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东东 干甜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以来,全国各地众创空间蓬勃发展,以良好的运营模式为社会输送了一批优秀企业与创新技术。作为人才摇篮的高校也纷纷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高校众创空间兴起助推师生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和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商品化。高校众创空间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以运营成本低价、项目来源便利等优势,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团队、立足于创新的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团队孵化服务;但高校众创空间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存在孵化率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高校创新服务发展融合市场化创业资源,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持续的创新人才和智力支持,文章对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借鉴。
【关键词】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行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3-0025-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应运而生,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创新创业环境也因此得到了优化。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经济模式正在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给全民实施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其他社会群体和组织相比,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担负着科技创新的责任。在高校中有很多不同专业和技能的人才,因此需要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
1 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优势
1.1 高校人才的聚集有利于众创空间发展
我国培养和教育人才的聚集地是高校,高校中的人才是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与社会发展有关的各类学科在高校的各专业中基本都会涉及,为社会培养的人才也是具有不同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形成高校人才聚集的现象。从近几年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有很多高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招收的学生数量不断上升,不同高校间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后,彼此从对方身上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优势之处可继续保留与发扬,而不足之处则需进行弥补,可通过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为众创发展提供保障。
1.2 高校齐全的学科门类有利于创新灵感的发掘
高校当中包含各种专业和学科,不同的专业给不同的人才在创新创业上带来不同的指引,对于培养各类高层次的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的办学能力和綜合实力很大程度上从其设置的学科门类中能够体现,并且可以作为评定高校办学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标准。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进行科研时的立项都需要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基础,这样一来,学科的发展方向才会更加明确。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科配套比较齐全,加上大学生自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不同的学科之间进行了较好的融合,这更有利于人才发掘创新灵感。
1.3 高校浓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在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进入到最高学府中,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约束能力和自觉性,因此高校的学习氛围比较浓郁。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更多技能的兴趣。因此,在高校浓郁的学习氛围当中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育出更多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人才。
2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运营模式
2.1 “高校主体、企业运营”模式
大部分学校都在积极地与社会、企业寻求合作,在这一背景下,学校负责空间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负责市场运营、日常管理等工作,同时学校对重大事项具有决策权。此模式中,学校作为众创空间实施的主体,企业进行空间管理,实现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了自身固有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而学校通过众创空间,将创新成果提供给企业,企业利用自身的销售渠道能将创新成果推广到更多的领域和行业,实现众创空间创新成果的转化。
2.2 “企业主体、企业运营”模式
部分高校在其发展中,对商业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即高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后,众创空间的管理、运营完全交由企业负责,高校只为企业提供众创空间,而众创空间的运营及管理等事项完全由企业单独运作。在此过程中,以企业作为主体,在众创空间管理中,会派遣管理团队入驻,空间内所有事物均由企业行使管理权,企业与高校在众创空间的管理中责任、分工更明确,最终实现双赢。
2.3 “高校主体、学生运营”模式
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目的是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平台,让其可以施展自身的才华。所以,部分高校也直接将众创空间的管理、运营权交给学生,学校对空间的管理拥有绝对的主体权益,学生作为空间运营和服务的主体,主要职责是服务于空间。高校通过鼓励、扶持学生创办企业,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2.4 “高校主体、高校运营”的自主模式
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为其今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学校的主体地位在众创空间的运营中得到体现,学校可以从全局角度对众创空间进行管理,实行集中式教育模式,高校的创新教育孵化功能也能通过众创空间表现出来,使高校的办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3 高校众创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设策略
3.1 高校众创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各高校对建设众创空间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和创业基地的建设是需要高校集全校资源打造方能持续发展的。有的高校领导将创新创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自上而下重视程度较高,能有效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有的高校领导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创新创业工作不够重视,以应付行政任务要求硬指标和软指标达标即可,缺乏建设好众创空间的认同感和紧迫感。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众创空间人员管理水平有限。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配备的师资力量不可忽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一部分教师还不能适应当前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自身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统筹规划方面缺乏实践经验,这就导致众创空间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众创空间的管理人员大多为高校专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即便后来通过专业化培训,但因没有实际的创业经历和经验,导致对众创空间的运营和管理水平有限,无法为师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有一些高校的组织管理体系结构僵化、制度不完善等,制约了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
(3)高校众创空间入驻项目“造血”功能偏弱。高校众创空间具有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功能,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免费提供办公设施和相关资源。但因高校创业主体大多为在校大学生,这就决定了入駐创业项目多为创意类居多,科技创新项目较少。大学生创业者因知识结构与创业素质缺乏,对市场商业机会识别能力有限,创业项目往往经营不善难以获利,少数大学生创业项目依托地域和庞大消费人群优势可以维持生存,而实现持续运营且能够发展与壮大的项目少之又少。
3.2 高校众创空间发展建设策略
(1)明确众创空间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了使高校众创空间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需要高校领导正确认识众创空间建设的意义。众创空间建设主要依靠高校,高校对于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在深入了解和掌握众创空间建设的相关内容后,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确立高校众创空间项目。成立专门的众创空间建设管理部门,由校领导担任管理人员,对众创空间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聘请专业知识较强和经验丰富的运营主管及项目负责人,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更加科学。
(2)提高众创空间经费支持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众创空间在建设过程当中缺乏经费支持,就会对其日后的发展产生阻碍,高校不仅需要依靠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鼓励,还需要高校内部的经费支持,众创空间只有在充足的经费的基础上才能够建设成满足学生需求的创新创业平台。除此之外,高校需要建立起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培训,制定相应的考核评定标准,以此为基础评价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能力。还可以邀请优秀的企业家或者经验丰富的创业人才兼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不断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3)大力发展校企合作的运营模式。高校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专业人才,所以在众创空间创建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积极与企业实现对接与合作。高校众创空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企业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校企之间应当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设备支持,高校能够将更多的专业知识引进企业,从而使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与发展更加成熟。
4 结语
高校众创空间是一种新生事物,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在进行建设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用科学的态度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众创发展之路。
参 考 文 献
[1]王洪梁,王可娜.高校众创空间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7,36(18):253-256.
[2]段晖.我国高校众创空间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121-122.
[3]兰东东.基于创造力价值链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11下):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