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山东”到“老山东”

2020-07-01 11:41白仕能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学学校工作

白仕能

2003年7月,张佃昊从云南大学毕业,未回山东老家的他留在了彩云之南,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毅然决然来到了偏僻边远的红河县车古中学任教,这一待就是17年。

17年来,当初与张佃昊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有的调到外省、外县,有的调到县内其他条件更好的学校,但他却留了下来,一直在车古中学教书育人。17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为脱贫致富培养人才,把自己融入哈尼族、彝族、瑶族乡亲和学生中,共同进步,齐奔小康。刚来的时候,乡亲们亲切地叫他“小山东”,现在他由“小”变“老”,乡亲们也改称他为“老山东”了。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03年8月底,我满腔热情地来到车古中学,但眼前的情景使我感到震惊,几乎无法相信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一个乡镇中学竟是如此简陋!就在那时,我深切地理解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振兴必须依靠教育培养人才作为智力支撑,贫穷和愚昧是一对双胞胎,要致富,先兴教这句话的涵义。”张佃昊这样回忆他初到车古中学的感受。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没有宿舍,他就将“家”安在教学楼的一个角落,从此扎下根来。

工作第二年,张佃昊开始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接手了一个纪律和成绩“双差”的班级。从接手的第一时间,他就明确,要改变班级的这种现状必须从整顿纪律入手。车古乡地处偏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視不够。为此,他开始了辛苦的家访工作。

通过一次次家访,张佃昊走遍了车古乡的每个自然村,最终,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家长们逐渐认同了他的观点——要改变山区现状,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必须得重视教育。渐渐地,家长们的观念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习惯也改变了。一学年后,他所带班级的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三。

为了让更多的适龄孩子到学校读书,张佃昊和同事一起走村串寨,说服家长,全乡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身影。起初,由于语言不通,张佃昊还得带上学生作翻译。小车古村一名叫杨居崩的学生,父母离异,家长不愿让她继续读书。了解情况后,张佃昊骑摩托车赶往学生家,经过家访谈心,家长同意让孩子继续读书,如今的杨居崩已是云南中医药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么当村的学生李成立,当初由于厌学而辍学,通过多次家访,终于成功劝返学生,目前该生在红河县高级中学读高一。利博龙腾村学生王福,曾经一个星期没来学校,知道情况后,张佃昊立刻和同事去到该生家中,在了解到学生家长以家里连安窗户的钱都没有为由,要孩子外出务工后,张佃昊立刻联系乡政府并组织同事帮助他家安装窗子,现在王福已顺利返校、安心就读,并表示要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

17年来,张佃昊和同事通过努力,劝返辍学学生200余人。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也经常进行资助。任教以来,张佃昊每年都要用自己的工资至少资助两名学生。目前,他所资助的学生李农义、李主黑、李杰、李勒农等已参加工作,成为人民教师,正应验了那句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任教乡村,更要提高专业素养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张佃昊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性,为此,他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到先进地区的学校听课,进行交流,把好的经验带回校后组织老师集体研讨、座谈,将外地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结合本地的实际加以实施,在学习和实施过程中共同提高。自工作以来,他坚持研究课堂教学,主动承担校级公开课教学,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和示范课各1节。他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取得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证书,2016年获得红河县教育技术信息化培训合格证书,2012年参加红河州第九期校长培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在平时工作中,他带头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听课学习,每学期均在40节以上。在他的带动下,通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车古中学的教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为车古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边远的乡镇中学,师资力量缺乏,张佃昊先后担任过英语、语文、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不管上什么课,他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2007年,在担任学校教务主任后,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张佃昊大胆探索和修订各项管理和评价措施,做到学期前有工作计划、学期末有工作总结、每周有工作安排、大事有记载、活动有记录;每学期开学前,与各教研组长积极商讨、谋划教研活动主题与方式,带动了一批老师的发展;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将学校班级按数字编班改为按照届次编班,把学校早操改为长跑,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2011年,张佃昊担任学校教学副校长,他配合校长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严格常规教学管理,认真落实学校教研,团结同事,狠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车古中学教育教学成绩突飞猛进,一直名列全县前5名,毕业学生中有一大批考入著名高等院校,有的成为乡村致富带头人。

不忘初心使命,扎根边疆教育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佃昊始终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大学期间,他思想积极向上,认真学习,先后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和“三好学生”等称号。2002年,他获得云南省政府奖学金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工作以来,张佃昊一直住在学校,每天早上督促学生起床锻炼,晚上检查学生休息情况。他坚持出全勤,工作上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被评为“车古乡遵纪守法先锋”,2011年被评为“车古乡优秀教师”,2015年被评为“车古乡优秀党务工作者”,2016年被评为“红河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干教育是要有情怀的”,正是怀着对边疆孩子的热爱、对教育的执著,张佃昊一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以校为家,但对于家庭,他却亏欠很多。2009年寒假,作为学校班子成员的张佃昊有值班任务,他假期没有回家,中途接到母亲的电话,得知父亲脑溢血,昏迷送进医院,他心急如焚,请假回家,待父亲稍有好转,他立刻从山东返校,没有耽误学校开学工作。2019年8月,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由于正值中职招生工作,孩子出生5天后他就返校做家访工作,动员有情绪波动的毕业生入学。

今年1月,为迎接脱贫攻坚工作检查,他未回老家过春节,他和妻子及两个孩子留守学校,做好学校安全、值日等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佃昊坚守在学校进行值班值守,和保卫人员一起动手,对学校进行消毒,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除外出开会外,没有离开过学校。即便如此,父母和妻子都毫无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他,因为他们都有着共产党员这一共同的身份,他们理解作为儿子、丈夫所做奉献的意义。

17年的教育情怀,17年的青葱岁月,为边疆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张佃昊无怨无悔。他决心扎根边疆,牢记父亲“你教书地方的孩子需要你、信任你,你就要做好你的本职工作”这一叮嘱,牢记使命,努力工作,砥砺奋进!

猜你喜欢
中学学校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