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

2020-07-01 01:53匡丹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处长江之“腰”,是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关键板块,近年国家先后提出中部崛起战略、长江大保护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圈后,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及生态发展标,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新形势下,党中央将生态环境保护居于压倒性战略地位,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来说,既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也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为了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习近平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形势研判关键期、攻坚解决窗口期,中央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理念。

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南昌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对于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和借鉴推广价值。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之掣肘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虽然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但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规划不高,统筹协调、系统性不够

相比于世界先进的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欠缺深入研究和认证,前瞻性和整体水准不够高。城市之间的联系制度建立也不够紧密,特别是涉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方面的协调度不够,没有形成全域一盘棋,不利于城市群的大系统规划;单个城市内的各项专项规划之间的融合不深,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

(二)生态不显,宜居宜业品质的展示、聚焦不多

中游城市群紧靠长江,自然资源禀赋良好。以南昌市为例,2015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剔除湿地面积后的森林覆盖率达35.0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0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4平方米。但依然面临着生态优势未被充分挖掘、相关的绿色发展文章未做足等问题,生态宜居、宜业品质尚未充分彰显出来,受关注度也不高。

(三)发展不足,绿色发展水平、质量存在差距

以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SBM模型测算了城市的绿色效率并比较了不同城市群之间的绿色差异,得出结论:长江中游城市绿色效率远低于长江经济带绿色效率平均水平[1]。这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绿色发展存在不足,迫切需要进行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之对策

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南昌市为例,提出以下建议,推动绿色发展:

(一)协同发展——统筹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举措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和怎样实现绿色发展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应通过一体化协调发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要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联动。长江中游三省协调发展基础良好,三省政府已搭建政策互動平台。在进一步夯实基础的过程中,要注重深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重要政策的一体化,避免地区之间非市场化的政策性竞争。同时通过协调政府间的政策与规划,避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重复建设行为。此外还要构建精细化的考评问责体系,制定统计、监测、考核标准。

二要优化长江中游城市间合作机制。形成兼容三域的合作协议,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使合署办公日常化,畅通有关课题研究、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社区街道等相互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集群效率。

三要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活力。大城市对于中小城市有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够以点带面地促进国际合作竞争、区域协调发展。例如南昌市大力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发展,就是通过完善城市圈的建立,完善城际快速交通体系,来推动城市间绿色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融通,助推包括南昌市、九江市在内的32个县(市、区)和鄱阳全部湖体在内的地区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三生融合——谋划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新布局

一方面要优化对从城市的规划布局。提升城市空间布局品质和品位,逐步将生态环境的提升和生产环境的优化,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融合在一起,拓展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空间,找到可持续推进的动力与路径。以南昌市为例,通过改善和发掘瑶湖、富山塘等城边大型水资源,对标学习杭州松山湖和西溪湿地,不仅能缓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提升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改善生活环境,同时建设宜业的生产环境,吸引绿色产业和投资的流入,促进未来城市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发展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另一方面要注重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度,推进城市绿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例如南昌正在大力发展的“邮票绿地”项目,就非常便于老百姓在自己门口体验绿色带来的获得感、践行绿色的行为方式。让百姓在参与绿色行动中中保护绿色,在保护绿色中获得幸福感。实现保护与惠民双赢,提升城市生态吸引力、增加人民群众认同感和幸福感。

(三)砸笼换绿——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长江中游城市群都曾经在“以GDP论英雄”的发展模式下,大力发展了“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产业。面临着资源环境紧张、污染问题严重、百姓反映强烈的局面,迫切要求各个城市找准自身定位,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展优势产业。以南昌市为例,一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江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二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从制造向研发转型;三是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加快建设中医药科创城,提高研发水准、推动产业升级;四要大力支持航空装备产业发展,提高航空科创城建设水平。

鼓励引导生态产业。生态是南昌最大的优势之一,应深入实施“一乡一园”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电商、家庭农场等新业态,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李爽,周天凯,樊琳梓.长江流域城市的绿色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J].管理现代化,2018,38(04):86-89.

作者简介:

匡丹,1988年10月 出生,江西修水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财政与绿色经济。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