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军,貌彦昀,刘占军,吴丙琳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1]。影像学检查是其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但在分析病情变化和预后方面亟待相关实验室标志物与影像学联合起来判断其病程进展和分析预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浓度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S-100B蛋白是一种钙结合蛋白,由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表达,特别是星型神经胶质细胞,两者浓度水平均能反映脑损伤。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组织损伤、炎症、感染、坏死及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脑出血患者,检测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分析其变化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随机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4例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4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不同出血量分为出血量小于15 mL组(A组)、出血量为15~30 mL组(B组)和出血量大于30 mL组(C组)。根据不同预后分为预后恶劣组和预后良好组。病例组44例,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55.61岁;对照组44例,男性31例,女性13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0.01岁,病例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①脑出血患者的诊断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标准;②经CT、MRI检查证实;③在本院接受治疗,院外未接受治疗的患者;④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
1.1.2 排除标准 ①既往合并精神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合并心肌梗死、脑梗死、感染、中毒性脑病的患者;③合并严重的肝肾等疾病的患者[2]。
根据患者入院时头颅CT结果,用多田氏公式计算患者出血量(公式=ω/6血肿长轴×与最大长径垂直的直径血肿层面厚度)。出血量小于15 mL为少量出血,15~30 mL为中量出血,大于30 mL为大量出血。
患者于起病1月后运用格拉斯哥评分表(GCS)评估预后。1分:死亡;2分:植物状态;3分:重度病残,意识清楚,生活不能自理;4分:中度病残,生活自理;5分: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2分为预后恶劣,3分为严重残疾,4、5分为预后良好。
1.4.1 标本采集 病例组分别于入院第1、3、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置于促凝管中,待血液凝固,用常温离心机以3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测定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对照组采血后以同样方式离心、取血清测定三个指标水平。均无溶血、脂血、黄疸标本。
1.4.2 原理及仪器 NSE、S-100B蛋白水平运用Cobas e 601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s-CRP水平运用贝克曼Immage800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
1.4.3 试剂 均采用原装试剂盒及其配套试剂,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病例组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在入院第1、3、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病例组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在入院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到达高峰,第7天较第3天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不同出血量组患者入院第1、3、7天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比较结果为C组>B组>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与表4)。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比较
表2 病例组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第1、3、7 d水平比较
表3 不同出血量组患者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比较
表4 不同出血量组患者第1、3、7天NSE、hs-CRP、S-100蛋白水平组间比较结果(LSD-t)
不同预后组患者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在入院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期则呈现明显差异。预后恶劣组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在第3天明显升高,在第7天有所下降,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不同出血量组患者评分比较结果为A组>B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与表7)。
表5 不同预后组患者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比较
表6 不同出血量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分)
表7 不同出血量组患者GCS评分组间比较结果(LSD-t)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出血患者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入院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达最高水平,第7天较第3天明显下降,与国内王俊杰,等[3]、黄岚,等[4]、黄艮彬,等[5]报导一致。在脑出血时,当脑损伤等因素影响了神经元细胞的代谢变化,神经元细胞膜的功能与结构受损,细胞损伤崩解,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穿过破损的血脑屏障,血清中NSE水平升高;胶质细胞坏死后,S-100B蛋白合成、释放增加,外周血S-100B蛋白水平升高;同时血液中促炎症因子的含量和活性增加,体内炎症反应程度强烈,血清hs-CRP水平升高,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终末产物,损伤脑血管内膜。发病时患者血清三个指标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血肿的机械性破坏,随着病情进展,炎症介质的释放,脑水肿、缺血、缺氧、坏死等继发性损伤导致其进一步升高,之后由于受损神经细胞和血脑屏障功能逐渐恢复,血清中三个指标水平开始下降。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脑出血患者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和出血量及预后之间均密切相关。出血量大的患者较出血量小的患者血清三个指标水平明显升高,相关研究[6]表示,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与出血量有关,出血量越大,三个指标水平升高越明显,与出血部位无关,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预后恶劣组较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三个指标水平明显升高,患者血清中指标水平越高,其预后可能就越差,这与国内邹显巍,等[2]、刘青[7]报导一致。出血量较大患者GCS评分低于出血量相对较小患者,即表明出血量越大,患者预后可能就越差,这与邹显巍,等[2]、张靖,等[8]研究一致。出血量小于15 mL患者与出血量为15~30 mL患者血清三个指标水平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会造成局部组织占位性破坏,释放某些活性物质,发生继发性损害,出血周围组织变性、坏死。包括以脑水肿为特征的急性炎症反应;血肿扩大,且早期血肿扩大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损伤神经功能;血肿周围存在血流灌溉不足的缺血现象,使组织损伤;凝血酶的释放,大量的凝血酶可上调人神经系统疾病的有关趋化因子,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现象,从而影响预后。同时,炎症反应产生黏附因子、细胞因子,促进继发性脑损害程度,进一步加重神经元损伤。脑出血后血肿压迫脑组织,出血量越大,血肿压迫越严重,脑组织坏死、细胞凋亡越严重,患者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明显升高,GCS评分较低,预后可能就越差。
综上所述,脑出血后检测患者血清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可反映脑损伤程度,观察病情变化并分析预后。对血清中NSE、hs-CRP、S-100B蛋白水平较高、出血量较大的脑出血患者,应早期给予积极干预,以期改善预后。检测NSE、hs-CRP、S-100B蛋白为脑出血的诊治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可将其作为一组有效的脑出血预后分析生化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