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张恨水钟情烤肉

2020-06-30 09:39
饮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正阳张恨水烤肉

如今,中秋一过,牛羊肉就开始走上人们的餐桌。其实,在晚清及民国时期,一到秋季,各种火锅和烤肉,也是当时最流行的菜肴。

出生在北京的梁实秋,特别爱美食,当时在北京很多饭店、餐馆可以找到他的足迹。重要的是,他不仅善品,而且能写,他写下了一篇篇意趣盎然的文章,最为读者熟悉的是《雅舍谈吃》。他笔下所谈的美食,既有美味,也有人文风情,平实的文字勾勒出充满韵味的市井风俗场景。这些文章中就有他吃烤羊肉的记载。

梁实秋喜欢吃羊肉,但是家里不让羊肉进门,解馋只能上餐馆。当时北京的烤羊肉以前门肉市正阳楼最为出名。大概是为了招揽客人,正阳楼安排师傅在柜台表演切肉的技艺,这种做法现在叫“明档”,就是让食客看到后场的操作,证明食材货真价实不掺假,如此看来,民国时期已经有明档操作了,并不是如今才有的新玩意。

正阳楼烤羊肉在院子里,四张八仙桌,桌子旁是四把条凳。烤肉的支架就架在八仙桌上,直径约二尺,羊肉挂在支架上,点起下面的松树枝子,就开烤了。经过松树枝烧烤的羊肉,散发出羊肉的焦香和松树的清香,很诱人。食客们就围在八仙桌旁,边烤边聊。参与露天烤羊肉的主要是男食客,女食客一般不参与烧烤,而是坐在正阳楼的餐厅,等着伙计将烤熟的羊肉送进来。

正阳楼的烤羊肉,让梁实秋吃得满嘴流油,大快朵颐。若干年后,他在山东青岛任教时,时常怀念正阳楼的烤羊肉,每次想起时,他都会馋涎欲滴。

著名作家张恨水也非常喜欢烤肉。他在《说北京》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老北京秋日的特色美食:松柴烤肉。他对此道美味感触颇深:“现在街头上橙黄橘绿,菊花摊子四处摆着,尝过这异味的人,就会对北平悠然神往。”

在张恨水看来,松柴烤肉才是真正的北方风味。吃这道美食,不仅要尝其味,还要领略其中的意境。这道菜太流行,以至于大饭馆也有,小餐馆也有,即便是街边的小摊上也有。

尽管价格或者味道不太一样,但是配置基本都是一样:一个高三尺的圆炉灶,上面罩着一个铁棍罩子,老北京人管它叫甑(zèng),然后将二三尺长的松树柴,塞到甑底下去。卖肉的人,将牛羊肉切成像牛皮纸那么薄,巴掌那么大,再用碟儿盛着,放在柜台或摊板上。当风吹过时,松火柴在炉灶上吐着红焰,还散发出缭绕的青烟,青烟随着风吹散,闻到这股香味的人,就会忍不住循香而来:“掌柜的,来两碟!”

而这炉子四周,一般会有四条矮板凳,不过,要想找一个完整的座,可是件不容易的事。这时,很多人就是径直走过去,将长袍儿大襟一撩,把右脚踏在凳子上。店家伙计还会送上一碟葱白,一碗料酒酱油的调料。食客此时夹起碟子里的肉,蘸点调料,立刻送到铁甑的火焰上去烤,再放上葱白,于是肉香味、葱香味、酱香味、松烟香味,融合一处,铁烙罩上吱吱作响,筷子越翻越香。张恨水对这道美食非常迷恋,常常换着花样吃。

张恨水对北京街头巷尾的小吃情有独钟。年轻时,张恨水忙于办报,写小说,废寝忘食。在他家附近有条小河,小河拐弯处有一家小馆子,店面不大,只有三四张桌子。通常情况,张恨水写作至下午。上午来了客人,张恨水会拉上客人到这家小馆子吃饭。小饭馆吃什么并无定式,也不按菜单,客人走进厨房,看有什么食材,现场搭配。张恨水对菜肴的刀工、火候都不讲究,食材的搭配也不严格,客人想到什么,只要有食材就可以,价格也不贵,吃这样一顿饭,三五个菜,七八个菜不等,花费也就八九毛钱。

猜你喜欢
正阳张恨水烤肉
与酒肉无关
夏日正阳
止谤莫如自修
张恨水谈择妻:要找一个能了解我的
秋风
“淡定哥”张恨水
烤肉自助
真假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