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霞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习收获,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2.能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 感受选段中语言的风趣,并试着说一说,写一写。
3.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学习欣赏书法。
4.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梳理风趣的语言
1.谈话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一次语言感受之旅。课堂上笑声不断,我们被一段又一段的语句打动了。你感受到单元课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幽默、风趣。)
2.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学完了一个单元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呢?(语言表达是需要言语智慧的)
3.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课文中的句子,感受作者言语的
智慧。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
小组交流提示:a.小组成员人人参与,轮流说;b.交流时,先读句子,再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全班交流。
(1)《杨氏之子》故事通俗易懂,语言幽默诙谐,简述了一个关于语言的小笑话。人物的对话利用姓氏特点来做文章,问答巧妙,令人捧腹。
(2)《手指》这篇课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还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童年的发现》中,作者被老师误会时,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让一件普通的事情显得活泼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5.在平时的阅读中,你积累过类似的句子吗?学生汇报。
(出示:饭是热的,希望就不会冷。)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一句话,你读了有什么感受呢?(语言轻松风趣,给人光明,让人看到希望的曙光。)
教师小结:语言是一门艺术。一个平常的词语,一句朴实的话语,有了作者真切的情感体验,就会变得精妙,风趣中蕴含哲理,令人回味。
(设计意图:学习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当学生学完一个单元课文后再整体回顾时,需要的是在教材的提示下重回课文,重温语句,重酌感受。学生交流,人人参与,彼此碰撞,作者言语的智慧便在学生的感受中重现。)
板块二 寻找规律,运用风趣的语言
激趣过渡:生动风趣的语句需要勤于积累,敢于锤炼,我们一起来尝试吧。
1.出示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
(1)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2)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2. 读一读,找规律。(两句话都是运用比喻的修辞。第一句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了人,三指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第二句把体操运动员比作猴子,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运动员动作灵巧的特点。)
3.说一说,学运用。
从下面情景中选一个说一说。注意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游子回到家乡。
雨点儿落在窗玻璃上。
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1)学生自由练说。
(2)小组合作,互相评议。
(3)小组派代表作匯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4.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句子。指名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大拇指的各种用处,生动地表现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全班评议。
(设计意图:言语实践,就要运用方法在酝酿、斟酌、咀嚼中逐渐完善。学生的语感从朗读中来,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要在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无需过多的讲解,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写。教师此时就是等待、激励、点拨。)
板块三 观帖临帖,体会颜体的特点
1.谈话激趣: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颜勤礼碑》是其代表作之一。
2.学生欣赏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局部)拓书。
3.出示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书,引导学生对比,尝试体会“颜筋柳骨”。
4.请班级练习颜体书法的同学当场书写,引导学生评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语文学科的要素之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比较中尝试鉴赏,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
板块四 日积月累,理解古训的奥义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学生交流,了解句子意思。
3.理解名言古训的意思,从中得到
教育。
(1)《论语》中的两句话,你认为“君子”和“小人”有什么不同?
(2)读了这5句话,让你联想到什么?
4.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名人古训,话语简洁却深藏道理。阐述道理时同样充满言语的智慧。须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语言,受到熏陶。最重要的是诵读,在吟诵中积累,让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渗入心灵,流淌心底。)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