏时间与平均抢救时间计量资料对比,用t进行结果检验;用[n(%)]进行患者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计数资料对比,用x2进行结果检验,如P<0.05数据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与平均抢救时间分析

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护理路径后,常规组的心肺复苏时间与平均抢救时间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长,予以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表1 组间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与平均抢救时间分析(±s)

表1 组间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与平均抢救时间分析(±s)

平均抢救时间(min)试验组 26 3.29±1.35 31.18±15.59常规组 26 6.54±1.22 49.18±14.24 t 9.1074 4.3468 P 0.0000 0.0001组别 例数(n) 心肺复苏时间(min)

2.2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护理路径后,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予以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表2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n(%)]

2.3 组间患者抢救成功率分析

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护理路径后,常规组转运过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7例(26.92%),抢救成功率为19(73.07%);试验组转运过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例(3.84%),抢救成功率为25(96.1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更高,予以统计学检验,x2=5.3182,P=0.0211,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3 讨 论

急诊科为医院重要的治疗科室,主要治疗发病迅速、病情变化较快的患者,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若发生失误,会影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严重会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结局。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开展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护理急救工作是急诊危重患者被动接受治疗,待急诊医师处理完成后专科医师才会到达,不仅浪费了患者宝贵的抢救时间,还易导致医患纠纷[2]。

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与120联网,形成急救网络体系,及时获取患者信息为起点,实施跟踪了解患者病史以及基本情况,做好预诊、分诊以及各项抢救的准备工作,使患者入院后立即获得抢救,缩短院内急救反应时间。在急救的过程中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在转运的过程中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前提,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3-4]。本次研究表明,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护理路径后,常规组的心肺复苏时间与平均抢救时间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长,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试验组抢救成功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时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危重心肺组间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