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0-06-30 10:31杜瑞
关键词:订单式实训设备

杜瑞

【摘要】:随着智能制造设备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社会对智能制造设备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旺盛,特别是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专业的人才。本文对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智能制造设备应用人才中职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中职智能制造设备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最后通过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设计两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中职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专业“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中职,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设备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应用的领域也是越来越广,社会对高素质智能制造设备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以及维护人员更是供不应求。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国内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想要适应当前企业对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对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变革和改进,制定出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能够适应当今现代化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专业人才。

一、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人才的定位

智能制造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数字化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術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技术人才是一类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熟练的操作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设备,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2)掌握较强的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3)能够熟练的进行数字化制造集成控制系统的操作与调试;(4)掌握一定的PLC编程与调试应用技能。

一般情况下,企业对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是不同的,目前用人单位对中职智能制造设备装调与维修专业的人才主要分为三类:

中级人才:这一类设备维修人才是针对于一些相对中小型的数控企业,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调试以及简单的故障诊断与分析。

高级人才:这一类维修人才主要是针对于一些相对较大的加工制造类企业,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对智能设备进行更为专业的设备装调

综合人才:这一类人才是针对于大型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以及一些智能装备应用企业的,其职能是根据生产设计要求进行智能装备的构建、安装与调试,并进行一定的设备升级与改造。

二、中职智能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1)缺乏系统心理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更重视综合能力人才的培养,中职院校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本专业学生知识技术的培养,还要重视起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受传统教育模式限制

由于受到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的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仍然以课本知识授课为主,虽然最近几年新课改一直在不断的推动,但是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

(3)缺乏实践能力强的教师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中职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的教师更注重理论的教学,导致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不是很强,同时很多新招聘的专业课教师并没有得到过企业相应的培训,导致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师严重不足。

(4)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度低

随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校企合作办学政策和企业对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意识到与相关企业合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可是企业对学生的培养还只是处于初步阶段,并没有实际深入的投入到其中。

三、中职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能够迅速的适应企业对于中职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大部分中职院校都开始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初步形成了科学系统完整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内中职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校与企业进行充分融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帮助中职院校解决“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技能、怎样教最科学有效、教到什么程度算合格”的问题。

(2)以“双证书”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的“双证书”是一种职业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两方面教学。

(3)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中职学生完成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及专业实训技能课程后,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完成岗位上的工作,利用这个实习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中职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院校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都采用的是“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设计两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中职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要培养模式的效果。对于中级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人才,设计的课程要包括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以及理实一体化课程。

(2)教学设计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所以以“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对教学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方法:

1.数字教学化工厂模式法:这种方法是以教学工厂思想为基础,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同时实施“学习内容实践化、实训内容工作化、企业与学校指导一体化、教学环境工厂化”的理念。

2.教学内容革新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设计。将实际工作中的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的安装、维修以及调试引入到实训内容中,让学生体验到实际工作的状态。

3.教学管理模式革新法:这种方法把实习车间当作企业的实际车间,学生的角色就是“职员”,同时按照实际车间的劳动纪律以及员工职责设计实习环节。所有的实验设备都要有专门的责任人,并且实训车间内要设置班长以及管理员,所有的岗位都进行轮换。

4.过程多元考核法:这种考核方式是通过实训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试。结合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

5.教材创新体系法:现阶段我国缺少真正能够符合中职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特色的理论教材以及实训教材,所谓的教材创新法是通过相关研究人员的调研和开发,设计适合中职院校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学生的教材,比如可以进行这几个教材的开发:《数控系统连接与参数设置》、《数控机床安装与日常维护》、《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数控机床的 PLC 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的安装与调试》等。

总结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国内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智能制造设备维修教学方式比较落后,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对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对中职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中职智能制造設备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以及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设计两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中职智能制造设备维修专业“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赵婕妤. 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J]. 现代职业教育,2017,(11):24-25.

[2]王艳. 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数控专业改革研究和实践[J]. 科普童话,2017,(36):21+23.

[3]温正喜,谢传正. 中职数控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17,(02):191.

[4]高素琴,刘勇兰,高利平.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 职教通讯,2017,(02):25-28.

[5]张彪. 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17,(17):57.

猜你喜欢
订单式实训设备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调试新设备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航运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