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勇
体检或者疾病诊断过程中,会出现一项肿瘤标志物增高或者身体某个部位出现阴影的情况。同时如果身体上出现莫名的疼痛和消瘦,医生都会建议做PET-CT进行进一步检查。对于这个名词很多人都存在困惑,PET-CT指的具体是什么?对我们身体检查有哪些意义呢?
1.PET-CT检查是什么?
PET-CT检查的全称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主要通过PET-CT示踪剂在分子水平的动态无创定量对药物和代谢产物在生物体中的生化、生理变化进行观察,进而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可以将我们人体比喻成为一个大家庭,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所有的细胞都能够进行正常的营养代谢。但是如果遇到异常的情况,比如肿瘤细胞会在身体中毫无章法的肆意生长,并从正常细胞中掠夺营养,所以肿瘤细胞的出现就是大家庭中出现强盗,将家庭中正常的营养进行掠夺,使得人体必须要通过其他的外在条件获得营养。
PET-CT检查主要是利用PET-CT示踪剂对人体内异常细胞进行探查和追踪,了解身体哪个位置对营养掠夺的最强烈,进而对肿瘤进行鉴别和分析。
2.PET-CT检查的作用分析
PET-CT检查中是将PET图象与CT图象进行有效融合,这种结合方式能够充分利用CT的精度和成像速度优势,对PET图像的衰减情况进行校正,通过这种结合方式能够充分提升监测效率,实现1+1大于2的目的。
PET-CT检查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率非常高,能够精细到0.5公分左右,准确率达到90%以上。换言之,一般直径超过0.5公分以上的肿瘤病灶,90%以上都可以检测出来。同时PET-CT检查方式对于恶性肿瘤的检查和鉴别率也比较高。恶性肿瘤在治疗中需要进行分期检查、疗效评估、复发监测以及放疗生物靶区测定等,PET-CT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作用。同时PET-CT能够实现对人体360度无死角肿瘤检查和诊断。
3.PET-CT检查的辐射量
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主要为放射性核素和CT检查两方面的内容,放射性核算为18F-FDG,其中含有能量非常高的γ射线,輻射计量为2.1×10-2mSv/MBq,每次检查的辐射计量为3.9mSv.CT检查的辐射剂量比较低。所以PET-CT检查的总辐射量为15mSv,相对于常规局部CT检查来说辐射剂量更低,在辐射安全接受计量内。
4.哪些人适合做PET-CT检查呢?
PET-CT检查主要针对的是肿瘤病人,通过PET-CT检查有利于对肿瘤良性和恶性的进一步诊断和鉴别以及肿瘤是否存在远端转移等方面的判断。同时PET-CT还有利于对仅发现转移灶病人的原发灶查找,恶性的分期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治疗效果的监测,为临床医生的活检以及放疗等提供依据。同时对于心脏病病人来说,PET-CT还可以用来对心梗患者心脏缺血以及心肌细胞活性等方面的检查,有利于冠状动脉的确定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
此外,PET-CT还可以用于肿瘤高发人群的检查,比如具有恶性肿瘤疾病史、长期生活在环境污染地区、职业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人群的检查。或者对HPV感染史病人以及肿瘤早期筛查。
5.PET-CT检查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PET-CT检查一般需要先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在就诊时病人要携带全部病例资料,包括诊疗的CT片等,有利于大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在检查前6小时需要先禁食,也不得摄入任何含有葡萄糖的液体,包括静脉注射补液,而且不得做剧烈运动。妊娠期妇女不得做PET-CT检查。
在检查前,注射核素后病人需要保持平静的状态,在候诊室静坐或者静卧,并喝少量的白开水,有利于在检查前先排尿。同时在检查过程中病人需要在检查床上平躺30分钟左右,所以如果病人无法平躺或者存在意识不清,肢体不受控制的不适合做PET-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