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孔懿
近日参加某小学的一个教师沙龙,沙龙主题是“回归教育的初心”。围绕这个主题,教师们以一个个小故事为引子,畅谈自己教育实践的体验和感悟,有自我反省,也有相互警示;有思想的彼此碰撞,也有观点的相互印证。以小寓大,小中见大,生动活泼,效果甚佳。
教育的初心即教育的本义:“使人向善”。这里的“善”是道德的善,也是涵盖德、智、体、美、劳的完善。教育的初心是教育者所应秉持并永葆的初心。
教育者的初心是一颗童心,是未曾受到世俗污染的纯洁的赤子之心。不知掩饰,不会做作,心口如一。人在成年之后,世俗生活的雾霾往往会蒙蔽我们的本心,使我们渐渐远离童心。不过,我们毕竟曾经是儿童,因而能扫除尘埃恢复童心,即站到儿童立场上,与儿童平等相处,将心比心,成为儿童的知心朋友,在与儿童的真诚交往中获得教育灵感。
教育者的初心是一颗仁爱之心。这意味着教师能以善心看待儿童,宽容儿童的淘气甚至恶作剧,但坚信儿童不会故意做坏事,不以成人世界的标准评说儿童的失误或错误,热心与儿童相处,与儿童为善,成儿童之美。同时,千方百计满足每一个儿童的精神需求,在任何一位儿童渴望得到理解、帮助、指导、依靠的时候,给予充分的理解、有效的帮助、精当的指导、有力的依靠,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的心献给儿童。
教育者的初心也就是教师的良心。首先是对儿童和教育的信心,相信儿童的潜能能通过教育得到充分开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每个儿童都能通过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的信心是教师责任心的基础。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社会将希望寄托在学校和教师身上,教师的责任不言而喻。在责任心驱动下,教师会留心发现和潜心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探索规律,以求教育工作得心应手。责任心还表现为耐心,教育常常意味着等待。一粒有生命力的种子,前天没发芽,昨天也沒发芽,今天还没发芽,但是明天或者后天必定会发芽。责任心也表现为细心。每个儿童看上去都差不多,其实各有一套蕴藏着不同奥秘的密码,而且每天都在发展变化,只有细心观察比较,才能发现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微小进步,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那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儿童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在教育路上走着走着,有时便会偏离甚至背离初心,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时回望,及时回归。只有初心不改,持之以恒,教育者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增进慧心。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