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锐香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小学阶段必修的语言类课程,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元素,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良好载体。教师根据文化的内涵,通过引入文化材料、开展文化主题交流活动等方式,构建大容量的英语课堂,从而拓展英语课堂的宽度和深度。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课堂;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C-0059-02
充分利用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加强对小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增加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这不仅是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魅力英语课堂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元素,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构建教学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英语课堂,引领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
一、结合教学内容的文化元素,丰富英语课堂内容
内容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不仅可以向学生传递大量的英语知识和文化信息,迅速帮助学生奠定学习英语的基础,而且能够增强课堂的文化底蕴,加强学生对多种文化精神的感知。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对英语教材的深入解读,发现其中包含的文化元素,组织学生进行感知和理解,感受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让英语课堂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例如,在学习译林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时,教师以“圣诞节”为切入点,考虑到小学生普遍对节日活动感兴趣,就借助微视频的形式为学生补充了西方国家庆祝圣诞节的场景。“Christmas is the important festival in western, just lik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Now lets watch these short videos to know more about this well-known festival.”教师说着打开视频。学生看到视频上,“We usually get together and eat turkey, Christmas puddings.”“We send Christmas Present to everyone, including the servants.”通过这种直观有趣的方式,学生增加了对圣诞节的了解,也感受到了西方节日文化,让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具有文化气息的英语课堂是学生感知多元文化的良好平臺,可以增加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理解水平,结合英语教材上的内容,探寻其深层的文化信息,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为英语课堂添彩。
二、根据教学内容的文化主题,扩充英语课堂容量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扮演多种角色,不再仅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为了向学生渗透文化意识,教师需要根据小学英语教材的现有内容,结合其中涉及的文化主题,通过网络平台选择相关的优质的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再构和扩充,从而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把有限的英语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促使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译林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时,教师从“业余爱好”这个主题入手,为学生补充了与“hobbies”相关的英语材料,增加了英语课堂容量。“According to this unit, we know some beneficial hobbies, such as reading, playing the piano, doing sports and so on.”教师说,“But as far as I know, there are some bad hobbies that are bad for you. Now lets read this material to know more about them.”教师说着呈现出“Playing games is bad for the teenagers.” 学生看到标题就知道文本要讲述玩游戏的危害,继续阅读文本,“Firstly, if you spend too long time in playing games, your eyes are hurt seriously. At last, you only look something clearly with glasses……”这种内容的补充,扩充了课堂容量,让学生受到了教育。
三、围绕教学内容的文化思想,挖掘英语课堂深度
文化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学生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文化思想。对于英语教材内容中反映出来的优秀文化思想,采用适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非常必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中体现的文化思想,促成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优秀文化、思想内涵的理解,从而构建有深度的英语课堂。
例如,在学习译林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时,教师从教材“Story time”中提到的“I usually visit my grandparents.”“We often have dinner with our grandparents at weekends.”内容着眼,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出我国的孝道文化,组织学生进行深入体验。“What do they usually do at weekends? What about you?”教师提问。学生回想自己的周末并且说,“I often play mobile phone games.”“I usually watch TV.”“What kind of weekends life is meaningful, in your eyes?”教师又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Visiting grandparents is more meaningful.”学生说。这种层层深入的思考,既挖掘了课堂的深度,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思想情感价值观层面的教育本身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目标之一。立足英语教材中的文化思想,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优秀的文化和深刻的思想,圆满达成英语课堂教学目标。
四、依托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拓展英语课堂宽度
文化内涵的提升作为学生文化意识形成与不断强化的集中体现,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具有深刻的文化思想基础之上。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结合英语教材内容的文化基础,组织各种类型的交流探讨活动,带领学生一起不断完善文化思想的内涵,促使学生正确对待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形成兼收并蓄的态度,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译林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时,教师从“Story time”部分中涉及国家入手,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的文化背景。“Where does Wang Bings e-friend live?” 教师问。学生说,“He lives in the UK.” “Ye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K?”教师问。“Its a western country.”有的学生说。“Well done. What else?”教师问,“Now lets watch this video about the UK.”教师播放视频,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英国,“It is a big capitalist country and also very developed.”教师通过对有关英国材料的补充,有效拓展了课堂宽度。
综上所述,文化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要素。教师作为小学英语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需要高度关注学生文化意识的教育,抓住小学阶段这个重要的奠基时期,依托英语课程的人文特性,通过深入地挖掘和合理的拓展,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增强英语课堂的文化气息,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对学生人文思想的教育,带领学生领略英语魅力,奠定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栾雪宁.浅谈小学英语互动教学如何实践[J].学周刊,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