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实际,提升计算能力

2020-07-03 02:48刘星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刘星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与生活更加贴近的计算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熟悉、亲切的生活计算情境,积极组织开展与生活相关的计算实践活动,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增强学生计算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在潜移默中化养成良好的计算意识和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计算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C-0028-02

在我们的生活中,计算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既给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提供了生活化教学资源,同时也对教师采取结合生活实际的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阶段,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单纯依托教材开展计算能力培养活动,学生难以很好、很快地理解与生活实际脱节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计算无关生活现象的数学问题,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很难做到学以致用,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计算习惯和能力的养成。

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结合生活实际提升计算能力的研究,不断积累生活化教学实践经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

一、引入生活案例,激发计算兴趣

教师在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时,要重视对学生计算兴趣的激发。为了让学生产生计算欲望和主观能动性,应采取生活案例教学法,将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弥补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缺少紧密关联的不足之处,以此调动学生自主计算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计算行为可以自然而然发生,而不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对数学题的机械化计算。经过生活化教学内容的不断辅助,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计算兴趣,为其计算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扎实基础。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将计算法则和要点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导课环节与学生分享了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案例。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一会儿想要去文化用品店买铅笔,语文教师请我帮她带8根,老师自己想要买15根,那么老师一共要在文化用品店买多少根铅笔呢?”去文化用品店买铅笔,是低年级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帮助他人代买东西也是小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中的常见行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学生认真思考想要帮助教师解决买铅笔的问题,结合之前学习过的“10以内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自行思考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列出8+15=23(根)的等式。有的学生借助生活实物完成了计算,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铅笔拿出来数出15根放在一边,作为教师需要购买的铅笔,再数出8根放在另一边作为帮助语文教师购买的,然后再数总铅笔数量,同样得出了23根的结果。教师在学生采取多种计算方法得出结果后,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接着顺势导入本节课的知识,在生活案例的辅助下,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进步,理解教材新知识内容的过程更加轻松、高效,计算兴趣也明显增强。

二、创设生活情境,创新计算训练

计算训练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阵地,由于小学生贪玩好动,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枯燥无趣的计算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存在三分钟热度的不良现象,既影响了学生计算训练的质量,也造成了宝贵教学时间的不必要浪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取生活情境教学法,结合计算训练内容和计算训练目标,为学生创设相符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在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到估算训练、口算训练、验算训练等计算训练的各个环节中,从中发现计算的魅力,挖掘出计算的乐趣,能够在今后生活中有效利用计算追求美好生活,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級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是多少》的计算训练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开展了新颖有趣的计算游戏,将学生十分熟悉的教室变为计算平台,教师随意指着教室中一个物体的长方形面或者是正方形面,让学生快速估算出其周长大概是多少?将学生的估算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拿着测量工具精准测量平面图形长和宽的数值,利用本节课学习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得出准确结果,再对比黑板上同学们估算的结果,谁与精准结果最接近,谁就是这节课的估算小能手,可以获得一个教师颁发的笑脸贴纸。紧张刺激且具有教育性的计算游戏带给了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学生在游戏中锻炼了计算思维、估算能力和竞争意识,同时也掌握了更多使用长度测量工具测量实际物体的技巧,再也没有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全身心投入到计算游戏中,计算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协同发展,顺利实现了本节课计算训练的目标。

三、组织课外活动,促进学以致用

虽然小学生大部分生活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但是学生计算能力的生活化培养不能只局限在教室和学校范围内,而是要积极通过组织课外活动,渗透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与社会性生活中,逐渐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小学生计算能力生活化培养体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家长、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对计算知识和计算知识的掌握可以应用到生活方方面面中,走出计算行为局限在学校和数学课堂上的思维定势,解决更多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下册《年、月、日》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学生家长联系互动,共同制定了亲子活动方案,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今年(2020年)日历表,然后标注一家人的生日是哪一天,由学生计算出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倒计时,标注在日历表上,每经过几天,学生重新计算生日倒计时,既对自己和家人生日的来临抱有更多期待,也使亲子关系通过日历表进一步缩短了心灵距离,同时有效锻炼了学生年、月、日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可以将年、月、日计算知识与时间观念相结合,融入到构建和谐美好家庭生活中。

又例如,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后,教师与当地政府统计局部门进行了联系沟通,赢得了可以到统计局进行一小时参观的机会,学生对未知领域、未知岗位工作状态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师明确课外活动的规则后,自行遵守维护参观秩序,与统计局工作人员虚心请教,看到了统计图表在统计局的广泛应用,明白了学好统计和计算出正确数据能够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给家乡的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发展把好统计與计算大关。经过本次活动,学生思想受到了洗礼,对统计与计算的学习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积极在课后使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计算能力搜集更多有价值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和归纳,有学生对班级近视的同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绘制统计表,结合数据说明近视眼已经成为威胁小学生身体健康的严重隐患,并深入分析了近视眼的成因、危害,提出了预防措施并粘贴在班级教室后黑板宣传栏上,学生们感受到统计和计算对个人健康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逐渐形成了统计意识与计算意识,达到了本次课外活动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重视生活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科学应用,通过引入生活案例、创设生活情境、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生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计算兴趣,创新传统计算训练模式,促进学生计算知识学以致用,进而全面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计算素养,提高计算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明昕.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生活化探究[J].文理导航,2019,(27).

[2] 邱华路.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养成方法分析[J].数码世界,2019,(12).

[3] 王业.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南北桥,2019,(23).

[4]杨儒明.  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4).

[5]孔祥辉.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J].  江西教育科研,2006,(2).

[6]米百锁.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 课程教育研究,2020,(2).

[7]吕玉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21).

[8]高政娟.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20,(4).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