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田田
2019年末,一种人类闻所未闻的新型冠状病毒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并在当地引发肺炎疫情,很快疫情蔓延至全国,席卷全球。
其实,瘟疫的发生自古以来就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各类病毒你方唱罢我登场,和人类斗争数千年,而中国古人也早已总结出不少对付瘟疫的办法,其中不乏沿用至今的良方。
“疫,民皆疾也。”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战“疫”的记载。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统计,历史上有详细描述的“大疫”,周代有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 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对于中国历代的执政者,每一次疫情的发生,都是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考。
李兰娟院士指出,隔离病人、控制传染源是最好的防疫方式之一。这是有历史依据的。能否迅速控制疫情,主要就在于地方官能否在第一时间发现疫疾,并飞快采取隔离措施、保护百姓。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录了秦代的战“疫”制度,平时由典甲(乡长)负责留心调查,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刻向郡守报告;郡守接报后,马上派出医官进行检查,一旦属实,当即组织医疗力量进行隔离治疗。所有的病例被隔离在专门的“疠所”里,由政府派专人医治和照顾,病愈之前不得与外界接触。这就是中国设立隔离治疗制度的开始。
南朝设“六疾观”,北朝设“别坊”;唐朝设“病坊”,由佛教寺院负责承办;宋代设“安乐坊”,后又更名“安济坊”,由中央政府视疫情分拨经费,由地方政府采购药物,招募僧人照料病患。宋代的隔离医院“安济坊”里不但有病房、医生,还有记录病情的“手历”。“安济坊”中,病人以病情轻重分区居住,“以防渐染”,即防止交叉感染。明清时期朝廷沿袭了这种制度,设置了“养济院”。
古人的另一种隔离方法,是把健康人主动从疫情严重区域中隔离出来。政府鼓励在疫区的居民深居简出,甚至足不出户,以待疫情消解。《不知医必要·时疫》云:“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鄉,以及阖邑,病气秽气,互相传染,其气从口鼻而入。”故对抗疫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摄生者,惟静坐简出,足以当之”。从历史的经验看,我们现在尽量少外出、不聚集,就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最有效、最安全的战“疫”良方。
无论在哪个朝代,由政府组织医疗力量迅速救治,都是战“疫”决胜的重中之重。
淳熙十四年,临安发生瘟疫,宋孝宗命令和剂局研制防疫汤药,免费分发给百姓;正统十四年,淮扬发生瘟疫,明英宗派40多个太医奔赴疫区,划片分人负责,带领并指导当地医生救治百姓;嘉靖二十年,京城暴发“疾疠”,明世宗亲自研制《济疫小饮子方》,令官员向民间印发;万历十五年,京城大疫,明神宗从太医院调出大量医生,在北京及周边为百姓免费诊治并施药。
从南北朝时期起,政府便承担征集、实验与发放药方的任务。北宋朝廷收集编订的《集验方》《简要济众方》《庆历善救方》《圣惠方》《四时摄生论》等方集在战“疫”斗争中立了大功。不少有作为的地方官也积极组织编写实用方书。如虔州知州刘彝撰《虔州正俗方》、广南西路转运使陈尧叟撰《陈氏集验方》、信阳军知军王寔撰《伤寒证治》等。这些名方凝结着历代名医的经验与智慧,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发挥其效。
瘟疫从哪里来?中国人早就认识到:疫从污起。脏乱差的环境、被污染的河流,容易滋生并散播瘟疫。
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击问题的源头。为消除污染源,历代战“疫”的地方官都在环境整治上下足了功夫。乾道二年,隆兴府大疫,隆兴城供水的河渠豫章沟里积满污泥、臭气熏天。知府吴芾率众疏浚河渠,禁绝污染,同时把百姓迁居到离河渠较远的干爽洁净的高地,“集群医分井治疗,贫者食之,全活不可计”。
宋神宗年间,虔州瘟疫频发,知州刘彝认为祸根在于水源上游淤塞,以致屡生水患、滋生疾疫。于是刘知州便以“雨污分离”的新思路设计并修建了著名的“福寿沟”,利用地形的高差,采取自然流向的办法,将坡度、断面设计得十分精巧,又依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以防江水倒灌。从此,虔州的瘟疫消失殆尽,福寿沟至今仍能满足赣州旧城区的排污需求。
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蒸汽可以消毒,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指出:“天行瘟疫。取出病人衣服,可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除了蒸汽,熏燃也是战“疫”的妙计。芸香气味芬芳,置于席下则虫豸不生;艾草香气清爽,燃烧艾叶则蚊虫退避。南宋时期,临安城里有很多卖“蚊烟”的小商贩,卖的就是干艾草压制成的香饼。
同时,个人也必须高度重视,保持健康,才能增强战“疫”的免疫力。《增辅瘟疫论》曰:“有温病而未病者,存于肤理鼻喉之间,温者清之;否,冬必伤于寒……”不仅要勤洗手、口,而且要每日沐浴,衣服要保持洁净、干爽,冷热适度。盥洗不能仅用清水,还需附以澡豆、皂角。此外,宋人还有吃饭、赏花、祭祖之前必须认真洗手的习惯,南宋人所画的《盥手观花图》正是这一良俗的生动写照。
面对险恶的疫情,即使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顽强智慧的中国人民都能战胜疫魔。如今,我们更应坚定必胜信心,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