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20-06-30 01:14武文印谷力彬杨丽丽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风团营卫荨麻疹

武文印,谷力彬,杨丽丽

(唐山市中医医院,唐山 063000)

随着环境的恶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 CU)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 CU易复发而且病程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CU发病与饮食、药物、感染、生物因素、理化因素密切相关,CU临床表现为持续6周以上的皮肤风团、瘙痒[2]。目前西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类药物、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组胺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为氯雷他定,可以缓解CU的风团及瘙痒。现代研究显示应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及风团疹,同时可以有效地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3]。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风邪外袭、营卫失调有关,针刺疗法可以疏散风邪,调和营卫。现代研究显示针刺曲池、风池、合谷可以有效地缩短慢性荨麻疹病程、疗效显著,同时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4]。“治风六穴”具有祛风散邪、调和营卫功效,可以治疗与风邪相关的疾病,本课题组应用“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唐山市中医医院门诊CU患者106例。采用简单数字表的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8例;年龄22~65岁,平均(42±5)岁;病程9~61个月,平均(17±5)月。对照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21~64岁,平均(42±6)岁;病程10~60个月,平均(18±6)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皮肤性病学》[5]中荨麻疹诊断标准。就诊时自发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6周。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CU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0~65岁;③入选前 2周内未接受西医药物及中医治疗;④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急性荨麻疹、特殊类型荨麻疹患者;②合并其他类型皮肤病,合并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予“治风六穴”针刺。取风池、风门、风府、秉风、翳风、风市。穴位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选用华佗牌0.35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针刺。风池向鼻尖方向刺入10 mm,风门斜刺10 mm,风府与项部冠状面成90°,直刺10 mm,秉风直刺10 mm,翳风向鼻尖方向刺入10 mm,风市直刺20 mm。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提插泻法为重提轻插;捻转泻法为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每次留针20 min,每周5次,共治疗8周。

2.2 对照组

口服氯雷他定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0),每次10 mg,每日1次。共治疗8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临床症状评分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

临床症状评分包括风团大小、数量,瘙痒程度,持续时间。根据4项症状的轻重程度分别计0、2、4、6分[6],分数越高表示症状程度越严重。DLQI评分包括症状、感受、日常生活等10个问题,每个问题回答有4项,分别为无(0分)、少些(1分)、严重(2分)、非常严重(3分)。分值范围为0~3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评价。

3.1.2 血清白细胞介素 4(IL-4)、免疫球蛋白E(IgE)、γ-干扰素(IFN-γ)水平

抽取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肘静脉血 5 mL,低温离心机以 4000 r/min离心 10 min,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待测,IL-4、IFN-γ采用 ELISA法检测,IgE采用夹心抗体ELISA法检测。IL-4试剂盒购于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FN-γ试剂盒购自泉州市九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gE试剂盒购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2 疗效标准

参照《荨麻疹》[7]中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及DLQI总积分-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 DLQI总积分)/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及DLQI总积分]×100%。

治愈:疗效指数≥90%。

显效:疗效指数为60%~89%。

有效:疗效指数为30%~59%。

无效:疗效指数<30%。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DLQ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风团大小、风团数量、瘙痒程度、持续时间)及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明显改善UC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且观察组疗效更好。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DLQ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风团大小 风团数量 瘙痒程度 持续时间 DLQI评分观察组 53 治疗前 5.09±1.65 5.25±1.71 5.37±1.75 5.11±1.62 22.45±5.57治疗后 1.12±0.191)2) 1.20±0.211)2) 1.15±0.151)2) 0.98±0.111)2) 4.98±1.011)2)对照组 53 治疗前 5.12±1.68 5.28±1.73 5.33±1.69 5.08±1.55 21.96±5.50治疗后 2.98±0.961) 3.02±1.011) 3.10±1.081) 2.73±0.991) 11.05±2.851)

3.4.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IgE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IL-4、IFN-γ、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IL-4、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FN-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明显改善血清IL-4、IFN-γ、IgE水平,且观察组疗效更好。详见表2。

表 2 两组血清 IL-4、IgE、IFN-γ水平比较 (±s, pg/mL)

表 2 两组血清 IL-4、IgE、IFN-γ水平比较 (±s, p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L-4 IgE IFN-γ观察组 53 治疗前 46.16±5.16 117.34±14.82 3.58±0.12治疗后 13.11±1.331)2) 34.27±4.491)2) 16.37±2.181)2)对照组 53 治疗前 46.32±5.49 117.01±14.54 3.48±0.38治疗后 19.53±2.511) 46.59±5.451) 11.45±1.201)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5%、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以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学“瘾疹”[8-10]。现代医学认为CU发病与Th1/Th2细胞失衡、Ⅰ型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紊乱密切相关[11]。中医学认为CU发病与风邪袭表导致营卫失调密切相关,卫阳不固密而腠理疏松,营阴不内守而外泄是营卫失调的内在表现[12-15]。现代研究显示中医学营卫与现代医学免疫密切相关,营卫不和是导致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根本[16]。因此祛风以调和营卫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本研究显示经 8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DLQI评分、血清IL-4和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可见针刺“治风六穴”能明显改善CU患者瘙痒、风团症状及生活质量,对血清IL-4、IgE和IFN-γ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治风六穴”为风市、翳风、秉风、风府、风门、风池。此六穴合用,共同达到祛风、调和营卫功效。营卫失调会导致湿邪阻滞经络,现代研究显示湿邪是导致CU反复发作的宿根,在调和营卫药物的基础上加入祛风胜湿药可以明显改善瘙痒症状,缩短荨麻荨病程[17]。风市具有祛风胜湿、通经活络作用。现代研究显示风市穴埋线在改善瘙痒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口服氯雷他定治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总 IgE水平有关[18]。翳风为手足少阳之会,翳风在上,与在下的风市相对应。两穴相呼应,协调共同达到祛风以除湿作用。现代研究显示针刺翳风穴可以改善血清IL-4、IFN-γ、IgE水平,而且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西药组[19]。秉风穴具有散风通络功效,为足少阳经与手三阳交会穴,可以协调风市、翳风调和营卫。风府为督脉腧穴,具有温阳益气、祛风通络功效,主治由风邪导致的疾病。现代研究自血穴位注射风府穴,可以改善荨麻疹患者瘙痒症状及改善风团,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20]。风门为足太阳经、督脉交会穴,风门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调和营卫、祛风解表功效。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显示风门被应用治疗 CU46次,占治疗荨麻疹所选腧穴13.4%[21]。风池为阳维、足少阳之会,具有祛风邪、调营卫功效。现代研究显示治疗荨麻疹的针刺选穴中,选择风池穴可以明显改善皮肤瘙痒症状,恢复快,复发率低[22]。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较规范的随机对照试验,初步验证了针刺“治风六穴”在改善CU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调节血清 IL-4、IgE和 IFN-γ水平方面确有疗效,疗效优于西药。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下一步研究应延长随访时间、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针刺“治风六穴”治疗CU作用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风团营卫荨麻疹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箕的琴弦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突然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