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胜
摘要:好新闻在哪里呢?其实就潜藏在身边平淡的信息中。新闻就在身边,记者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养成新闻思维,才能随时打开大脑中的选题开关。记者跑战线要掌握找选题的沟通技巧,更要具备“鱼腮能力”,才能高效从冗余信患中过滤出新闻选题。
关键词:选题;新闻思维;“鱼腮能力”
一、打开生活中的选题感应开关
记者要将身边日常信息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能引起受众关注的部分,挖掘出来转变成新闻,最重要的是培养自身职业化的新闻思维,随时打开大脑中感应选题的“开关”。最简单的方式是,面对身边的日常信息,随时自我提问“这能不能做成新闻报道”,进而分解新闻要素进行新闻价值的假设与求证。这种简单的自我暗示方式,更像是生活思维与工作模式的分叉口。很多时候,只有动了这个念头,才能在不经意间将外界的普通信息打上标记,找出新闻价值以新闻报道方式呈现出来。
记者找选题线索其实就是在泛泛的信息中寻找新闻点。这个过程中,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受限,只要在接触外界,从一举一动中都可能发现新闻报道选题。—位媒体从业者这样谈自己在日常信息中找新闻: “一次参加孩子幼儿园春游活动,一天中发现好几个选题。比如我看很多小朋友有自己的专属相机,自己拿着相机随时拍,就有‘超低龄摄影控的报道题目;比如我跟家长聊天,发现不少小朋友在学第二外语,除了英语,学意大利语、日语、法语, ‘幼儿园第二外语热的选题来了;比如,我发现高端幼儿园的二胎率特别高,近一半家庭有两个孩子,因为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没有经济基础生二胎面临巨大经济压力,就有了‘二胎都是奢侈品的选题”。
有时候可以借助外力找新闻,?记者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人力资源。有一位名记者说他的找选题秘诀就4个字“多打电话!”——给亲戚朋友等打电话,和家人聊天,多问他们:你们单位最近发生了什么新鲜事?你最近听到什么小道消息了吗……如果打的电话足够多,一定会发现有人提供的线索值得做报道选题。
由此可见,在日常信息中那些被大部分人或其他媒体忽视掉的部分,可能潜藏有很强生命力的新闻素材。但前提是记者一定得培养自身新闻思维的本能反应。
二、培养战线潜藏新闻挖掘能力
对战线记者而言,大部分时间需要在战线通知采访之外,在战线专业领域、行业内去主动发现新闻,这需要记者掌握一定的寻找技巧。具体如下:
(一)保持与战线动态交流,从中找新闻
与对方交流,要着重了解对方的业務工作重心,手头正在推进的业务中有哪些是有新闻报道价值的。需要注意的是,战线人员不是随时有时间等待记者去交流,记者的每一次拜访都不要有一没二,要提前准备多个关心的行业或战线问题,总有可得到求证的线索进而形成新闻报道。那么,提前准备的问题从哪里来?其一,从自身对战线日常报道与感知中积累,这要求战线记者平时就要做有心人;其二,每个委办局或单位会有年度工作报告,报告会明确列出这一年其工作部署重心,记者可依据这些内容按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向对方探询。
(二)在文件材料中找新闻
文件材料既包括开会时战线或主办方提供的材料,也包括其在网站等载体上发布的日常动态。尤其是后者,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对各政府各部门定期实施信息公开的机制越来越完善,各个政府部门充分利用自身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载体及时发布工作动态。战线网站发布的新政策、新措施、亮点成绩等,大部分记者都能发现其新闻价值进而形成报道。但一些新闻会隐藏在日常工作简报动态中,尤其是很多材料篇幅冗杂,宫样语言和要求指示比较多。这就要求记者培养自身的“鱼腮能力”——鱼在呼吸时,虽然将水吸进来又吐出去,但水中的氧气则被滤出来了。
在冗余信息中过滤新闻的能力,是战线记老必备的基本专业素养,比如一次黑龙江省住建厅官网发布了一个“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这是一个面向全省住建系统就推进和落实多项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业工作要求。总计4700字的文件分多个层面在强调“落实本部门职责,加强安全监管,压紧压实责任”措施,乍一看就是一份普通的会议材料,没啥“营养”。不过仔细“过滤”之后,发现文件中“加强城镇燃气安全管理”部分藏有“干货”,提出“推行既有管道燃气用户全面安装使用燃气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装置,并将其费用计人燃气销售价格成本,由燃气经营企业免费安装”的工作部署。记者以此为新闻点,通过这份通知,形成了《全省燃气管道用户将全面安装报警器,费用这样算》的报道,并成为当天同城媒体的独家新闻报道。
(作者单位: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