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020-06-29 15:46潘耀新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潘耀新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识文断字,提高语文综合能力,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包含的德育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语文材料中的德育精神,教師要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智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一、德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也在不断革新,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而德育教育便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下,德育教育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各个教学领域都开始挖掘德育精神。而德育之所以备受重视,成为教育领域研究探索的课题,主要在于德育有着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第一,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发展目标,新课改提出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念的确立。由此可见,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被摆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促使学生实现智力与素质的共同发展,德育教学的实施也是新课程改革颁布的初衷。

第二,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正确价值观。学生的思想品质需要从小树立,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容易被身边的不良因素影响,造成对事物的错误判断。因此,教师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当今用人市场上,不仅要求人才具备扎实、优秀的专业技能,还要求人才拥有良好的德行。所以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德育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使人才适应当今的用人市场需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阅读教学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情感,既有爱国、爱自然、爱劳动等情感,也有助人为乐、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等精神品质,无一不是德育素材。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开展德育,让学生在文章重点语句品析和思想内容解读中得到思想道德素养方面的熏陶。为做到这样,教师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德育内容,提炼出文章中能够体现中心思想的语句,让学生在重点语句品析中深刻地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从而渗透德育。

如讲《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讲述了五位战士为了革命不畏牺牲的爱国精神。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笔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一同品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笔者要求学生找出这段语句的重点词汇,如“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等,并仔细地揣摩、品味,体会战士们当时的心理状态,进而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不畏牺牲的爱国精神。这样一来,笔者通过带领学生品析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了解体会爱国情感,并以情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结合写作教学渗透德育

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德育渗透的有效渠道。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认识事物过程中,运用语言和一定的写作技巧描述事物,进而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在事物的观察、分析、认识过程中,学生会触发自身的各种思想情感,对事物产生一定的见解,把感性认识升华至理性认识层面,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达到德育目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写作教学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组织一些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体会。待学生对活动内容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想所感写成一篇简短作文,使学生升华自身的感性认识,以获得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如当前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不懂得劳动、付出。对此,笔者组织了动手实践活动,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身参与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照顾付出。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一篇作文,借写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创作过程中,学生把自身的所感所想升华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层面,增强对劳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懂得劳动、感恩、合作,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

当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除了借助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外,自身也是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也喜欢模仿。有不少实践证明,小学时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至可以与家长对学生的影响相提并论。由此可见,教师完全可以将自己打造成为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塑造学生优秀精神品质的榜样,以自身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规范学生的言行,锻造学生的思想。比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用语,面带微笑地上课,不嘲讽辱骂学生,不体罚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在下课后,同样严于律己,严格批改学生作业,严谨备课,以自身的爱岗敬业态度来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除此之外,教师自身也应该成为爱学习的人,比如给学生讲一讲自己的学习经历、课外阅读经历,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爱读书的,从而以此激励学生成为爱读书的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德育精神,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深挖语文中的德育素材。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德育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帮助学生加强对德育的理解,使德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学习和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程锦.网络媒体中教师形象负面报道的调查研究——浅析负面报道对教师群体的影响[J].浙江教育科学,2010(6).

[2]李晓云,崔广忠.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