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职校园文化新使命和新路径

2020-07-01 11:31张博萍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路径新媒体时代

张博萍

摘要: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职院校院校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中要抓住机遇,必须明确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新使命,探析其有效育人的新路径,做好传承和创新发展,实现新使命,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职校园文化;新路径

一、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技术打破了所有的文化界限,对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消解。新媒体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渗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另一方面却会影响传统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将传统校园文化与新媒体文化有机结合,创新性地传承和发展校园文化,才能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立德树人育人功效。

其次,新媒体文化容易导致校园文化失去价值引领的文化导向。新媒体文化具有高复制、快节奏、反传统、追时尚、超前卫的特点,其一方面在题材上贴近现实生活, “平民式”的生活感受和经历,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分享、阅读需求,对学生的潜意识和思想影响较大。但新媒体文化会使学生们进入过多低层信息的沉浸,缺乏精神价值引导,更不要说远大理想和高雅审美情趣.更严重的是,这样的校园文化不具备引导航向的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新使命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克服新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彰显新的担当和责任。

首先,发挥其在新媒体上应有的文化感染力。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体现在是高职院校办学专业特色的文化传承,在新媒体时代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重视对新媒体这一新技术的吸纳创新,是提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借助各种平台,通过打动人心的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得到提升和升华。

其次,发挥其在新媒体中的独特文化影响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熟悉网络,依赖网络所带给自身的“沉浸”。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了激发校园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彰显特色创新校园文化,践行高校立德树人使命,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人才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达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效果,应把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学生文化的接受和传播,立足于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和理论实际,通过新媒体技术精选活动素材,做到“内容配方”符合自媒体传播语境;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充分互动融合,精心设计文化活动,做到“活动工艺”符合新媒体的传播规律;通过推动高校校园文化传统优势同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做到“信息包装”符合新媒体话语特点,增强高职院校院校文化活动时代感和吸引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与新媒体技术理念思想和传播规律相符合,做到校园文化活动“配方先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考虑文化的价值引领性,一方面应坚持活动与需求相结合,注意把活动设计密切贴近学生成长需求;另一方面应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最新的时政热点问题融入到活动中,在与时俱进中增强文化活动的思想价值引领,做到“配方”先进。

其次,与新媒体技术思想文化和语言特點相对接,做到校园文化活动“工艺精湛”。校园文化建设者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新媒体技术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安排,通过主题式活动、个性化活动,让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展现学生个人风采,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感染力和粘合度。

最后,与新媒体技术信息手段和呈现规律相融合,做到校园文化活动“包装时尚”。校园文化实施者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为一体,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强大功能,展现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学生的青春魅力,增加学生的感知与共情式理解。

四、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者要勇于审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新技术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与时俱进,既要熟习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又能够借助各种平台顺利驾驭活动开展,做到“玩转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2017-2018年度重点课题“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2017-ZJXH-19006);2018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路径研究”;2019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共同体研究” (批号:2019194)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新路径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师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