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班级民主管理应避免的误区

2020-06-30 10:08陈萍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主化制度化管理策略

陈萍

通过科学、高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实效,一直都是诸多班主任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民主管理能够全面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并且还能够不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所以我迫切希望这种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方式能够被有效推广开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误区值得特别强调一下,只有完全地将这些误区避免,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够更上一层楼,学生也能够得到更加良好地发展。

一、非协商管理,要科学理性

一提到民主管理,很多人都会将其与协商管理混淆,其实不然,这二者之间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的。一般来说,只有将协商建立在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之上,协商才会导致民主的实践,否则,协商可能只是建立在对权威的认同上,只是学生为了迎合管理者们的权威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时刻注意秉承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民主管理。

在推选班干部或者制定班级管理策略时,有些老师会鼓励学生在班级中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并不敢说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其提出的建议可能只是在老师的权威下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采取无记名投票或者无记名建议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想写的都写在纸上,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效表达出来,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协商民主。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进行班級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协商管理与民主管理有效区分开,切勿一不小心就走进协商管理的误区,让学生不得不妥协于权威,这样便与我们推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的初衷渐行渐远,也与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正确的做法是用尽可能科学理性的态度来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提升班级管理实效。

二、非制度管理,要拓展空间

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崇尚“重腕铁拳”式的制度化管理,尽管制度最开始是由师生通过民主的方式制定,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并不能够称之为民主管理。因为太多的制度会将学生牢牢束缚,民主的管理便没有了开展的空间,学生也会在这种看似民主的制度化管理中不堪重负,难以实现快乐成长。

在之前的班级管理策略中,有一条是不许迟到不许早退,如果严格执行这样的制度的话那么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班级秩序稳定。但是如果提倡这种完全制度化的管理便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在上学遇上遇见了摔倒的老人,如果学生将老人送到医院那么其就会迟到面临乘法,所以这种忽略民主的完全制度化无疑会在无形之中助长学生心中道德标尺的偏颇,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我们应当在实施制度化管理的同时有效考虑实际情况,推行民主化的制度来进行管理。

推行民主管理不是说要完全抛弃制度,其应当是在推行民主化的制度的同时也能够考虑更多的人文因素和道德因素,使制度变“活”变“通”,变成深受学生喜爱的班级管理方式,变成让我们的班级能够更加和谐让学生能够实现健康快乐成长的催化剂。

三、非自我管理,要张扬个性

最后,班主任在实施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时还应当那个注意“度”,如果不能够准确把握民主管理的“度”,那么民主管理很容易会演变为自我管理。鉴于初中生们的自我管理经验不足以及抵制诱惑能力还不强等现实因素,教师不能将民主管理变为完全化的自我管理,要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实因素。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权利进行自我约束,以此提升其自制力使其能够形成更好的习惯,但是也要加以其他方式进行监督,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自身特色能够有一定的空间展现,学生才能够在班级中充分体会到进行民主管理的益处,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个性的鲜明发展,以此使其不断成长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

由此可见,在正确的民主管理策略下,学生的个性一定能够更加充分的培养和发展,我们的班级管理效率也会全面提升,打造一个充满和谐充满爱和温暖的优秀班集体将指日可待。

总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能够有效避免上述误区那么其进行班级管理的实效一定会进一步提升,教师也更有可能将班级打造为一个纪律性强、充满友爱的优秀班集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其需要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将更多心血倾注与其中,那么我们共同的大家庭一定会因此而更加和谐,学生在感受到更加浓烈的班集体的温暖的同时其个性也一定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责任编辑:文 宝)

猜你喜欢
民主化制度化管理策略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