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杜秋晨 刘彩霞 杨国亮
摘 要:化学化工属于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但是,由于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化学品,这就给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尤其在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在这种形势下,化工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化工安全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风险隐患也逐步浮出水面。因此,本文将围绕化工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有效解决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化工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有效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化学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频频见诸于各个媒体端,这就使得化工安全工程面临严峻形势,基于此,化工企业应当从安全事故源头抓起,遵循“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化工行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对化学化工行业来说,在生产过程中,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相对较大,据调查数据表明,因火灾爆炸等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12%以上,而由于中毒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占总人数的10%以上。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可以看出,化学化工行业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很大,安全已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另外,除以上几种危险因素,化学化工行业还包括生产加工缺陷、容器腐蚀,以及高温高压环境下引发的一系列安全事故。因此,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一线生产作业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化工企业应当始终以安全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化工安全工程管理成效,将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化工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制度执行力度欠缺
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生产密切关联,虽然许多化工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但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我行我素,个人自扫门前雪”的恶性循环态势,基层一线的生产作业人员往往凭借个人经验,盲目开展生产活动,进而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另外,部分企业在制订安全管理制度时,忽略了监督检查的重要性,导致安全监管人员在工作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监督工作常常流于形式,无形当中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幅提升[1]。
2.2 行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安全评估体系不健全
部分地区为了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给外部投资者提供了宽松的化学化工项目入驻条件,在这种形势之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为了转移化工产业的潜在风险,将一些化学化工项目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表面上看符合招商引资范畴,但实际上却是安全风险转移的一种手段。另外,在筹划化学化工项目时,当地政府未能做出科学合理规划,在项目建设阶段未全面评估和考量项目与周边人口以及城市重要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使得一些化工项目的潜在风险逐步显露出来,给化工安全工程管理带来了诸多困扰。
2.3 安全生产教育环节薄弱,新型设备适应能力不足
对于化工行业而言,人的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由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始终占据着较高比例。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生产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一些教育培训计划也只是走走过场,培养效果差强人意。尤其对新录用的企业员工,安全培训流于形式,甚至缺少必要的岗前安全生产技术交底等内容,以至于新员工不熟悉生产流程,不明确操作规范,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另外,随着高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型设备被普遍应用于化工行业当中,但是,设备操作人员由于对新型设备的功能与操作流程知之甚少,导致操作失误而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3 针对化工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有效解决措施
3.1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始终是化工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上至企业高层领导,下至基层一线员工都应当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将监督检查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上来,通过设立安全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进行检查与监督,监督范围覆盖每一道生产工序。比如化学危险品的保管工作,监督保管员是否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危险品标志是否清晰,危险品分类存放是否符合规定,如果在监督过程中发现违规行为,应当根据企业的奖惩机制,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另外,安全工作的主管领导应当与基层员工之间建立频繁的沟通往来关系,通过教育帮扶、心理辅导等方式,使基层员工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水平,并始终保持一颗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为开辟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崭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3.2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定期实施工作考核
化工企业针对现有的基层一线员工,应当从思想源头抓起,以岗位安全职责权限为主要依据,制订一个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劃,将思想动员、安全理论、岗位操作技能、个人执业素养等内容纳入到计划当中,并不断充实和丰富安全教育培训形式,比如集中培训、线上培训、会议座谈等,通过培训,规范基层一线员工的个人行为,使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在生产作业当中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点。与此同时,为了验证培训效果,针对参训人员,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基层员工,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为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员工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3.3 开展安全事故演练活动,编制安全风险应急方案
如果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多数基层员工都不具备安全逃生技能,导致事态不断恶化,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当利用基层员工的业余休息时间,结合化工行业常见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安全事故类型,针对性的进行现场演练,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事故中的主角,通过指导员的正确引导,让每一位员工熟练掌握安全逃生技能,以避免安全风险的进一步扩散。此外,在准确识别化工行业危险源的前提下,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当编制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风险应急方案,当发生安全事故时,随即启动应急方案,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点。
3.4 健全安全评估体系,引进新型生产设备
安全评估体系包括内部与外部安全检查评估两种方式,目前,化学化工企业均已通过了OHSAS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而且每个年度由外部安全检查机构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在这种评价方式的基础上,诸多企业相继设立了内部的职业健康安全检查机构或者设置专业的内部安全检查机构。因此,企业应当继续完善安全评估体系,借助于社会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内部的安全运行工作进行专业性检查与评估,以及时查找出安全风险点,防患于未然,尽快制订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大批新型的化工生产设备应运而生,这些设备不仅在功能上有所创新,而且安全性能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此,化工企业应当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大量引进新型设备或者应用新型生产技术。并针对基层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能的专项培训,使基层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技能与方法,进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程。
4 结束语
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基层员工的生命安全,而且与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息息相关,因此,化工企业管理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借鉴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教育培训、完善机制、创新应用等方式,将安全生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国萍.化工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