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脂联素、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研究*

2020-07-02 04:47郭瑞雪魏新亮魏思忱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功能纤维化

郭瑞雪,魏新亮,魏思忱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二科,河北沧州 061000

全球约有2.4亿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及非洲,我国CHB患者每年发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约为2.1%,同时有报道指出每年有约65万CHB患者死于肝硬化、肝细胞癌及肝功能衰竭[1]。肝纤维化是CHB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前的初始阶段,该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被逆转,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可使CHB患者受益颇多,肝脏组织学检测为诊断肝纤维化的确诊标准,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患者痛苦大,不易接受,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因此,找到一个与之相关的无创生物学标记物,对评估、控制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均具有重大价值。脂联素(APN)是脂肪组织特异分泌的脂肪因子具有调节糖脂代谢及抗炎作用,在肝硬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具有明显降解Ⅰ、Ⅳ、Ⅴ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在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CHB肝纤维化程度不同的患者进行APN、MMP-2检测,探讨二者与CHB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诊断的CHB患者60例,均排除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及肝纤维化诊断参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相关标准确定。其中肝纤维化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8~55岁,平均(41.5±6.2)岁;肝硬化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36~67岁,平均(46.2±5.8)岁。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2±6.5)岁。纳入标准:血清学检测无任何类型肝炎病毒感染,肝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无糖尿病、肾脏病、心脏病、肥胖症、肿瘤、自身免疫性及合并严重感染等疾病,均无烟酒不良嗜好。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标本采集 采集3组研究对象隔夜空腹8 h以上肘静脉血3 mL,4 000 r/min离心5 min后留取上清液,-70 ℃保存备用检测。

1.3检测方法 APN及MMP-2均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方程生物科技公司;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均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四川迈克生物有限公司;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肝脏超声检查,记录肝脏门静脉主干宽度及脾脏大小及厚度。

1.4治疗方法 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患者入组后当天(0周)均接受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恩替卡韦购自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剂量为0.5 mg,每天1次,晚饭后2 h服用,持续治疗48周。

1.5研究方法 于0、24、48周分别比较APN及MMP-2水平,明确二者在CHB不同阶段的差异;分析APN、MMP-2水平与AST/ALT、肝纤维化指标间相关性,明确二者评价CHB患者病变程度的可行性;治疗48周时,将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60例患者划分为改善组及未改善组,通过比较明确APN、MMP-2对治疗效果的评估效果。改善标准:(1)HA及PCⅢ下降60%以上;(2)肝门脉主干内径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或脾脏缩小。

2 结 果

2.13组受试者各时期APN、MMP-2比较 3组受试者 0、24、48周APN、MMP-2水平由高至低均为肝硬化组、肝纤维化组、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期对比,肝硬化组、肝纤维化组随时间延续,APN、MMP-2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各时期APN、MMP-2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期相比,*P<0.05;与肝纤维化组同期相比,#P<0.05;与同组0周时相比,△P<0.05;与同组24周时相比,▲P<0.05。

2.2APN、MMP-2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90例受试者(0、24、48周)3个时间点所有数据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N、MMP-2与AST/ALT、HA及PCⅢ呈正相关(P<0.05)。见表2。

2.3APN、MMP-2对治疗效果的评估情况 以60例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48周时,改善组29例,未改善组31例,改善组APN、MMP-2见表3。

表2 APN、MMP-2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间相关性

表3 APN、MMP-2对治疗效果的评估情况

注:与同组0周时比较,*P<0.05;未改善组48周时比较,#P<0.05。

3 讨 论

根据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肝硬化是世界不同地区患者10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发达国家患者死亡的第6位原因[3]。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约有1.2亿CHB患者,其中有20%~30%发展为肝硬化,2%~5%肝硬化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这提示乙型肝炎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经历“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肝纤维化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被逆转,早期诊断治疗甚至可避免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肝组织活检被定义为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肝穿刺为有创检查,患者多不易接受,此外肝纤维化在结构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活组织检查取得的样本少,可能并不代表主要的肝脏病理学,出现漏诊[4]。目前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生化和血液学血清标志物作为肝纤维化的预测因子,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胶原蛋白亚型、血小板计数、AST、ALT、AST/ALT、APN等,这些标志物的各种组合被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其中AST/ALT越高,说明肝脏损伤越重[5]。

APN是一种含有244个氨基酸的脂肪细胞因子,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抑制炎性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重作用,目前在肝纤维化相关研究中已证实,APN可上调NO[6],以及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αSMA是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标志物,用来维持HSC处于静止状态[7]。近来有研究指出,APN可预测具有较轻组织学发现的患者的坏死性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其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反映了肝功能的进行性恶化[8]。既往已知HA是HSC合成的黏多糖,是目前发现反映肝纤维化最具价值的指标,PCⅢ与肝脏炎症坏死程度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APN水平在肝硬化组高于肝纤维化组,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HA、PCⅢ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了APN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肝脏的持续恶化,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一点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支持,KALAFATELI等[9]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患者中APN水平随肝硬化Child-Pugh分期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升高而升高,且APN水平持续升高,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此外,肝脏病变时高APN水平可能与肝硬化时APN清除减少,以及肝硬化时胆汁淤积,胆汁排泄减少相关[10]。

肝纤维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实质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MMPs是含锌内肽酶家族,其负责在病理和生理条件下降解ECM蛋白。MMP-2又名明胶酶-A,在人体内被发现是最敏感的,也是临床上慢性肝病的标记物,因为其活性在肝硬化的所有阶段都增加,故其表达水平对肝病患者病情进展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11]。MMP-2在肝病患者的肝组织中表达很强,其中HSC被认为是MMPs的主要来源,肝病患者HSC被活化,MMP-2生成增加,活化的MMP-2降解变性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裂解Ⅰ型胶原,同时促进HSC的增殖,在肝纤维化的启动和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组及肝纤维化组MMP-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肝硬化组尤甚,HA、PCⅢ呈正相关,证实了MMP-2水平可用于反映肝脏的持续恶化。闫瑞斌等[12]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指出慢性肝炎患者中MMP-2和TIMP-2随肝纤维化加重而表达增加。此外,肝硬化本身是一个持续炎性反应过程,随Child-Pugh分级升高,炎症活动更为明显,在此过程中MMP-2增强许多促炎细胞因子的活性,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所以在各种肝脏疾病中观察到MMP水平的波动,且随Child-Pugh分级升高而升高[13]。

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核苷类似物治疗的研究表明,肝脏组织学可在抗病毒后明显改善。在本研究中,60例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其中29例治疗48周时的APN、MMP-2明显降低,且APN、MMP-2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间呈正相关。因此,APN、MMP-2不仅可作为CHB肝纤维化患者的标记物,对筛选肝硬化患者起到一定作用,同时还可作为评估抗病毒治疗疗效的指标。

总之,APN、MMP-2在CHB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中作用较大,与肝功能等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并且可用于抗病毒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或许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肝功能纤维化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散瘀消癥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