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峰 黄思然 宋欣蔓 杨武双 魏丹 李罡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国家出台了涵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基础设施等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各大车企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产品投放。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诸如私人购买新能源车型占比较低、车辆价格居高不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充电难等问题。文章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以及对国内外重点企业的跟踪,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这些问题与国家新能源政策有关。基于此,文章提出希望国家继续在企业研发、财政补贴、公共服务、新能源车辆使用等方面给与政策支持的建议。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我国从2007 年开始,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此后,该数据一直上升。2019 年1—12 月,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2.58%[1]。而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我国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也有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
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汽车的战略方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调,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成为支柱产业。“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CBDI)研究报告(2019)发布了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 强榜单[2],该榜单是对我国品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该榜单中11 家汽车企业入围,且都涉及新能源汽车,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对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具有推动作用。
在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汽车产业升级等因素影响下,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和管理政策,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涵盖宏观综合政策、推广应用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基础设施政策、行业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是一贯的,力度是逐步加强的。除了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刺激政策,这些政策的组合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 年9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将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从2020 年的12%,提高到 2021—2023 年的 14%,16%,18%[3]。2019 年12 月3 日,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深化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将2025 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提高到25%[4]。该文件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5—10 年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些文件将促使汽车企业必须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使新能源汽车走上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新能源市场的主要车型有纯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从乘联会发布的数据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逐年增加,且连续2 年销量突破100 万辆,其中以EV 销量为主,如表1 所示。
表1 2014—2019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辆
具体到2019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 万辆的企业共有19 家,其中有10 家突破3 万辆,如图1 所示。据报道,特斯拉2019 年共向消费者交付电动车36.75 万辆[5],该数据超过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说明在全球范围内,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主力。
图1 国内主要车企2019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在国家新能源“扶优扶强”补贴政策刺激、消费者的里程需求升级以及各车企的共同努力下,纯电动新车型续航里程得以全面提升,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从2019 年工信部发布的11 批公告数据看,纯电动汽车的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中国现行的续航里程测试标准)续航里程(R/km),以400 km 以上的车型为主,其中在400~500 km 的续航区间,车型数量最多,如表2 所示。
表2 2019 年工信部发布的11 批新能源汽车公告数据
基础设施环境得到改善。据充电联盟统计,到2019 年年底,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到51.6 万台。截止到2019 年12 月,全国充电设施累计数量为121.9 万台(含70.27 万台私人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 420 万辆,车桩比为 3.4∶1[6]。在 2020 年 3 月4 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加快包括新能源充电桩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将促进充电桩设备生产商、充电运营商以及新能源政策企业的良性发展。
国内外车企已加大了在整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储备。基本都具备大规模生产甚至全系切换新能源车型的能力。国内车企方面,广汽集团在2019 年的广州车展上发布了e-TIME 行动,计划于2025 年实现全系车型电气化;吉利提出了“蓝色吉利行动”;比亚迪提出了“7+4 战略”;国外车企如通用、宝马、戴姆勒、丰田、日产、沃尔沃等也都发布了新能源发展计划。
以上这些车企,在整车层面均加强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集成创新,并在整车产业链方面进行了布局,如研发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整车综合性能的相关技术。在新能源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也在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进行了攻关。这几家车企均具备大规模生产PHEV 和EV 的能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四方面问题。
1)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15—2019 年销量分别为15.59 万、29.69 万、53.83 万、100.03 万和105.59 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278%,90%,81%,86%,6%,增速逐年减缓;而同期中国乘用车市场总销量分别是2 011 万、2 356 万、2 419 万、2 320 万和2 107 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分别为0.78%,1.26%,2.23%,4.31%,5.03%。以上数据说明,虽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还属于小众市场,要成为市场的主流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2)私人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购车比例较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工作还有待加强。从市场区域来看,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主销地以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山东等经济大省为主,上述五省市的销量占全国市场的51%。从应用领域来看,约有54%的车辆属于出租、租赁、网约车、企业事业单位,而私人应用领域占比为46%[7]。以上情况表明,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和公共应用特征。新能源汽车要向全国普及还有较多的工作需要开展。
3)新能源核心零部件成本过高,技术进步跟不上补贴的下降幅度,导致普通消费者需要的新能源车型没有价格优势。2015—2019 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情况,如表3 所示,国家购置补贴降幅为45%,而地方补贴从原来的1∶1 到2019 年全部取消,新能源车型的购置补贴实际降幅达到77%。而同期的新能源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幅度远远低于补贴的降幅,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居高不下,也让新能源汽车与同级别的燃油车相比缺乏价格优势,消费者实际购买新能源车型的成本下降有限。
表3 2015—2019 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情况
4)新能源财政补贴政策变化快,补贴标准的门槛逐年提高。虽然“扶优扶强”的补贴方向正确,也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车型续航里程的全面提升,但补贴政策出台后,涉及的如纯电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100 km电耗等技术指标,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需要给企业预留一定的开发周期、试验周期、认证周期、生产周期等,以确保新能源产品的质量真正得到提高。
以上问题表明,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大多与政策变化相关。这也证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文章提出以下建议。
1)技术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要继续给与新能源企业研发支持。建议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在税前摊销。对于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建议购买时给予增值税减免政策。
2)要提前出台国家的新能源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给企业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产品研发、试验和验证,让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把产品质量做好,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良性发展。
3)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车辆运营。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城市公交、出租、环卫、公务、邮政快递、城市物流、机场、港口等领域车辆,要鼓励这些车辆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给广大潜在消费者做好示范。同时增加政府行政用车、公务用车的新能源车型采购数量,既可以用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表率,又更有助于增强潜在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4)加大在新能源汽车使用阶段和保有阶段的支持力度,促进个人消费者购买。在使用阶段可以给与新能源车型一定的交通路权,如在特定的时间段允许新能源汽车使用公交专用车道,同时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给与新能源车型不限行等路权;在使用费用上,给与新能源汽车高速过路费、过桥费减免以及停车费减免。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联网运营,对新能源汽车给与一定的充电补贴,提高私人新能源汽车车主的使用热情。
文章通过对宏观环境、政策、市场、企业规划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文章提出了在企业研发、政策扶持、公共服务、新能源车辆使用等方面继续给与政策支持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