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实
一谈起“办公室政治”,往往给人很负面的感觉,人人都会对此心存芥蒂。毕竟,这个话题常常让职场小白们感到畏惧,让“老司机们”避而远之。
《笑傲江湖》中有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中的“江湖”完全可以用“政治”替换。很显然,在办公室这个人际交往错综复杂的地方,是我们最直接接触的“江湖”。虽然它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
办公室政治之所以让人厌烦,不仅仅在于它常常表现出来的不公正、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员工间的团结、打破部门间的平衡。还在于它的不可掌控、不可确定性,引起员工间的互相生疑,部门间的互相制衡,让企业变得效率低下,让人们变得疲惫不堪,无谓耗费了大量精力。
是否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办公室政治问题呢?我们暂且把答案放在一边,先看看办公室政治产生的本质是什么?
著名学者王东岳在其主讲的《中西哲学启蒙课》中,对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当农牧文明出现之后,人口大规模增长,由于生存资源有限,人际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人口暴涨到一定程度时,政府组织就会相应出现,开始对社会纠纷进行调节和管控。这就是政治的起源。
此外,王东岳剖析东西方文明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时提到:西方文明起源于环地中海,也就是今天的希腊。希腊这个地方多山、土壤贫瘠。在公元前600年以后,人口暴涨,当地生产的粮食根本养活不了当地人,而土地可开发资源已经没有了,这逼迫古希腊人极早地进入了工商业谋生状态。而中国自古重农抑商,也与地理环境相关。中国是一个全封闭地貌,北面是草原、沙漠及高寒冻土地带的西伯利亚,西面是帕米尔高原,西南面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面则是云贵高原加横断山脉,其中主要产粮食的地方就是中原。
由此,即便经商的利润远高于农业,但因为经商换不回粮食,所以中国的路径和古希腊完全相反。古希腊人通过经商换回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而在古中国,经商恰恰是丧失粮食的过程。从东西方文明的起源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围绕着人类生存而进行演变的过程。换句话说,文明是由人类对“有限资源”的争夺演化而来。
西方文明,完全是自然地理地貌和自然物候条件所促成的产物,所以西方文明是一种“强盗文化”,也可以说成是“扩张文化”,处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东方文明则是一种“伦理文化”,突出礼制与秩序,处理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这就导致东方文明更容易帶来“人治”“内斗”的问题。
更深层一点儿来看,一切“政治”产生的根源都是资源分配文化。而映射到我们身边的这个小小的区域——“办公室”,“办公室政治”产生的根源,非常类似于东方文明的起源过程:在一个全封闭的环境内,资源有限,员工或部门为了获取有限的资源,通过阴谋阳谋等一系列手段对资源进行争夺,来保障自己的生存空间。
在企业内部,往往资源有限、结构稳定,面对“人多粥少”的局面,企业对核心资源的配置方式,不能满足大多数员工对交换剩余价值而所得利益的预期。在人类低层思维的驱使下,进而通过业绩、贡献等工作之外的手段,对有限资源进行分配权的争夺,这是产生办公室政治的最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一种现象,就是办公室政治常常发生在国有企业或政府部门、以及处于发展稳定期的大公司当中,这就是所谓的“大公司病”。
社会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叫“结构洞”理论:社会网络中经常出现某些个体与另一些个体之间无直接联系的现象。如果把这个网络画出来,其中就好像出现了空洞。“结构洞”在科层制的组织中经常存在。比如:财务部门通常不和研发部门直接打交道,它们之间就存在“结构洞”。
那么,“结构洞”会产生什么问题?组织行为学家发现:当企业过分强调和谐、避免冲突时,就会有人占据“结构洞”之间的连续位置。他们会努力保持“结构洞”的存在,阻挠部门之间产生过多联系——这就演变成为一种权谋政治,引发内耗。所以“结构洞”的存在定会导致信息沟通不顺畅,这也是办公室政治产生的温床。
为了消除办公室政治,各类媒体、自媒体上有很多如何应对办公室政治的文章。譬如站好队、找同盟、搞派系等等。此类文章对职场人而言,在短时间内可以提升认识、判断和应对办公室政治的技巧,可以让员工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应对困境。
但对于企业来说,这些方法并不能根除办公室政治本身,对于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更不会有任何积极作用。笔者今天想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探讨下如何通过机制、体制变革,避免或减少办公室政治的产生,从而让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避免内耗。
为了杜绝办公室政治,有些企业就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变革,改以往的科层制为扁平化管理——这曾经盛极一时。扁平化管理注重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平等,领导以身作则,共同为提高工作效率而努力。扁平化管理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能够齐心协力为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让员工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与目标而工作。
比如:小米就刻意弱化组织内部的层级观念。其组织架构非常简单,只有三层:第一层是核心创始人;第二层是业务负责人;第三层是普通员工。小米的管理层极少,合伙人之下就是主管,一名主管分管七八个小组,最后就是普通员工。小米没有工作报告,不召开年终总结会,不设置KPI,也不玩PPT。小米尽可能地控制团队规模,一旦团队规模过大就进行拆分,将其分为多个小团队。就连小米的办公楼布局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产品、营销、硬件、电商等关键业务各占一层,每一层由一个创始人管理。这些都确保了小米具备强大的执行力。
除了创始人团队有职位外,其他组织成员均不设置职位,统称为“工程师”,晋升能够带来的仅是薪资上涨。这种做法有效减少了员工之间的勾心斗角、山头主义,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企业及顾客创造价值。小米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它是一家轻管理型公司,企业员工将80%的精力用来运营产品,而不是进行团队管理。
但是,扁平化管理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通畅”的问题,对于资源分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尤其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扁平化管理仍然能适用吗?
联想柳传志就曾说:“如果你让一个规模很大,有几十万人的行业、几百亿资产的企业立即转型,进行扁平化管理,就会给企业带来混乱。企业在管理上别慌、别乱。无论怎样,互联网的历史还很短,在短跑中取得局部胜利的,未必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我们要冷静对待这个浪潮。”所以,当小米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大公司时,扁平化管理模式势必将不能“如法炮制”。随后,小米也发生了变化,其组织部部长刘德在分享小米组织架构调整时说:基于今天小米的规模和业务复杂性,不可能不层级化,一切都是基于效率的选择。过去是没有层级,效率高,但你能让2.5万人全都垂直汇报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全世界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司,基本都要用层级来管理,只是每家的特点不同。要彻底解决“办公室政治”的难题,扁平化管理并非一劳永逸。所以无论是层级制和扁平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管理效率,但也都会引发其他问题,进而降低效率。
笔者认为,从办公室政治产生的根源出发,有三种办法可以降低其影响。
其一,需要企业在分配制度上进行适当调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分配制度要能体现员工或部门的劳动力、创造力。在后工业时代,一个人为一个组织工作的模式正在逐渐消失,个人和单位需要逐步从雇佣关系变为更合理的契约关系。契约合作就意味着个人与组织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其二,要适当拓宽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减少信息节点,抑制组织内的“意见领袖”“超级节点”的作用,让信息交互充分地流动起来。就如字节跳动CEO张一鸣再三强调的企业文化:透明、透明、透明。落实到组织管理上,则有三点追求:尽最大可能让信息透明,尽量让多元声音发出,防止公司的信息环境扭曲。为此,字节跳动有个类似内部论坛的“头条圈”,员工可以匿名发言。
其三,企业要打开横向扩张的通道,通过“孵化-培育-支持-生长”的管理机制,有意识地通过业务的横向扩张,增加组织单元,为企业“开枝散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资源,激发企业动能——这是降低办公室政治的最有效方法。
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办公室政治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它的存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现象。但同时,办公室政治的负面影响是可以降低的,甚至是可以被利用的。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一定的识别力、判断力,通过管理方式的调整来加以控制与疏导,从而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