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2020-06-30 10:06杨克
中关村 2020年6期

杨克

今年三月,我和老伴到美国波士顿儿子家小住,除了到纽约、华盛顿、费城等处游览以外,有不少时间体验当地生活。我参观了该市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美术馆、市图书馆、华人街等景点,的确开了眼界。

平时,我常去的地方,就是住处附近的镇图书馆了。沿着市郊别墅区人行道,绕过小超市,步行十几分钟就来到这红砖水泥建成的面积很大的图书馆。馆内设施齐全,共有三层。除了报刊阅览、开架图书、画册、磁带以外,还辟有儿童图书中心,小型会议室和可以用餐的休息室。馆内书桌密集空间疏朗,既有普通木椅,也有不少布艺和皮面沙发。沿墙陈列的展柜中,我看到了中国的脸谱、折扇、刺绣、玩具,日本的木俑、贺卡、七宝烧等工艺品,还有儿童的绘画、手工制作、新书介绍,而且定时更换。每层的白墙参差错落地悬挂了一些静物、人物画像及艺术摄影,屋角还间或陈设一件优雅的圆雕。每次前去,总让人感受到宁静温馨恬淡的艺术氛围。

在这个令人亲近的地方,二层集中陈列中文读物的一排书架上既有《史记》、《资治通鉴》,又有现当代中外人物传记、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职场励志、医疗保健、各类画册等读物。有些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并排摆了好几种,如贾平凹、冯骥才、毕淑敏、邵燕祥,台湾的白先勇、余光中、李敖、林海音等。其中,有几位作者和我有着微妙的联系,首先引起了我的兴趣:1985年,由黄苗子、郁风、曹辛之等名家策划的《诗书画》报即将面世,任执行主编的著名诗人、设计家曹先生邀我协助,任约稿、设计版面的业余编辑。能和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老师共事,我很高兴。不久,我按主编意图到久闻其名的邵燕祥先生家拜访、约稿,得到了他热情赠我的《忧乐百篇》、《绿灯小集》、《蜜与刺》,仔细捧读很有收益。后来,我写的一篇杂感和一组诗歌曾得到他悉心指导。半个多世纪以来,邵先生从最初出版《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等诗集,到陆续出版《人生败笔》《沉船》《邵燕祥自述》等艺评、政论、杂文集,显示出诗人兼作家的知识分子正气凛然的风骨和不同凡响的才情。

高莽先生是著名翻译家、作家、画家,著述丰硕平易近人。多年前,我为生物学家巴斯德一书设计封面时,曾请高先生绘制肖像,不几天,一幅造型准确十分传神的作品摆在了我的面前。先生送我的好几本文艺、美术评论集,对我业余写作很有帮助,而且应我之约,为我画过生动的速写。2008年,我的专著《艺术之门》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书中,高莽先生创作的俄国作家一组肖像,为本书增添了光彩。该社出版我主编的“设计创意丛书”也得到了先生好评。这次,在中文读物的书架上,欣喜地看到了高先生主编的世界经典散文丛书中的俄罗斯卷《明月般的朋友》(百花文艺出版社),我先读了严谨平实文采斐然的长序,又接连读了拉季舍夫、普希金、果戈理、别林斯基、契诃夫、布宁、马雅可夫斯基、索尔仁尼琴等人的作品,那一篇篇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对民主自由浴血追求对残暴君主极端憎恶的倾心表白与不凡经历令人感同身受浮想联翩……我又回忆起了读过的《白夜》《复活》《静静的顿河》,还有我曾经出版的四本一套硬笔书法丛书中的《经典之诗》,我怀着敬重之心钦佩之情,精心书写了多首俄罗斯的著名诗篇,这套书先后两次再版。

2015年,曾获茅奖的阿来,出版了选材独特结构新颖的历史小说《瞻对》。这部以川藏交界的瞻对在晚清留下的系列史实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摘录了不少官员奏折朝廷文告专家阐述,时任四川总督的鹿传霖公,曾因恩威并重改土归流执政有方史有定评,也在书中给予了正面描述。因为我是曾祖后人,四川文艺出版社在北京大学举办推介会时,特邀我作为嘉宾参会。权威人士指出,此书是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的指南。在一次国外书展的《瞻对》推介会上,主办方安排了阿来和麦家的对话。

后来,因《瞻对》销的不错又出了第二版。这第二版的样书,竟和台北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繁体字本并列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回忆起了2010年,中国社科院举办鹿传霖学术研讨会时前前后后的一系列情景……因曾祖学养深湛,颇有远见,上奏朝廷之后,创办了川大的前身“四川中西学堂”,一百年来培养了无数人才;川大为延续文脉,请我题写“感悟历史感动川大”刻石立于川大档案馆门外。曾祖因为书法出色,遗墨收录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名人书札》,曾有评家先后撰文在书法刊物发表。我在专业从事平面设计的同时,也一直兴致盎然地追摹法帖用心临池,习作投至报刊多有发表,并出版了几十本硬筆毛笔书法读物。去年十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四体毛笔作品《耀世书法》,这既是先祖惜才重教文化精神的传承,又是对川大学子重视国粹的希望!

在房地产大亨的群像中,潘石屹给人们留下了精明睿智谦和平易的印象。在国内他曾出版过《我用一生去寻找》,现在,我展开台湾版的竖排本读了起来。1963年,这个出生在西北最穷的甘肃天水农村的苦孩子,经过求学、拼搏,历尽艰辛,成为国内排名第七的富豪。书中,他以平和晓畅娓娓道来的一段段经历一个个故事,面带微笑地和你交流,事事蕴含了人生的智慧,处处显示了生活的哲理。过去,我曾写过一位著名设计家的经历,标题就是“微笑人生”,有位诗人出版过一本诗集,书名就是《微笑》。微笑,是自尊自信自强的表露,是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襟怀,是志存高远不畏挫折事业成功的保证。我这个爱发议论以写作为乐的人,曾蒙房地产商冯仑麾下的《生活家》不弃,发表我多篇文稿,最近知悉潘总旗下也有个内刊,回京以后也可以写稿投寄吧?!

过去,常常阅读台湾的《雄狮美术》,欣赏过不少中外杰作,获得了不少资讯。后来该刊主编蒋勋不仅在大陆报刊连续发表美术评论,而且出版了多部文集和艺术史专著。这次,借阅一本他在台湾出版的《天地有大美》。书中,从衣食住行着眼,依据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例,十分有趣地阐发了朴素的美学观点。比如:说到住房的外观造型居室分布,门窗式样、庭院的美化等等,怎样使你觉得舒适、方便,非常值得探讨。

1850年,巴黎市长豪斯曼出于职责,组织有关专家备案,给市民住房设计提供了美观经济实用的蓝图,一百多年来,这些多为五层的建筑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给人庄重协调浑厚挺秀之美,依然是旋律优雅十分抒情的凝固的音乐。这使我想到美国、欧洲城乡之间和广大农村的民居,造型设计是那样的美观风格是那样的统一色彩是那样的谐调的确是给你美感的人文风景!在欧洲旅游时,大巴车在路上连续行驶几个小时,两边的农田因为不同的季节与作物,连续闪过浅黄、桔黄、金黄、淡绿、翠绿、浓绿、浅粉、嫩红、鲜红等缤纷色彩时,那装点于这连绵画面之间的民居,虽造型有别色调各异,但是却给人以诗意丰盈的和谐之美;再有,那几乎无人的锦绣般的农田,不时呈现出柔和流畅律动的曲线,让人耳畔油然而生地响起了斯特劳斯令人迷醉的圆舞曲……

我在波士顿市郊小住期间,也对镇上多为二层的别墅式木制建筑十分欣赏。在松杉灌木环绕柏油路与绿地土路交错的社区中,每家的建筑外观均不雷同,门窗、廊柱、阳台、阁楼、栅栏、绿地、花园的构成、设置、色调各式各样,但搭配得确实好看。其中道理即是:绘画创作与造型设计,均应遵守点线面布局、黑白灰层次这一美学规律。欧美式普通民居,大多为门前回廊立柱、中间百叶窗棂、上置坡形屋顶。门窗采光为点、廊柱雕饰为线、三片墙体为面。论色调,坡形屋顶深色均为“黑”,门窗边框多为“白”,墙体无论浅绿、浅棕、浅黄等均为中间色调的“灰”。有了点线面构成、黑白灰层次,就达到了整体建筑鲜明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应该追求、创造、积淀的优雅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