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610072)
平昌县江家口水库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坝址位于平昌县境内通江左岸支流澌滩河中游河段。本工程为Ⅱ等大(2)型水库,枢纽由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左岸开敞式溢洪道、右岸泄洪放空洞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水库汛期限制水位389.00m,防洪高水位407.50m,正常蓄水位407.00m,总库容18 342万m3,防洪库容8304万m3。挡水及泄洪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坝址区河流流向呈“S”型,两岸山体雄厚,为“V”型河谷,岸坡为台阶状斜坡或陡坡,两岸自然坡高120m~250m,河床高程318m~324m。坝址区出露地层依次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J3p2)、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第四系全新统(Q4)覆盖层主要分布于河床及两岸缓坡。坝区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砂岩。
(1)本工程为渠江流域防洪规划的防洪水库之一,泄洪规模较大。为满足水库运行的灵活性,结合枢纽区的地形地质条件,泄水建筑物采用表孔溢洪道和底孔泄洪放空洞联合泄洪的布置型式。底孔泄洪放空洞施工期兼作导流洞。
(2)利用枢纽区河道右岸为凸岸的地形地质条件,泄洪放空洞轴线“截弯取直”。
(3)利用左岸为凹岸且地形较缓的特点,布置表孔溢洪道可以减少开挖量和避免形成高边坡。
(4)施工导流期,根据洪水规模,需设置1条低位导流洞和利用2条底孔泄洪放空洞参与导流。后期封堵导流洞,改造底孔泄洪放空洞出口形成挑流鼻坎作为永久泄水建筑物。下泄校核洪水时,2条底孔泄洪洞敞泄后剩余的泄洪量由溢洪道承担,从而确定溢洪道的孔口尺寸。
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左岸,由引渠段、闸室段、泄槽段和挑坎段组成,平面上除引渠及挑坎段呈弧线布置外,其余均呈直线布置,总长883.80m。
引渠段长283.30m,底板高程383.00m,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挡墙挡护。闸室顺水流方向长50.0m,闸顶宽度54m,闸顶高程412.20m,共3孔,闸孔净宽12.0m;溢流堰采用驼峰堰型,堰顶高程388.0m,设平板检修闸门一扇,下游侧设弧形工作门一扇。泄槽段长470.0m,净宽度为46m,底坡i=1/10,等宽矩形断面。泄槽出口段后采用半径70m圆弧段连接挑流鼻坎,反弧挑流段长50.5m。在挑坎后基础333.0m高程下设C20混凝土护坦,其长度为30m。
4.2.1 1#泄洪放空洞
1#泄洪放空洞进口位于大坝右岸上游侧,由引渠段、闸室段、无压隧洞段、明渠段及挑坎段组成,平面上除挑坎外呈直线布置,全长979.0m。
引渠段长48m,底板高程339.50m。闸室段顺水流方向长48m,底板高程339.50m,闸室顶高程412.20m,塔井内布置平板检修门1扇及弧形工作门1扇,事故检修门孔口尺寸6m×11m(宽×高),工作门孔口尺寸6m×9m(宽×高)。闸室末端接无压隧洞,长795.0m,采用城门洞型,进口底板高程337.80m,出口底板高程333.257m,底坡i=1/175,进口渐变段长100m,底宽7m~9.5m,直墙高度13m~10m;其余洞段底宽9.5m,直墙高10m。隧洞出口下游设置水平长度10m的明渠段,渠底为平坡,底板高程333.257m,底宽9.5m,边墙高度13.5m,采用混凝土整体式矩形渠。挑流段水平长48m,反弧半径85m。在挑坎后基础333.00m高程之下设混凝土护坦,长30m。
4.2.2 2#泄洪放空洞
2#泄洪放空洞由引渠段、闸室段、无压隧洞段及挑坎段组成,平面上均呈直线并与1#泄洪放空洞大致平行布置,全长1064.4m。其进口位于1#泄洪放空洞右侧,中心线间距78m。
引渠段长63.4m,底板高程339.50m。闸室结构同1#泄洪放空洞。无压隧洞段长度885.0m,采用城门洞型,进口底板高程337.80m,出口底板高程332.74m,底坡i=1/175,洞身断面同1#泄洪放空洞。挑流段水平总长度48.0m,反弧半径85m。在挑坎后基础330.00m高程下设混凝土护坦,长20m。
图1 泄水建筑物平面布置
图2 表孔溢洪道纵断面
图3 1#泄洪放空洞纵断面
图4 2#泄洪放空洞纵断面
表1 溢洪道泄流能力计算成果与模型试验成果对比
从表1中可知,溢洪道最大泄流量试验值略大于计算值,溢洪道尺寸满足要求。
表2 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计算成果与模型试验成果对比
从表2中可知,泄洪放空洞最大泄流量试验值略大于计算值,泄洪放空洞尺寸满足要求。
水库在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情况下,校核洪水位410.60m,表孔溢洪道和两条底孔泄洪放空洞设计总下泄流量为9791m3/s。经过模型试验结果得到校核洪水位时溢洪道+泄洪放空洞(2条)总下泄流量为10 786.02m3/s,比计算下泄流量大995.02m3/s(10.16%),泄流能力满足要求。
(1)本工程为渠江流域防洪规划的防洪水库之一,泄洪规模大。合理的泄水建筑物布置和流量分配设计是本工程的重点。
(2)泄洪放空洞前期参与导流,在后期改造出口鼻坎作为永久泄水建筑物,节约了工程投资。
(3)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论证了表孔溢洪道和底孔泄洪放空洞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进行了体型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