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国内外医药学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用药者体质的多样性,以及病灶的复杂性,诞生了缓释制剂,并且以其卓越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研究,通过研究药物在身体的那个部位吸收,以及药物本身的溶解时间,控制药效的强度和释放时间,以此来增加患者药物的疗效。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对固体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现状,并且简单叙述未来的发展,来反映该制剂对医药学的意义。
关键词:固体;口服缓释制剂;离子交换法;骨架片;纳米技术
0 引言
众所周知,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时候,会受到生理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例如,会出现耐药性,胃酸对药效的削减,各类病灶对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出于此口服缓释制剂的出现,能够使得药物在体内释放的速度减慢,甚至现在达到接近恒速释药,从而减少人体摄入药物的总量,以及频率,避免了血药浓度极值。最新的技术还改变了药物在身体里产生效果的时间。这些克服了普通药剂的问题,在慢性病圈子里受到制药领域的广泛重视。
1 国内研究进展
1.1 中药缓释制剂的适用范围
缓释制剂因为独特的优势被中内外生物药剂学所重视,许多成熟的药种在临床上得到良好的反映,但是国际上大多是西药为主材的药物制剂,在2003年所批放的缓释药物中,中药制剂的只有一个。中药制剂比较适合应用在患者病的严重,且病的时长比较长的了,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的病灶。在这类慢性病的市场下,中药缓释制剂更具备价值。且适合用于制作成缓释制剂的中药也有有效成分的划分,例如,某制剂在临床上应用时,要求它长时间保持血药浓度和高效的疗效,那么这个时候采用丹参的水溶性酚酸,就具有广泛的意义。
1.2 固体口服缓释制剂的方法与类型
1.2.1 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是将固体形态的难以溶解的药物,运用技术将其分子打散,均匀的分散开。药物制剂变成微粒粉分子,极大的分散在固体的承载物上,增加了难以溶解药物的溶解速度,从而实现缓释控制的目的。实验员通过PVP(EC、卵磷脂、PEG都是载体)成功研发了盐酸固体分散体片。
半固体骨架技术是将流体或者液体状态的药物一起加进药囊里,该方法有很多好处,在制作工艺上非常简单,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生产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的污染物。
1.2.2 骨架缓释片
凝胶骨架片:是一款遇到H2O后就会变成凝胶,主要成分是由HPMC构成。一般的水溶性药物遇水则溶解,而这款则可以运用凝胶向外溶解。这就可以控制溶解是速度。经过大量的研制跟实验,处方得到极大的优化,现如今已经符合美国对缓释制剂的要求。
蜡质骨架片:是一款不可以在水中溶解的蜡质物质,只能通过溶蚀制成。因此又叫做溶蚀性骨架,其主要特征是在人体温下架片会缓慢溶蚀,其释放的速度就受到了药物用量的影响。
不溶性骨架片:由名字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是一款运用不可以溶解的材料合成的物质,大多数采用稳定性较好的聚乙烯、聚氧硅烷。其主要特质是服用后,不被人体吸收,无法由粪便排出。
中国早在上世纪的70年代到80年代就已经有了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这些年来,在研究制剂的数量上,亦或者是与其相关的衍生品制剂都如雨后春笋般增多和扩大。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对于药物制剂的深入科研也涉及的越来越广泛,在第七个五年计划当中,也是第一次将制剂作为国家层面的科技攻关项目。
2 国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口服缓冲剂的发展
在国际已经上市的口度的缓释剂,衍生品药品等药学药物已经达到了二百多种,质地药效不同的制剂产品多达四百多类。从发展趋势来看,国外的科研水平确实更高,他们研究的缓释控制制剂已经开始又单元素,从复方类药物转换。而且不想国内主打口服制剂,国外当下最热的要数凝胶制剂跟注射类制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化学物质跟材料大量涌现,科学家通过模拟技术优化设计,将大量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的理论应用于医药学的科研当中。这是我们所没有的,我认为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多维度,多学科间的交融,会使得该学科在不同领域达到新的高度。
2.2 外国制剂的优势
为什么会出现进口药品量大,且价格是国产药品的数倍的状况,全球最大的制剂药生产企业每年的销售额达到数百亿美元,这个时候我就要反思口服固体制剂的核心技术及灵魂究竟是它的含量还是均匀度,或是相关物质的溶出度了。国外优质的口服固体制剂从技术层面上看,是在溶出曲线和杂质谱上的研究,多条溶出曲线的研究就是口服固体制剂的灵魂。
2.2.1 处方工艺优势
在不尽相同的药方制作水平之下,必然会使得最后片剂内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的位置处于不同状态以及物质密度产生的间隙率和曲折度有所改变。由于化学合成物质会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的分子量绝对性干扰了孔道的尺寸;不同的提取工艺对溶出产生的作用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用水弄湿法来提取,加热至提取物质,直接压片,然而分子粒子越小会使得曲率增加然后溶出变慢。
2.2.2 膜控技术
在国外制剂技术中为极其普遍的一项技术,它包括了不溶膜控、肠溶膜控、半透膜控释还有不少膜控技术成熟的缓释技术,Maybe缓释片剂和Many微丸的研究;膜控技术最简单有根基的内容就是物质进入膜内溶解药物或分解药物、从而将药物从膜内向外一层层的发挥作用。
2.2.3 渗透泵技术
这款技术是将膜控技术和LaserDrilling技术的合并组成技术,只要充分参透渗透泵片芯的组成原理,就可以真正明白渗透泵技术也是同时可用于容易溶解性化学物质的缓释设计。同时也可应用于难以在水中溶解性化学混合物质的缓释设计。这从水中溶解度完美的化学物质来看,可采用API+渗透压活性物质应用于片芯,从而运用CA包衣来应对LD。
3 如何提高国内的制剂水平
①实现专利:在制剂的技术上,广泛的征集专利,大范围鼓励创新,多领域联合研究。包括其原料有关的专利情况,深入保护其专利中的技术内容;②明确原料药相关性:了解原料药性的物理形态,特别是晶型及转晶情况。物质的稳定性,化学结构等;③明确相关质量标准:采用国际质量标准,如USP、EP、JP、CHP。
4 总结
固体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要想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发展,提高制剂的质量,推出制剂的监测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选用合适的药方,合适的技术。在另一方面,技术要有深度和广度,要在制剂的种类上大大提高,增加各大科研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大力鼓励制剂的研发。我相信我国制药业也有赶超国外的时候。
参考文献:
[1]相会欣,郝艳霞,李素霞,韩继红,王淑君.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11(12):26-29.
[2]俞海燕,徐爱军.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8(3):46-48.
[3]高斐,王东凯,陈修毅.中药口服固体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7):3
[4]董皎,王振国.口服固体缓释制剂的分类设计及评估[J].人民军医药学专刊,1999(4):228-231.
[5]齐晓丹,马志鹏,宋益民.口服缓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5(16):2281-2284.
[6] Huang L F,Zhao C W.Prepaing and in vitro evaluating ofartether controlled releasing system[J].Lishizhen MedMater Med Res(时珍国医国药),1999,10(8):572-574.
[7]李晓燕,冯中,霍务贞,金毅,朱盛山.口服缓控释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 (14):1203-1205.
作者簡介:
王洋(1986- ),女,汉族,天津滨海新区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制药领域药物化学、药学信息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