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娜,吴晨源, 2,胡 飞,周子燕,胡本进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合肥 230031;2.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230036)
【研究意义】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是一种寄主多、分布广的偶发性棉田害虫,其初孵幼虫聚集在棉叶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常常会将叶片吃成“筛网状”,3龄后分散为害,取食棉叶、花、蕾和铃,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目前我国主要种植的转Cry1Ac基因棉对斜纹夜蛾毒杀效果不佳,导致其逐步成为一种棉田主要害虫[1]。斜纹夜蛾是棉田重要害虫之一,双酰胺类药剂是一类以鱼尼丁受体为靶标新型杀虫剂对其具有极高的杀虫活性,氯虫苯甲酰胺为双酰胺类药剂的当家品种,研究四唑虫酰胺对棉田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对棉田斜纹夜蛾的有效防治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室内生测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24 h内对斜纹夜蛾的杀虫率达到100%,乙基多杀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对2~4龄幼虫24 h内杀虫率达到80%以上[2]。对10种药剂防治大豆田斜纹夜蛾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240 g/L虫螨腈SC、30%茚虫威WG、24%甲氧虫酰肼SC防效均在90%以上,而10%溴氰虫酰胺OD和5%氯虫苯甲酰胺SC防效分别为86.60%和84.85%[3]。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可以有效防治茶园斜纹夜蛾,但速效性较差[4]。【本研究切入点】双酰胺类药剂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极高的杀虫活性。化学农药仍然是防治斜纹夜蛾的主要手段,由于抗药性的产生,研发高效的新型杀虫剂。【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毒力,采用机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和LD50。对四唑虫酰胺防治棉花斜纹夜蛾进行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为四唑虫酰胺对棉田斜纹夜蛾的防治措施依据。
1.1.1 虫 源
斜纹夜蛾实验种群是采自田间、在室内用人工饲料繁育1代的实验室种群。饲养条件:温度(26±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L∶D=14∶10 h,成虫饲喂10%蜂蜜水。选择生长整齐的三龄初期幼虫用于生物测定试验。
1.1.2 药 剂
四唑虫酰胺是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新研制的一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 95.3%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原药,美国杜邦公司提供;89.6% 四唑虫酰胺原药、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由美国富美实公司提供。
1.2.1 生物测定
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不同药剂对斜纹夜蛾的毒力。用二甲基亚砜将不同原药配置成母液,再用0.05%吐温80溶液稀释获得不同浓度工作液。斜纹夜蛾的人工饲料配制方法参考张南[5]相关报道。吸取适量药剂工作液均匀混入制备好的昆虫人工饲料中(有机溶剂在饲料中的含量不超过1%),待饲料凝固后切成小块分装入12孔养虫板。选取新蜕皮的3 h内健康的3龄斜纹夜蛾幼虫,饥饿处理8 h后接入混药的12孔养虫板中,每孔1头,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处理12头幼虫,以加入含有相同体积0.05%吐温80溶液的人工饲料处理作为对照。
接虫后用黑布覆盖12孔养虫板,并用橡皮筋扎紧防止试虫逃逸,将12孔养虫板放入人工气候箱,处理后72 h检查结果,以毛笔轻触幼虫虫体不动为死亡标准,记录总虫数和死亡数,计算校正死亡率。
1.2.2 田间试验
试验地设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试验作物为棉花,4月16日播种,株行距0.7 m×1 m,按照常规栽培方式管理。试验设置5个处理,处理1: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5.0 mL/667m2,处理2: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7.5 mL/667m2,处理3: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0 mL/667m2,处理4: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 mL/667m2,使用剂量均为制剂用量,以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个重复,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每小区间设置70 cm保护行。
施药采用普兰迪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用水量50 L/667m2,常规茎叶均匀喷雾。施药时间为9月2日,试验期间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施药处理前,当天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7、14 d分别调查残虫数。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随机挂牌固定2株植株,调查整株植物上的存活幼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根据虫口减退率计算校正防效。
校正死亡率(%)=
采用机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和LD50,使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对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用人工饲料混药法分析了氯虫苯甲酰胺和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杀虫活性,试验发现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0.58 g/g,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为1.12 g/g,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杀虫活性较好,但与氯虫苯甲酰胺杀虫活性差异不显著。表1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棉田斜纹夜蛾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3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5.0、7.5和10 mL/667m2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分别为76.88%、85.00%、87.87%,7.5和10 mL/667m2药剂处理显著高于5.0 mL/667m2药剂处理,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7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 3个浓度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棉田斜纹夜蛾也有较好的持效性,药后 14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5.0、7.5和10 mL/667m2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分别为85.46%、88.30%、93.92%,10 mL/667m2药剂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5.0和7.5 mL/667m2药剂处理,但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表2
表1 2种双酰胺类药剂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Table 1 The toxicity of two kinds of diamides on larvae of Spodoptera litura
表2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棉花斜纹夜蛾效果Table 2 Effect of 18% Tetraniliprole SC on Spodoptera liturain the field
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发现是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在鳞翅目昆虫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使用,其防效优于目前绝大多数杀虫剂[6]。由日本农药公司和拜耳公司合作开发的氟苯虫酰胺是第1个登记应用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等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效的杀虫活性,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7]。美国杜邦公司以氟苯虫酰胺为基础,进行结构优化,开发出第1个邻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从此开启了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及其混剂联合使用的鼎盛时代。
随着2种药剂及其混剂的广泛应用,靶标害虫抗药性的问题日渐显现。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12个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均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的抗性(6.8~24.4倍),其中广东深圳种群抗性问题最为严重[8]。2011~2012年的抗性监测发现,浙江、湖南、安徽省部分地区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产生低水平抗性[9-10]。而2016~2018年的田间种群抗性监测发现,江西南昌的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达到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到148.3~294.3倍[11]。四唑虫酰胺是一种新型的、尚未投入市场的双酰胺类杀虫剂。试验结果表明,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在斜纹夜蛾低龄幼虫高峰期对水喷雾,可有效防治棉田斜纹夜蛾,试验药剂处理后,棉花叶片上未见药害症状。
四唑虫酰胺作为一种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室内其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0.58 μg/g,与氯虫苯甲酰胺杀虫活性相当。田间试验显示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棉田斜纹夜蛾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 d,药剂3个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分别为76.88%、85.00%和87.87%;药后14 d,3个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分别为85.46%、88.30%和93.92%,可作为防治棉田斜纹夜蛾的药剂登记使用,从防效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使用剂量7.5~10 mL/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