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凯 陈文焰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肇庆 526060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高血压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高血压患者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性变化,其管壁上发生局灶性出血甚至坏死,直接降低血管壁强度,引发局限性扩张,从而出现微小动脉瘤。一旦出现情绪激动或者过度劳动后,其血压猛然升高,使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后出血,即为高血压脑出血[1-2]。疾病具有起病骤急、病情复杂、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明显增加治疗难度,同时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较为常见,虽然取得过一定治疗价值,减轻相关症状,清除血肿,控制病情,但效果并不明显,术后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3-5]。随后临床经过研究分析后提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效果更好,提升血肿清除率,防止并发症产生,保障患者身心安全。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 年2 月~2019年2 月纳入的78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纳入的78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 例。研究组中男24 例,女15 例,年龄45 ~76 岁,平均(52.8±1.4)岁,出血量35 ~60mL,平均(46.58±2.09)mL,基底节区21 例,大脑半球皮质下出血8 例,破入脑室10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4 例,年龄46 ~78岁,平均(53.0±1.3)岁,出血量35 ~60mL,平均(46.90±1.82)mL,基底节区23 例,大脑半球皮质下出血7 例,破入脑室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获得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6]:(1)均符合《王忠诚神经外科学》中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过CT、MRI 等检查确诊;(2)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加入;(3)资料完整,未中途退出研究者;(4)所有研究对象意识呈现浅昏迷状态、完全/不完全偏瘫,经过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13 分。
排除标准[7]:(1)其他原因造成的脑出血者;(2)研究前经检查显示肝肾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器官功能障碍或者恶性肿瘤者;(3)手术无法耐受者。
研究组:采取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并利用CT 进行定位,确定血肿最大层面后,在平行外侧裂投影线的颞部进行切口,手术入路:采用经颞部颞叶上中回入路,钻孔后选择铣刀进行2 ~5cm的骨窗,通过十字或放射状切开硬脑膜,在皮质乏血管区以脑穿针穿刺证实血肿腔位置,抽吸部分血肿降低颅压。利用显微镜沿穿刺道方向切开脑皮质,进行1cm×1.5cm 的皮质切口,遵照穿刺道直至血肿,显微镜下通过调整方向沿各方向清除血肿,选择电凝止血,彻底止血后止血纱布贴附血肿腔壁。并观察止血情况后选择是否放入引流管。骨瓣回纳复原。对照组:采取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利用CT 观察后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在耳前发际内直至颞部扩增的额前部进行切口,同时在颞上回和(或)颞中回血肿距离皮层最浅位置皮质无血管区处切开,利用脑穿针检查后到达血肿腔,最后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并给予止血操作,残腔中放入引流管,视术前意识及术毕颅压、脑搏动情况考虑是否行去骨瓣减压,结束手术。
评估两组治疗后的结果,同时记录手术时长、出血量及住院天数,观察感染、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 周、1 个月及3 个月分别进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调查,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后血肿清除超过90%,随访三个月内无复发为显效;治疗后血肿清除70%~90%左右,随访3 个月内无复发为有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8]。
ADL 评分:总分100 分,<20 分严重功能障碍,生活完全需要依赖;20 ~ 40 分生活需要较大帮助;40 ~60 分生活需要一定帮助;>60 分生活基本自理[9]。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长、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组别 手术时长(min) 出血量(mL) 住院天数(d)研究组(n=39) 103.25±5.77 90.21±12.58 12.96±3.21对照组(n=39) 138.14±6.89 151.34±15.64 20.74±2.45 t 24.245 19.020 12.032 P <0.05 <0.05 <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 周、1 个月及3 个月研究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变化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一周 治疗后一个月 治疗后三个月研究组(n=39) 35.47±5.14 49.28±6.70 61.38±8.04 86.25±6.47对照组(n=39) 36.03±5.28 41.05±6.02 52.45±7.11 72.03±5.25 t 0.475 5.706 5.196 10.658 P >0.05 <0.05 <0.05 <0.05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因此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同时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受到医疗界重点关注。目前临床上关于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无明确规定,可能与血压升高有关,通常在情绪激动或者活动时发病[10-12]。相关数据中显示[1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通常处于基底节区,其中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偏瘫或者失语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但临床上治疗的手术方式较多,不同方式可能造成不同结果,如何选择成为难题。
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减轻梗阻性脑积水现象,防止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其中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取得过一定的治疗价值,但手术风险较大,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甚至增加术后水肿发生的风险,从而导致预后较差[14-16]。随后临床认为利用显微镜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效果更好,可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及其对周边脑组织的压迫,尤其是在高龄脑萎缩患者中意义重大[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 <0.05)。研究组手术时长、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P <0.05);治疗前两组的ADL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 周、1 个月及3 个月研究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减少恢复时间,防止并发症产生,保障患者身心安全,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小骨窗开颅手术过程中利用脑回的自然缝隙到达血肿腔,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同时防止术中对脑组织过度牵拉,避免脑水肿或者血肿等对周边神经细胞造成伤害,尽可能保护患者脑组织[19-20]。另外利用显微镜直视下将血肿清除,保证术野清楚,明确分辨脑组织与血肿的边界线,选择电凝止血,防止无效脑暴露及牵拉情况产生,并促进颅内压快速降低,缩短病情康复时间[21-22]。
综上所述,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运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重要意义,促进病情快速恢复,降低创伤,提升日常生活能力,防止并发症产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