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中学教学的影响

2020-06-30 10:04闫有金
学周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中学教学信息技术影响

摘 要:近年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人们所熟知,而且被很多教师津津乐道。所以,教育教学在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要不断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在当前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组织,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致使很多的知识教学难以进入课堂。文章从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影响、计算机程序设计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程序设计对学习的迁移作用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0-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45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对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即学校的教育不但要努力做到校与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而且在教研上,教师要能够做到联合攻关,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另外,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中,还必须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这便是人们一直倡导的信息技术教学,即多媒体网络教学。所以,目前倡导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把图像、文字、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相互结合与相互应用,力求做到在课堂上与学生交互对接。

多年来,我们在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的网络应用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尝试,而且在课堂教学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当前计算机在中小学中的日渐普及与逐步应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究竟有何影响?这个问题一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学校实际,从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影响、程序设计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及程序设计对学习的迁移作用等多个方面来对此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进入2000年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它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然而,教育界似乎还是按部就班地按照传统的方式在教育教学。实际上,信息技术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革命性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原则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操作上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即一个教师上课,众多学生听课。处于接受知识阶段的中小学生,由于思维发展参差不齐,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接受和理解程度一般呈正态分布。为了使考试成绩分数分布统计图像的众数往高分处偏移(即负偏态),许多教师努力工作,勤于钻研,探究出了許多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依然不能改变一个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这一事实,学生人数越多,这个偏移工作就越费劲。为了达到目的,常规的做法是教师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教师通过批改作业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根据《教学大纲》组织好下一步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大,教师的工作量也大,同时教学情况反馈也慢。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若学生数量过多,对教学情况的反馈就会慢到严重阻碍教学进度的地步。也就是说,学生人数越少,教学情况的反馈就越快,就越利于教学计划调整。如果学生人数与教师人数比例适中,教师就有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互式教学,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组织下一步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形式,在计算机进入中小学之前,这种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家庭教师方可实现。众所周知,计算机是按程序设计者的意图进行工作的,用它完全可以实现一对一的理想的交互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知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好不同的交互式教学方案。由于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制作成相应计算机教辅软件,然后通过计算机这个“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交互式教学。这样师生之间的教学会显得非常轻松。“教师”讲完课后,学生可以不断地向“教师”请教,“教师”能“耐心”地对其进行辅导,直至学生能回答“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为止。如果把这样的课件用多媒体技术做得图文声像并茂,那么学习者肯定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特别是近年来不少中学都配备了档次较高的PC机房,大多数学校还建立了局域网,给理想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硬件保证。通过网络,教师可方便地使用广播方式传送课件到各工作站实现一对一的交互式教学,教师可对每个工作站的情况实时进行汇总、统计,可以迅速得到教学结果。这样可以大幅度地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课业负担,而计算机参与教学也将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教学与教研方面,教师完全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课前,可以很好地利用国内一些优秀的教学专家和同仁已经做好的课件和教学软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去;而在具体的引进、消化、吸收方面,教师则可以进一步缩短自己的学习时间,因为对国内的一些教学教案的参考和学习,也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合理地运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且还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教师要进一步分析学科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学科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另外,教师在利用网络教学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力求做到全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所掌握知识的速度、深度、广度,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

二、计算机程序设计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多媒体网络教学活动,对青少年思维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方面。也就是说,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变化。

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计算机程序设计和数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它和数学一样,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和准确性。应该说,计算机程序设计也是思维的体操,而且它还有任何一个学科所不具备的交互性。多一种思维锻炼方式,更有利于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由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交互性,大多数青少年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也十分明确,这对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因此,程序设计必须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并力求照顾到与问题有关的所有条件,寻找问题的规律,这正是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锻炼学生所必需的;程序设计还能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程序设计通过计算机的交互性能直接反映学生逻辑思维正确与否,从而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程序设计中有逐步求精的过程,在这个求精的过程中,学生可对自己的或他人的程序作进一步的分析、归纳,找到程序中不合理的地方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逐步得到最佳的程序设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够批判地接受别人的东西,这样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就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总之,程序设计能最大限度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青少年思维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到17岁之间,这一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各种思维基本上都趋于稳定状态,正处于成熟前的思维。这一时期学生思维发展的可塑性较强,通过各种手段对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智力进行培养十分重要。程序设计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都能进行培养与锻炼,这为学生进入高二、高三,在思维能力与智力上的发展做好准备。近几年有人提出在中学计算机课程中淡化程序设计,当然,这不无道理。但从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角度看,中学的计算机课程还是应以程序设计为主,特别是高一年级,而不是以了解计算机知识为主。了解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教学可以放在较低的年级进行。高一阶段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习对青少年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宝贵时期不能浪费。

三、程序设计对学习的迁移作用

学习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孔子就说:“学而不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尤其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使用各种手段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研究表明,程序设计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都有较好的培养和锻炼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走向成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优势。思维能力发展了,必对其进一步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校十多年来,把计算机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而且几乎每年都在办计算机提高兴趣班,早年的教学初衷是为了参加计算机竞赛做准备,但是在具体操作时收到了出乎预料的效果。通过几年的观察比较,我们发现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得更快,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中有较大的进步。提高班的不少学生都感到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习,使他们开阔了眼界,思维更加敏锐,一些进入大学的学生在来信中或假期回校看望教师时都提到,提高班使他们受益匪浅。几年来,各届提高班的学生近一百人,高考后几乎全被重点大学第一批录取。通过多年的对比分析,计算机提高班的学生在数、理、化三个学科中,成绩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计算机程序设计对上述三个学科有较大的正迁移作用。在今天“为迁移而教”的教育潮流中,计算机程序设计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尝试。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把实验对象发展到了初中。程序设计对于年龄处于12歲到15岁的初中生来说,能够对他们的思维品质等方面进行培养与锻炼,结果如何以及对其他学科的迁移作用如何,有待进一步的比较、对比。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中学的应用对教学影响是积极的、有益的,是具有“启迪”人脑作用的。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应加大力度,做好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使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编著.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霍葆奎编著.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闫有金(1977.9—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学教学信息技术影响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例谈细胞器知识在中学教学中的延伸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