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琴
区域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周道琴
(贵州省第三测绘院,贵州 贵阳 550004)
针对目前关于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研究大多限于基本统计,综合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及技术方法尚无确定统一标准的现状,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后续深化应用的实践需求,提出了一套开展区域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评价工作的框架方案,在此基础上以贵州省为对象开展了相关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区域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为全面掌握中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于2013—2015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査工作,历时3年全面完成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普查数据采集和标准时点统一核准,建成了国家级地理国情数据库。目前,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重心已转入地理国情监测和综合统计分析等深化应用阶段[1-3]。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与评价可以客观、系统、准确地掌握国家和区域的地理国情状况,科学揭示资源、经济、环境、人口、生态、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制订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与智力支持[4-6]。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是地理国情普査的重要工作环节,包含基本统计、综合统计分析评价两个层次。地理国情基本统计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计算及逐级汇总,反映地理国情要素的基本数量特征和分布特征。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评价是在基本统计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等部门专题数据,运用综合统计分析模型和方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资源利用、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城市发展等维度构建资源利用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协调性、城镇发展质量等地理国情指数,对地理国情普査要素的物理结构、空间关系及差异特性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从而反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荒漠与裸露地、水域、交通网络、居民地及设施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地表覆盖空间格局、地面覆盖程度、空间关联性、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地面交通通达性等。
总体思路为:首先确定综合统计分析主题,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整合相关部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提取包括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自然地理单元、社会经济单元等综合统计分析单元,选取综合统计分析方法与模型库,构建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评价指数体系,开展统计计算与分析评价,形成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成果。综合统计分析总体流程包括评价主题选定、数据整合与处理、指标体系构建与计算、分级分类评估、统计成果生成部分。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技术路线图
2.2.1 评价主题选定
区域性经济区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的评价主题以国情普查数据作为基础,结合区域的个体特征来选定。区域性经济区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要结合国家和社会需求,可从资源利用、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城镇发展等多个维度展开专题评价。根据贵州省发展现状,本项目选定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生态环境状况、城镇化质量等综合评价主题。
2.2.2 数据整合与处理
通过采用叠加分析、数据拼接、属性关联、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基本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匹配与整合,生成满足综合统计分析的空间数据集。由于行业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空间坐标、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方面均与普査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法在综合统计分析工作中直接使用,因此,需要对专题数据做相关预处理,主要是将专题数据的空间坐标、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等与普査数据相统一,完成专题数据与普査数据或基本统计数据的关联匹配。
以贵州省某区域为例,综合考量其区域特征和实际的可操作性,构建4个一级目标域、12个二级准则层、66项基础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价体系,开展综合统计分析评价工作,主要完成了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统计分析评价、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统计分析评价、生态环境状况统计分析评价、城镇化质量统计分析评价任务,并形成了基本统计和综合统计分析数据集,制作了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空间格局、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空间格局、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空间格局、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空间格局、公共服务水平空间分异、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分异、生态环境压力空间格局、生态环境状态空间格局、生态环境响应空间格局、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空间格局、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系列专题图。
本文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借鉴研究人员在资源利用、生态承载力、新经济地理学、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学术积累,结合地理信息和统计分析技术,对区域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技术框架进行了设计,详细阐释了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的内涵、注意要点以及关键技术流程和方法,为地理国情普查的后续综合统计分析工作提供了研究思路。
[1]陈俊勇.关于地理国情普查的思考[J].地理空间信息,2014,12(2):1-3.
[2]周星,阮于洲,桂德竹,等.关于建立地理国情监测长效机制的思考[J].测绘科学,2014,39(4),46-49.
[3]李维森.地理国情监测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转型升级[J].地理信息世界,2013(5):11-14.
[4]程红梅.浅议如何进行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66-69.
[5]刘耀林,何建华.地理国情监测框架体系构想[N].中国测绘报,2011-04-19(003).
[6]虞欣,杨伯钢,晁春浩,等.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试点的实践[J].测绘通报,2014(8):102-104.
P205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2.050
2095-6835(2020)12-0115-02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