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语音加密与解密系统设计

2020-06-30 15:34林楷松罗惠针孙明
世界家苑 2020年4期

林楷松 罗惠针 孙明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难以得到保护,一次网页浏览也可能会造成隐私泄露,因此,信息保护愈发重要。本文将语音信号的保密和解密作为主要研究,着重研究频带置乱法,通过构造出一种可逆的加密系统,对语音信号进行加密与解密,并在MATLAB软件上进行语音验证和结果对比。同时,简单介绍下频移法以及DCT变换这两种加密原理并与之形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频带置乱法对语音进行加密的效果最好,解密后的语音信号与原信号一致。

关键词:MATLAB;频移法;频带置乱法;DCT

0 引言

在语音信息处理技术中,对语音加密的探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点,一种既简单保密效果又好的加密技术是社会所需求的。在通信系统中常采用的语音加密技术分为两种:模拟和数字加密。语音最早采用的加密技术是频域打乱,至今仍有应用。频域置乱有三种常用方法:带移倒频、倒频器及频带分割。倒频器是将高低频交换,使将高頻频率成分与低频频率成分交换,降低可读,达到保密效果。常用倒频器没有密钥,故保密性一般。带移倒频是以倒频器为基础引入密钥,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音加密机。频带分割是将信号频谱均分成等同的子带,然后将子带顺序打乱,从而实现置乱,起到保密效果。本文着重研究频带置乱法,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较好的解决语音在加密安全方面的问题,并加深对语音信号处理的理解和掌握。

1 语音信号系统加密方法——频带置乱法

1.1 加密系统原理

加密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设原语音数据为X(t),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语音频谱X(jw),X(jw)通过密钥加密得到频谱Y(jw),Y(jw)经过反密钥解密为X(jw),X(jw)通过逆快速傅里叶变换(逆FFT)重新得到原语音信号X(t)。

1.2 加密密钥原理

1.2.1 加密原理

首先在进行加密密钥之前,抽取一段音频的1000个样本点进行,进行FFT傅立叶变换得到频域数据。加密密钥原理是指将每个频域数据编号1到1000,将数据编号的个位数为1的数据点,按顺序放在B1一组中,其B2是将数据编号的个位数为2的数据点,按顺序放在B2中,其B3,...,B10以此类推,最终形成新的排序的1000个样本点,即可实现加密。

1.2.2 加密过程原理图

1.3 解密密钥原理

将加密过程产生的新排序的样本点按顺序编号为1-1000,以编号1为起始点,100为公差取10个点,这10个点为1、2、3……10,储存在C1中,再以编号2为起始点,100为公差取10个点,这10个点为11、12、13……20储存在C2中,以此类推,产生C1-C100共100组数据,按C1-C100的顺序排序,即可实现解密。

1.3.1 解密过程原理图

1.3.2 频带置乱加密解密图形及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由图(1)可知,该加密方式在频域上已经把原来的频谱完全改变,如果不知道加密方式,很难去还原原来的信号,所以该加密性能良好,起到保密的效果。

2 其他语音加密方式

2.1 频移法加密原理和解密原理设计

在一段时域信号中取1000个样本点,将信号进行FFT变换得到频谱图,得到其频带范围在(0,f1),通过与频移因子cos(2*π*f*T)相乘得到频谱的搬迁,其加密信号频谱为(f,f+f1),从而实现其信号的加密。解密原理:只需将加密信号再跟频移因子相乘,即可得到原来的信号的频谱,达到解密的功能。

2.2 DCT变换加密及解密原理

取一段信号的1000个样本点,通过DCT一维变换公式的变换从而进行语音加密,原理如公式(1)(2),其中f(i)为原始样本点,c(u)是加上去的系数,N是f(x)的总数,F(u)为加密信号。

2.3 加密结果

3 三种加密方式的结果分析

分析图(2)可知,频移法虽然能实现加密作用,但其局限性是只是将整个信号的频谱进行搬移,一般可以通过多次频移来进行解密,所以其保密性效果差。分析图(3)可知,对于DCT一维变换来说,它的原理简单,且容易实现,但是DCT主要应用于对信号和图片的有损数据压缩。对比图(2)与图(3),图(1)所用的频带置乱实现语音加密解密的方法,其保密性是最好的,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很难得知其原来的频谱,加密功能好,且比较容易实现,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4 结语

本文中采用了三种语音加密方式(频带置乱,频带搬移,DCT变换)从而实现语音

加密系统的加密,并相应设计出相应的解密系统实现解密功能,通过结果分析,其采用频带置乱的方式的加密器保密效果最好,且容易实现,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波.基于 Matlab 的语音信号加密处理[J].信息技术材料,2019(04).

[2] 李静.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的设计[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6(02).

作者简介:林楷松,男,广东揭阳人,本科在读。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