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特点探究

2020-06-30 10:05周开亮
商情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新特点新闻采编优化措施

周开亮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显著化,特别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行业,在将“互联网+”理念融入到新闻采编过程中,形成全新的新闻采编模式,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重点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措施,从而推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行业能够快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优化措施

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产生重大冲击。由于广播电视是党与国家向人民群众发布重要信息的重要平台,应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革以往的运营模式,从而保障广播电视新闻在“互联网+”时代中处于不败之地,需要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具有的新特点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适应时代发展的目的。

一、互联网时代对新闻采编工作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技术是信息传递的创新模式,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模式相比较,能够弥补传统媒体存在的劣势。因此,互联网时代对新闻采编工作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推动新闻采编工作实现立体化与多媒体化。比如传统媒体发布信息时需要观众守在电视前获取所需的新闻,会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传递能够让受众打开网页实时阅读,页面打开后新闻内容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现,让新闻内容表现得更加立体化与多媒体化,提高受众的新闻体验感受。第二,提高时效性。传统新闻采编工作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充分发挥新闻采编的時效性。另外,采编新闻与新闻传播之间还存在距离问题的弊端,而在互联网时代下,采编工作者可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采编新闻,大大提升了时效性。第三,扩充传统传播载体。互联网背景下,新闻采编可运用网络传播的功能,扩充传统传播媒体容量,可有效提升新闻采编的信息量。

二、“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特点

(一)民主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信息媒介大融合,新闻采编不只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广大民众也可以成为新闻采编人员,凸显出新闻采编工作的民主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民众报道新闻的数量增多。民众可以利用网络发布自己遇到的趣闻趣事,能够将当前经历的事情发布到网络中,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第二,移动设备的普遍应用增加了新闻采编数量。目前,移动设备已经是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可利用移动设备对现场发生的新闻事件全过程进行跟踪报道。第三,新闻素材的来源渠道多元化。传统素材的来源依靠的是专业新闻采编人员进行收集,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民众能够提供第一现场的画面,可随时随地收集素材。

(二)丰富性

传统新闻采编工作的编辑过程利用的是文字、图像模式,编辑手段过于单一化。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多新鲜的表现手段充斥着民众的眼球,传统编辑模式已无法吸引群众视线。采编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丰富新闻采编方式,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结合在一起进行新闻内容的展现方式,能够满足受众的体验需求,实现新闻内容的快速传播。

三、“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措施

(一)掌握受众需求

广播电视新闻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并且同时也是新闻的受众,需要编辑新闻时,充分思考受众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大部分受众心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背景、民众生活水平、文化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新闻的需求存在着不同要求,需要在编辑新闻时,对群众客观真实的需求进行关注,从而使创作出来的新闻内容能够为群众生活水平提升而提供有效的助力。在选择新闻题材时,应选择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才能增加受众数量。另外,编辑人员可开拓出较多渠道掌握受众需求,比如微博、公众号等方式,在选择题材的过程中还能够帮助受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二)掌握编辑技巧

新闻编辑技巧也是创新新闻编辑的重要措施,具体包括模糊化处理、后期控制等技巧。在具体编辑时经常会遇到需要模糊处理的问题,因此,编辑人员必须掌握模糊处理技巧。例如,急发稿件编辑时,编辑人员无法真正了解事情原委,但是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新闻并及时播出,需要应用模糊化处理技巧进行编辑,可避免发生编辑盲从确认、虚假新闻的问题,还可保持新闻时效性。

四、正确引导话题,提升广播媒体舆论引导力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放对受众的影响力较大,并且是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如果产生错误引导,会影响社会和谐及引发较多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事件。因此,在建立广播节目话题时需要进行精心设置,从而实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确定话题后,引导的内容与方式成为正确引导的重要环节。在引导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主持人与听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实施引导工作;其次,在互动话题进行总结时,应采取集中点评引导模式;最后,嘉宾正确引导。良好互动的基础是选择好话题,并且对话题充分展开,并在研究话题时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在互动过程中了解受众的思想,并通过正确引导的过程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部分节目中普遍存在着同一个问题:虽然确定了互动话题,但是互动过程中表现出不充分、引导不力的现象。对话题展开讨论时,只是在表面浅层进行探讨,未达到深度要求,并且在分析互动话题、解读话题时缺乏权威性,或者说引导过程产生偏离。因此,在互动话题时,应采取多展示对方观点、鼓励听众发声,通过互动的两方产生观点碰撞,并且通过专业人士进行解惑、用事实说话,从而将话题的推进、探讨时将媒体立场与观点能够自然而然传递给听众。通过观点的碰撞,能够让听众在互动过程中明辨是非,从而实现节目的正确引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新闻采编工作作为新闻事业的关键环节,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改革与创新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从而全面提升电视新闻质量,促进广播电视事业高速发展,并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飞霞.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特点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9):150,152.

[2]刘锡菊.基于互联网+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困境及突破策略探究[J].新闻传播,2019,(12):43-44.

[3]吴芳.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技巧及应对措施[J].传媒论坛,2018,1(5):38.

猜你喜欢
新特点新闻采编优化措施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2014年度陕西网络传播十大案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