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创新理念下科技园区空间布局优化
——以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例

2020-07-03 03:50石赠荣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片区

石赠荣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到2020年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1]。在目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之下,我国创新发展格局开始呈现首位引领向区域协同、精英导向走向大众参与的格局,科技园区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

科技园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从科技城的演变历程来看,经历了从要素集群-产业集群-创新突破-财富凝聚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在核心驱动力、产业集聚动力、产业类型及空间形态,园区增值方式及其与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方面均呈现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说目前对科技园区在政策研究、产业研究、动力分析较多,而针对创新与园区空间布局之间关系较少,本文通过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简称合作区)空间布局案例来浅谈创新理念下科技园区如何进行空间布局。

2 合作区空间布局现状与布局难点

2.1 合作区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潜力

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依托中(国)以(色列)科技资源建设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孵化基地、创业载体和人才高地。但是从现状来看,跟很多国内科技园发展现状类似,土地用地布局较为无序,开发较为粗放、设施配套不全等等问题。但发展优势包括生态本底良好,土地开发潜力较大,临近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等。

2.2 合作区空间布局难点

科技园空间布局与工业园区布局截然不同。科技园布局要求做到创新高效以及环境优先,营造创新空间。在我国,目前很多高新科技园区重点还是以科技研发和制造为主,缺乏城市空间的营造[3]。根据目前很多学者研究,创新生态系统包括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资源流动[4]。缺少了创新环境空间营造,科技园区之间各个要素也难以形成良性循环。从硅谷、筑波、纬壹以及以色列的海法、特拉维夫等典型国际创新案例的特征看,具有强调产学研合作、人力资本集聚、政府支持以及提供完善配套服务等共同特征,然而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从合作区来说,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整体构建出一种创新场域(创新空间),在这个创新场域中,创新才得以发生。创新场域包括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学研互动空间、吸引各种高科技人才居住环境、适宜且完备的服务设施等。

3 合作区空间优化策略

3.1 策略一,强化生态基底保护

加强环林渗绿,做到山水交融。合作区内具有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进行设计开发过程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文景观的构建,可以打造国家级的森林公园。

加强生态绿地和生态走廊的建设。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之中,合作区内的各大组团之间应当有所风格,避免存在拼大饼式的发展模式,这样可以形成更加开放,同时也更加自然的城市发展布局空间。例如在金凤西路的南侧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来构建城市的绿地中心,打造出将文化生态融为一体的景观特色。

做到点线交织,绿地城网。在加强合作区环境保护的同时,合作区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出区域的休闲娱乐作用,进一步加强自然生态和服务功能之间的融合,构建出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的城乡区域景观布局。

3.2 策略二,四区联动,促进要素良性互动

立足“校区、园区、城区、社区”四区联动(见图1),组织创新合作区的空间斑块,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其中,创新斑块(校区、园区)决定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生长能力;服务斑块(城区、社区)决定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成熟度;生态基质决定了创新生态系统的规模和品质,保证高标准的生态需求;创新廊道影响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扩散程度和发展动态。

图1 四区联动示意图

通过四区联动,打造高新技术创新簇群、新材料研发创新簇群、大健康养生簇群、科学园研发极核。每个专业化创新簇群都强化产城功能融合,平衡生产、研发、生活功能用地,与绿脉绿地交融,保障职住平衡、地区活力、环境品质。

3.3 策略三,以人为本,满足创新发展需求,营造多元复合活力

更好的满足创新性人才的多元服务需求。为了可以更好的促进科技研发企业及高端创新元素的融合,形成产学园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服务区需要紧紧围绕着创新这一要素,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等支撑型平台的建设。例如,可以将科技创业孵化平台成为科技转化、创业孵化等全产业链的服务(见图2)。

满足创新人才的多元居住需求。合作区可以进一步加强社区的规模划分,不断强化社区的混合性功能,进一步加强对于老旧社区的改造,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多元性的人才居住需求。合作区还可以进一步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人群的偏好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对社区进行分析性的规划,配置不同的住宅和相应的服务设施,以便可以更好的满足创新型人员的多元化居住需求。

满足创新企业的生产周期需求。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办公空间类型。合作区可以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创新企业提供完善的成长通道,可以根据他们发展的时期不同将他们分成多个不同的类型,为各个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良好优质的办公空间和相应的生产服务设施,以便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成长。

3.4 策略四,开放共享,打造地方特色

绿心耀城、绿脉串城。依托特色绿道,串联创新空间、文化空间以及公共活动空间,形成高品质的开放空间体系,提供趣味性强、高品质的创新交流空间。

保护传统,延续文脉。强化桑浦山传统人文空间、牛田洋传统农业文化空间,同时结合传统村落改造,延续传统空间肌理,推进村庄的有机更新,打造汕头特色(见图3)。

图2 创新人才的多元服务需求分析图

图3 各类办公空间分布示意图

4 空间布局指引

4.1 中心服务体系

空间布局从结构上来上说,按“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配置公共服务中心进行布局。其中科研创新公共服务核作为城市级公共服务核,重点布局在于科研、商业商务、休闲娱乐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整个区域;片区中心重点为构建的各个片区的创新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等;社区级设施是按10min生活圈服务标准进行设置。

4.2 空间片区和功能耦合

空间分布上分别划定了科学园片区、总部经济片区、创新产业片区、桑浦山人文景观区、湿地保护区等。并依据各个片区功能进行制定不同空间布局手法,通过总体城市手法引导各个片区空间优化。如科学园片区功能主要以科技研发、众创空间、国际社区、文创活力等,在空间上布局采用圈层式布局,中心围绕绿心,内圈为高校、国际社区、众创空间等,外圈为创新加速器、文化创意。通过设计各个绿化景观廊道串联内外圈层。开发强度和服务设施也呈现内低外高的特点。

4.3 建设用地混合设置

规划充分考虑到创新合作区创新、绿色、组团发展等定位和理念,考虑到创新合作区引进项目和招商引资的不确定性,以及创新型企业的研发、生产、物流等功能的混合性,为了实现土地的最优配置,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可实施性。一般为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与公共服务、商业、商务办公用地的混合;居住、商业、创新设计用地的混合;工业与研发类用地的混合。

5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不仅要先要对科学园区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分析,确定科技园区主要创新动力和人才构成,同时还要针对创新模式、人才构成,创新生活,文化特色等创新要素进行研究,以生态底线保护、集约利用等规划原则进行优化。同时也需要根据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人才需求营造出多元的复合活力,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科技园区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片区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申能集团和捷氢科技园区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云南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
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