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喜,张营华
(1.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2.济南市技师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31)
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27亿辆,进口石油4.619亿t,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70%[1]。柴油机由于热效率高、燃油消耗率低、输出功率大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及工业领域[2]。我国柴油车保有量仅占机动车保有量的9.1%,但柴油车CO、HC、NOx和PM排放量分别占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0%、30%、70%和90%[3]。面对节能减排的迫切需求,发展清洁代用燃料势在必行,减少石油类燃油消耗和有害尾气排放已成为当代研究的主要课题[4-5]。
乙醇有一定的热值且燃烧充分,可作为含氧清洁燃料,同时因其价廉易得,适合作为代用燃料与柴油掺混使用[6-7]。 乙醇的燃烧火焰传播速度快、燃烧效率高、燃烧品质好,不完全燃烧产物CO、HC较少[8]。与柴油相比,乙醇汽化潜热大,在气缸内汽化可以降低气缸内最高燃烧温度使NOx排放减少;同时使气缸内压力降低,增加进气量,使充量系数增大,提高柴油机动力性能[9]。研究表明,燃用含20%(体积分数,以混合燃料计,下同)乙醇的柴油-乙醇混合燃料,CO最高可减排62%左右,NOx最高可减排24%左右[10]。燃用掺醇柴油混合燃料可以明显降低PM排放,研究表明在柴油中添加乙醇可以使PM排放量降低20%~40%[11]。
由于乙醇为强极性,而柴油为非极性,导致它们的互溶性有限,且混合后稳定性大大降低。燃料的理化特性指标密度、热值、黏度、十六烷值、水含量、硫含量等与燃料分子结构紧密相关[12]。在应用过程中,燃料理化特性影响其在发动机缸内的喷射、雾化、着火延迟、热量释放率等[13]。因此,要推广混合燃料,需要提高乙醇与柴油的互溶性和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稳定性。
助溶剂的极性必须介于强极性的乙醇和非极性的柴油之间,缓和乙醇与柴油之间的极性差,提高混合燃料(柴油、乙醇、助溶剂混合的三元混合燃料,下同)的稳定性;同时助溶剂的理化性质不能与柴油相差太大,价格不宜过高,否则会造成混合燃料的成本过高。助溶剂提高乙醇在柴油中溶解度的机理有两种:一是助溶剂通过偶极子或氢键与乙醇分子结合, 再通过范德华力的作用与柴油中的烃分子结合, 在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 使乙醇分子分散于柴油中, 实现互溶;二是两亲性分子在柴油中形成对乙醇具有增溶能力的胶团实现互溶[14]。普遍研究认为:酯类、醚类、胺类和醇类等既含有羟基基团、又含有烃基基团的分子具有较好的助溶性能[15]。脂肪酸甲酯既是一种优质的柴油代用燃料[16],同时因为它与柴油和醇类的溶解性很好[17-18],可以作为醇基混合燃料的添加剂,成为柴油掺混低碳醇时的良好助溶性物质[19]。
正丁醇可以由生物质原料通过发酵获得,属可持续燃料,同时正丁醇也是优质的柴油代用燃料[19]。李双定[14]对正丁醇作为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助溶剂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互溶性试验研究,并探究了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发现正丁醇添加量为5%时效果最佳,含10%乙醇的柴油-乙醇混合燃料互溶稳定时间超过60 d,而含20%~30%乙醇的柴油-乙醇混合燃料互溶稳定时间也超过10 d;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后,动力性能有所下降,油耗率上升,排放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并且随着柴油-乙醇混合燃料中乙醇含量的增加,改善程度越明显,碳烟排放及NOx排放降低,CO排放与柴油基本相当,但HC排放有所恶化。
实际应用时发现,助溶剂添加量与柴油-乙醇混合燃料中乙醇含量有极大的关系;乙醇的添加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尤其是对HC排放的影响存在争议;目前针对柴油机燃用柴油-乙醇混合燃料时的非常规排放的研究较少。 因此,作者以正丁醇为助溶剂,研究乙醇与柴油的互溶性以及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尤其是非常规排放的影响。
柴油、乙醇、正丁醇的物性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柴油、乙醇、正丁醇的物性参数
Tab.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esel,ethanol,andn-butanol
物性参数柴油乙醇正丁醇 低位热值/(MJ·kg-1)42.727.533.1 密度/(kg·m-3)@20 ℃835.0788.0813.0 黏度/(mPa·s)@40 ℃3.01.22.9 汽化潜热/(MJ·kg-1)0.30.90.6 十六烷值51.08.025.0 理论空燃比14.39.011.1 碳含量/%86.652.264.9 氢含量/%13.434.821.6 氧含量/%013.013.5 硫含量/(mg·kg-1)<1000
试验用柴油机是一台卧式单缸四冲程水冷柴油机,缸径105.0 mm,行程120.0 mm,活塞排量1.0 L,标定功率13.7 kW,标定转速2 200.0 r·min-1,最大转矩68.4 N·m,最大转速1 840.0 r·min-1,燃油消耗率230.0 g·(kW·h)-1,压缩比17∶1。
柴油机性能测试系统(图1)主要由柴油机、动力测试系统、排放测试系统及稀释系统组成。柴油机烟气经稀释系统稀释后在停留室充分混合,再进行PM2.5、甲醛、乙醛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检测。柴油机性能测试相关设备见表2。
图1 柴油机性能测试系统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erformance test system of diesel engine
表2 柴油机性能测试相关设备
Tab.2 Correlative equipment for performance test of diesel engine
1.3.1 正丁醇添加量对乙醇与柴油互溶性的影响
为提高乙醇与柴油的互溶性,在柴油-乙醇混合燃料中添加助溶剂正丁醇,以混合燃料不分层为指标,记录正丁醇的最适添加量,即混合燃料达到稳定不分层时的正丁醇与乙醇的最佳体积比,考察正丁醇添加量对乙醇与柴油互溶性的影响。
1.3.2 正丁醇添加方式对乙醇与柴油互溶性的影响
分别采用两种方式添加正丁醇制备混合燃料:柴油与乙醇混合后加入助溶剂正丁醇,得到的混合燃料记为柴油-乙醇-正丁醇;柴油和助溶剂正丁醇混合后再加入乙醇,得到的混合燃料记为柴油-正丁醇-乙醇。以混合燃料稳定不分层为指标,记录两种方式下,正丁醇的最适添加量,考察正丁醇添加方式对乙醇与柴油互溶性的影响。
1.3.3 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由于试验用柴油机为拖拉机用柴油机,其性能测试参照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标准。固定柴油机转速为1 800 r·min-1,调节负荷百分比分别为 60%、70%、80%、90%和 100%,探究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时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及排放特性随负荷的变化规律。试验过程中不对柴油机进行任何调整;为避免不同混合燃料之间的相互影响,每次更换燃料前需清洗油管,更换燃料后使柴油机燃用新燃料稳定运行0.5 h以上。
2.1.1 正丁醇添加量
以混合燃料不分层为指标,不同乙醇含量的柴油-乙醇混合燃料中正丁醇的最适添加量(体积分数,以柴油计)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乙醇含量的柴油-乙醇混合燃料中正丁醇的最适添加量Fig.2 Optimum amount of n-butanol adding into diesel-ethanol blend with different ethanol contents
从图2可知,正丁醇作为助溶剂加入到不同乙醇含量的柴油-乙醇混合燃料中后,均可促进乙醇在柴油中的溶解,形成稳定的混合燃料。混合燃料中乙醇与正丁醇的体积比接近1∶1,助溶效果较好。
2.1.2 正丁醇添加方式
采用两种方式添加正丁醇,以混合燃料稳定不分层为指标,正丁醇的最适添加量如图3所示。
从图3可知,采用两种方式添加正丁醇,形成稳定混合燃料时的正丁醇最适添加量差别不大,表明正丁醇添加方式对其助溶效果影响不大。
2.1.3 混合燃料的稳定性
混合燃料静置10个月以上未见分层,在-5 ℃左右时也未见分层。表明添加正丁醇可提高乙醇与柴油的互溶性,所得混合燃料稳定性较好。
图3 两种添加方式下,正丁醇的最适添加量Fig.3 Optimum amount of n-butanol under two addition methods
2.1.4 混合燃料的物性参数
用DEB 代表柴油、乙醇、正丁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体系,其后的数字表示混合燃料中醇类物质的含量(%)。混合燃料的物性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混合燃料的物性参数
Tab.3 Physical parameters of blend
2.2.1 常规排放特性分析
不同负荷百分比下,柴油机燃用不同醇含量的混合燃料时CO、NOx的排放量如图 4 所示,用D100代表纯柴油。
图4 不同负荷百分比下CO(a)、NOx(b)的排放量Fig.4 CO(a) and NOx(b) emissions under different loads
从图4a可知,当负荷百分比从60%增加到70%时,CO排放量明显减少;当负荷百分比继续增加时,CO 排放量变化不大;燃用混合燃料时CO排放量较燃用纯柴油减少13.96%~46.73%,且CO排放量减少幅度随混合燃料中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混合燃料 DEB5、DEB10、DEB15、DEB20的含氧量分别为1.40%、2.71%、4.02%、5.24%,有助于燃料完全燃烧;乙醇、正丁醇的C/H值较低,有助于CO向CO2转化;柴油中添加醇类物质后,形成的可燃混合气燃烧时发生微爆,有利于油气充分混合,促进燃料充分燃烧。
从图4b可知,NOx排放量随负荷百分比的增加逐渐增加,当负荷百分比超过90%后,NOx排放量减少;燃用混合燃料时NOx排放量较燃用纯柴油减少1.35%~16.92%,且NOx排放量减少幅度随混合燃料中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乙醇、正丁醇的汽化潜热分别是柴油的3倍和2倍,三者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燃料的汽化潜热大于柴油的汽化潜热,形成的可燃混合气蒸发、雾化吸收的热量更多,从而能降低柴油机气缸内的燃烧温度;乙醇、正丁醇为含氧燃料,会导致混合气中氧含量增加,将部分NO氧化为NO2。
2.2.2 非常规排放特性分析
不同负荷百分比下,柴油机燃用不同醇含量的混合燃料时 VOCs、PM2.5排放量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负荷百分比下VOCs(a)、PM2.5(b)的排放量Fig.5 VOCs(a) and PM2.5(b) emissions under different loads
从图5a可知,VOCs 排放量随负荷百分比的增加而减少,当负荷百分比超过90%时,VOCs 排放量略有增加;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时VOCs 排放量较燃用纯柴油增加 1.94%~32.43%,且VOCs 排放量增加幅度随混合燃料中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VOCs 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中间产物,其生成量与未燃HC量、排气中氧浓度及温度密切相关,另外喷油压力、喷孔直径及喷油提前角等也会影响VOCs生成[28]。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时VOCs排放量增加的原因主要包括:①采用较低的启喷压力就能实现乙醇、正丁醇与柴油均匀混合形成均匀混合气,但是试验时没有调整柴油机的参数,启喷压力不变,该压力大于乙醇和正丁醇需要的启喷压力;尽管在较高喷射压力下可减小燃油液滴尺寸,但也会增大喷雾贯穿度,增加燃烧室壁面和缝隙处吸附的燃油量,在燃烧后期被氧化成VOCs等中间产物排出气缸;②试验时没有更换柴油机喷嘴,对于乙醇、正丁醇等燃料来说柴油机原有喷嘴的喷孔直径较大,可燃混合气的形成速度下降,油滴尺寸增加,燃烧缓慢,导致进入燃烧室壁附近熄火区内的未燃气体增加,VOCs排放量增加;③乙醇、正丁醇的汽化潜热分别是柴油的3倍和2倍,使气缸内最高燃烧温度降低,壁面激冷效应增强,VOCs排放量增加。
从图5b可知,PM2.5排放量随负荷百分比的增加先减少后略微增加;燃用混合燃料时PM2.5排放量较燃用纯柴油减少 5.81%~44.37%,PM2.5排放量降低幅度随混合燃料中醇含量(≤15%)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①乙醇、正丁醇均为含氧燃料,有助于可燃混合气的完全燃烧,加速PM的氧化;②乙醇和正丁醇含碳量较低,可抑制PM的形成;③乙醇和正丁醇的黏度低于柴油,使混合燃料黏度降低,可燃混合气更易于雾化,避开PM 生成区域;④乙醇和正丁醇的十六烷值低于柴油,造成混合燃料的滞燃期延长,使更多的燃料在预混合燃烧阶段燃烧,减少在扩散燃烧阶段的燃油;⑤混合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微爆,燃料燃烧更充分[20]。
以正丁醇为助溶剂促进乙醇在柴油中的溶解,形成稳定的混合燃料,将该混合燃料作为柴油机燃料,探究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丁醇作为助溶剂,可促进乙醇与柴油互溶,在乙醇与正丁醇的体积比接近1∶1 时可形成稳定的混合燃料,静置10个月以上不分层,在-5 ℃左右不分层,可用作柴油机燃料;正丁醇的添加方式对其助溶效果影响较小,最适添加量差别不大;负荷特性下,与燃用纯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时,CO和NOx排放量分别减少13.96%~46.73%和1.35%~16.92%,VOCs排放量增加1.94%~32.43%,PM2.5排放量减少5.81%~44.37%。柴油与醇类燃料混合燃烧可以实现在减少NOx排放量的同时减少 PM2.5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