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浮沉诊脉法指导穴位敷贴联合补脾健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2020-06-30 01:56:38邝丽华
光明中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诊脉消化性证候

邝丽华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好发于胃及十二指肠,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能力下降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均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关键病因[1]。本病易反复发作,单纯西药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疗效。浮沉诊脉法通过双手浮沉对应脉象,并采用五行生克方式进行治疗,我院特基于浮沉诊脉法指导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补脾健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0月确诊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127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61例,男29例,女32例;年龄32~76岁,平均(45.67±4.93)岁;病程1~6年,平均(3.49±1.54)年。观察组: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龄34~80岁,平均(46.79±5.06)岁;病程1.5~9年,平均(4.05±1.73)年。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有关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辨证诊断标准[2];符合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化性溃疡中西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相关标准[3];患者自愿参与,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中医辨证属其他证型者;复合型溃疡或溃疡数目超过2个以上者;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或消化道手术史者;有相关药物禁忌证者;严重精神疾病者;病例资料缺失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本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产),国药准字H10922292)20 mg,1次/d。观察组:经浮沉诊脉,本组66患者中脉象主有2种:39例以弦脉为主,9例兼有细弦脉,10例兼有沉弦脉,18例兼有弦滑脉;27例以沉细脉为主,6例兼有细数脉,3例兼有细弦脉。予以穴位敷贴+补脾建中汤治疗,穴位敷贴:将香附、茴香、吴茱萸、细辛研磨,加蒜泥制成膏状,于脾俞、胃俞、肝俞及中脘、气海和天枢等穴位进行中药贴敷,每次12 h,每2天穴位贴敷1次,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补脾建中汤方药组成:炙黄芪30 g,炙甘草10 g,白芍20 g,桂枝9 g,大枣10个,生姜3片。伴发严重泛酸者去饴糖,加黄连6 g,海螵蛸30 g,吴茱萸3 g;伴发严重呕吐者加茯苓15 g,法半夏12 g,干姜6 g;胃脘冷痛者加豆蔻15 g,干姜10 g,人参10 g。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2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关疗效标准[2]。治愈:临床主症完全消失,次症完全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在95%以上;显效:临床主症基本消失,次症完全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主症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未达治愈、显效及有效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并观察中医证候评分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45%(63/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1%(51/6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3,P=0.028。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IL-10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例,

3 讨论

凭脉辨证是我国传统医术,中医学治病通过诊脉可达到辨证分型的目的。正常人脉搏应表现为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即平[4]。浮沉诊脉法中“浮”指的是手指轻轻搭于脉上,仅需稍加施力即可摸到明显脉搏跳动;若需要不断施力,或按到底方能摸到脉动即为“沉”,二者均为异常脉象[4]。本文中观察组通过浮沉诊脉法对6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型诊断,并实施中医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研究[5]表明,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继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提高胃黏膜前列腺素水平,从而增强胃黏膜抗损伤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穴位敷贴联合补脾健中汤能够有效改善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此外,本研究从消化性溃疡相关炎症因子角度出发,IL-10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其具有下调多种免疫细胞活性作用;TNF-α是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的因子,其本身具一定细胞毒性,自身可激活T细胞、B细胞,增强杀伤细胞杀伤能力,研究[6]证实其高水平表达可诱导IL-6、、IL-8等炎性因子分泌,进一步加剧消化性溃疡病情进展。本次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IL-10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基于浮沉诊脉法指导穴位敷贴联合补脾健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有效促进炎症因子消除。主要考虑补脾建中汤中黄芪、炙甘草等多种药物均具有抗炎功效。

综上,基于浮沉诊脉法指导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补脾健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有效促进炎症因子消除,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诊脉消化性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34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16
院士诊脉电动车自燃事故
汽车观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24
为业余棋手诊脉
棋艺(2016年6期)2016-11-14 05:36:00
为业余棋手诊脉
棋艺(2016年4期)2016-09-20 06:13:17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为业余棋手诊脉
棋艺(2014年2期)2014-05-23 12:21:57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