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北区

2020-06-30 10:06马文良王永生
中关村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城海淀中关村

马文良 王永生

中关村一直是我国科技、教育、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也是不断探索改革开放具体模式和途径的重要载体。作为全国创新中心,中关村对全国的自主创新事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从当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如今中国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中关村的创新发展不仅造就了其“中国创新中心”的历史地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为立足国际化、引领创新潮,成为未来全球创新中心奠定了基础。

世界正在聚焦中关村,而中关村承担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使命。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意味着中关村将建设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后一段时间的任务是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试点工作,使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央支持中关村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主动担当起引领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责任,为全国探索经验、作出示范,是国家赋予中关村的使命,也是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目的所在。

作为中关村最早也是最大的科技园区,继国务院批复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北京市2009年4月1日正式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海淀是福地,在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有丰富的皇家园林旅游资源和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有着独特的科技和经济优势:海淀园不仅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领航者,还承担着国家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改革的重任。海淀区依靠科技优势,依靠不断改革和创新,由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强区,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如今的海淀,快速发展的步伐与空间局促的矛盾日益凸显:未来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新的突破点又如何产生?人们将关注的目光转向海淀北部山后地区,这片被树林和绿色掩映的希望之地。

十年新巨变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指海淀区百望山以北区域,面积235平方公里,占海淀区总面积的54%,北接昌平未来科学城,沿京张高铁辐射带动延庆,西以军温路连接门头沟区。

在海淀,以百望山为界,分为“山前”和“山后”,将海淀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城市聚集区,而北部山后地区则是尚未开发的广袤之地。这里的面积相当于海淀的一半,一山之隔却使两部发展极不平衡。当地百姓曾常说这样一句话:“山前、山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2010年,一则批复打破了“山前”和“山后”的不平衡状态。2010年10月,北京市政府批复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街区控规。同年,海淀区对北部地区控制性规划进行了战略性调整,226平方公里全部纳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冬天,工程车浩浩荡荡驶入海淀北部这片曾被冰封的土地,希望的种子已被播下。

2012年10月,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按照“整体开发、整体平衡”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并逐步迈入了快车道,在土地开发、城乡统筹、园区建设、配套完善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立足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发展定位,按照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图,“一轴、一廊、一带、一极、四组团、多节点”的空间结构,科学城北区以北清路前沿科技创新走廊为轴,打造新型城市形态,将成为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承接高精尖产业落地、构筑北京西北部创新发展高地、推动中心城区和生态涵养区同步高质量发展现实的强大引擎,并向着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生力军,成为展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成就的最佳窗口迈进。

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科学城北区形成了以北清路为前沿科创发展轴带动中关村软件园、永丰基地、翠湖科技园等三大组团发展的格局。

中關村软件园成立于2000年,如今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端专业园区。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信部首批智慧园区试点单位、中关村信用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2001年3月,永丰产业基地奠基开工。永丰产业基地不仅见证了中关村北区的发展历程,也为海淀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引擎动力。在北区这一核心位置上,永丰产业基地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加速器运营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截至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已建在建规模3169万平方米,规划实施率约67%。软件园一期二期已基本建成,形成了以联想、华胜天成、软通动力等为代表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IT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永丰基地一期基本建成,二期及周边即新扩区域部分项目已陆续启动施工建设,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设计园、安泰科技、大唐电信、北斗星通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电子信息、导航与位置服务等产业集群。翠湖科技园原环保园已建成70%,创新园已建成50%,新扩区域正在抓紧一级开发工作,形成了以华为、国核电力、纳通医疗等为代表的网络通讯、能源环保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截至2019年年底,三大园区入驻的科技企业达1189家,年收入415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七成,初步形成了产业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格局,高端产业结构逐渐凸显,产业特征愈加清晰。

发展正当时

近几年,中关村北区加速发展,两组数据是强劲发展的最好证明。

海淀区连续四年进入国务院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表扬名单,在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生态环境优化、高端创新要素聚集、高精尖产业培育、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和政务服务能力、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另外,今年一季度,受疫情严重影响,海淀区實现地区生产总值1731.3亿元,同比下降4.8%,好于全国6.8%和全市6.6%的降幅。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四项重要经济指标重要取得了正增长,充分显示海淀经济运行“韧性强、质量高”的特点。

强劲的发展离不开海淀人、中关村人的不断拼搏和进取。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曾劲这样评价海淀人:“海淀人不惧困难和挑战,有信心有实力,以坚定果敢的行动,克难前行的勇气,坚定不移推动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辐射带动北京西北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北京打造高精尖产业创新集群的优质空间,是彰显北京生态人文优势、文化科技融合的典范区域,是海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

加速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建设,是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贯彻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落地北京新版城市总规和海淀分区规划,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的重要举措,是海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园区以前的基础条件一般,但是随着地铁线路开通,公交路网的密布以及商业配套设施的完善,人气渐渐兴旺起来。开园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超过50家企业入驻,员工规模近3000人。今年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园区招商仍在稳步推进。”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发展公司董事长苗军说。与此同时,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项目、北区5G网络部署及示范应用项目、升级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一批“新经济、新基建,引领数字化”项目正在落地。

在北区,随着多家园区拔地而起,拉卡拉、小马智行等一大批优质企业纷纷在此落地。拉卡拉集团将公司总部搬至北区,对于董事长孙陶然来说,北区不仅聚集了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政府部门也提供了多项创新支持,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2018年6月30日, IC-PARK正式落成,在规划、开发、载体空间及服务手段上均进行了革新与创造。22万平方米的智慧园区承担着北京市“北设计”的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一年半时间,IC PARK已成为中国芯片设计产业龙头和新势力的IC高地,它比肩全国,辐射世界,为中国芯再添“芯”能量。

2020年以来,全球面临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着增多,特别是新冠疫情的肆虐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但广大科技创新企业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不仅在抗疫情、稳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彰显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未来在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引导下,科技创新将成为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的决胜力量。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依托高精尖产业集群、高能级研发平台,具备无可比拟的地缘和产业优势,是未来科技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

腾飞加速度

2018年12月,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关村科学城规划》。会议明确了中关村科学城是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三地”核心功能。这不仅赋予科学城一个高屋建瓴的定位,也成为鞭策海淀区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动力。围绕“三地”核心功能,延展双创生态引领区、国际创新集聚区、绿色宜居示范区的“三区”支撑功能,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到2050年建成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科学城。

2019年8月29日,中关村科学城管理机构揭牌。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关村科学城有了坚强的政治组织保障。

得益于科学城北区的整体定位,2019年4月,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示范区在翠湖科技园启动建设。随后,海淀区发布《关于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推动了海淀区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率先起跑,培育出一批在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华为、百度、千方科技、北斗星通、四维图新、大唐电信、京东、小马智行……沿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走廊一路走来,翠湖、永丰、软件园三大园区主要涉及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蓄势待发。

2020年5月18日,中关村科学城正式发布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推出一系列发展新举措。这一行动计划加速了北区的发展。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书记于军介绍,为实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愿景与目标,发展行动计划包含3项重大行动,共14项行动任务。其中,3项重大行动包括高品质城市新形态构筑行动、科创治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行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行动。14项任务包括打造畅通安全高效的韧性智慧之城;打造蓝绿交织、绿色低碳的生态之城;打造以高品质公共服务为支撑的国际化魅力新城……

一系列的打造将令北区出现一系列“蝶变”。“蝶变”后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依托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轴,形成“一心双组团、两核四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是指翠湖科技绿心。将结合区域内山水相融、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本底,大尺度谋划绿色生态系统,围绕南沙河与京密引水渠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并在浅山区域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的体育休闲公园,成为北京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并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双组团”是指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两大创新功能组团。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商业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盘活释放约7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在各个特色产业园中推进一批龙头企业、小微孵化、科技服务等各类创新主体落地,促进创新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

“两核”是指地铁永丰站以及稻香湖站的周边区域。将按照TOD开发模式,集中建设商业中心、国际商务酒店、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为科创活动提供公共空间和配套服务,成为科学城北区的综合服务核心和新地标。

“四节点”是指以协同创新、文化体验、生活宜居、未来经济为主题的地区发展节点。将与生命科学园协同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科学研发中心;将结合故宫北院区建设,在周边打造文化体验特色小镇;将加大住宅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前沿产业,引领未来经济发展。

曾劲说:“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让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持续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围绕园区向城区,园区融于城市转变的主题主线,紧扣制约区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盘活释放716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有针对性地补空间短板、强要素弱项,通过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成为推动北京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生力军、成为展示中国科技成就的最佳窗口,让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成为首都乃至全国最具魅力、最富活力、最有潜力的创新创业热土,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新大幕已经徐徐拉开,按下快进键。

于军表示,海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细化落实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检查中关村科学城复工复产和科技创新时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和服务优势,进一步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加速发展,努力实现创新引领效应凸显,产业能级大幅提升,区域空间结构更趋优化,创新服务体系持续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全力构筑高品质城市新形态、建设科技创新治理改革试验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行动计划的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蓝图愈发清晰。吸引5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1个至2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釋放7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

未来新篇章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寄托了几代人的荣耀与梦想。十年前,有媒体感叹,未来中关村的发展将汇聚于海淀北部。如今,海淀北部已迎来了真正腾飞之时,并激荡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动力。

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五大新基建项目逐步落地,开展“新经济、新基建,引领数字化”行动,在人工智能、5G、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典型“新基建”领域,重点开展两方面工作,持续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要素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培育新基建的“技术供应者”,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基建建设需求,构建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在北区先行谋划建设一批重大新型基础设施,持续赋能新型城市形态构建。

中关村科学城还将调增约130公顷的居住用地,新增建筑规模约250万平米。确保到2023年,中关村科学城落地建设1-2家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建设3-5家旗舰型新型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21%以上,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00人左右;力争培育1-2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五千亿级企业和5-10家千亿级企业,精准培育30家隐形冠军企业,重点培育2-3个具有技术主导权的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超过3.4万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50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200亿元。 此外,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项目、北区5G网络部署及示范应用项目、升级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空天产业园、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协同制造服务平台五大新基建项目也将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落地实施。

中关村科学城正式发布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于军向全球创新合伙人发出邀请。他表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辐射带动北京西北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北京打造高精尖产业创新集群的优质空间,是彰显北京生态人文优势、文化科技融合的典范区域,未来5年将迎来创新发展的高光时刻,希望全球创新合伙人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共成长,共发展,在创新创业沃土上逐梦、圆梦,携手聚焦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发展定位,着力提升高能级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创新型“高精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努力将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打造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永久试验田的先行区,成为新创新主体和新产业的第一辐射地和新的承载区,成为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区。

“海淀,把有山有水最珍贵的绿色资源留在了科学城北区,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自然生命的脉搏,可以沉浸于放松身心的思考空间,也可以让自然山水为科技创新激发灵感。在此,我诚挚的邀请大家到这里来,欢迎您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这里将是梦想与家园的安放之地!” 于军说。

站在新的起点,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正在迎来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按下“快进键”,推动北区发展大突破,努力实现南北大联动、协同大发展。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终将成为畅通安全高效的韧性智慧之城,蓝绿交织、绿色低碳的生态之城,具有高度粘性的活力之城,同时将美丽乡村与科学城建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田园风、科技范的美丽乡村。

我们相信,未来的北区必将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成为“三山五园”特色文化的创新展示平台,成为服务未来科技创新的新型城市样本。未来的北区,将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永久实验田的先行区,新创新主体和新产业的第一辐射地和新的承载区,必定成为令人向往的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区!

猜你喜欢
科学城海淀中关村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广州科学城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
衡山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