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明 钟玉端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同时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新形势下,“双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对“双创”人才的培养内容,要进一步推进和落实。为此,本文在简要概述“双创”人才的内涵之后,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为进一步探索“双创”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双创”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各用人单位所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为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双创”人才的重要基地。但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面对新形势,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双创”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地探索高职院校培养“双创”人才的模式,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1 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内涵
国家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政策理念的指导下,纷纷进行了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和策略的改变。对创新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进行的重大教育改革。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培养“双创”人才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培养人才观念上的更新。学校应該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可进行创新和自主实践创业的环境、机会,可以开展创业技能大赛、建立创业实验孵化基地、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实践等,还可以与校外的公司或企业等进行相应专业的课外实习,开展各专业创新和创业的培训,设立创新创业的奖项等,这样就能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较好的前提条件。第二,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适应创新和创业型人才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师应该要与时俱进地紧跟时代创新的关键的和创业的发展需求,对时势要有全面分析的判断,从而更新自己教学内容,也要在新理念指导下改进教学模式。第三,政府需要完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舆论引导等[1]。
2 高职院校培养“双创”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模糊
理想人才形成离不开有相对明确的目标定位,而不够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会出现人才定位较模糊的培养现象[2]。虽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但是对于“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是比较模糊。学校在“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明确,导致在学校教育容易造成理论知识学习与具体实践相脱节,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还是比较弱。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没有十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下,会导致就业方向较迷茫,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2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主,沿用高等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这种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是不符合专业创新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在人际交往、就业求职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很少甚至是没有,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容易忽略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那么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就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文化素养也相对欠缺,这也就使得创新创业人才综合素质能力还是较差。
2.3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教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都直接影响这“双创”人才的培养。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这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而专业教师相对短缺,还有教师自身没有及时地更新创新创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在这方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还没有及时改进,这样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相对于社会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滞后的,尤其是没有较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也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这都是由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出现的情况。
3 高职院校培养“双创”人才模式探索
针对高职院校目前在培养“双创”人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高职院校自身的“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以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机会,从而形成“社会需求——学校培养——学生实践”相互促进循环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3.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由于社会上需要的人才种类多样,对各专业的人才要求也有所不同,那么高职院校就应该根据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来制定合理的、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而不是一刀切地很模糊地定位培养“双创”人才。需要将“双创”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细化,并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落实。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自己本专业有个整体的初步了解,然后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下,进行较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相对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综合性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依据社会需求定位人才,这样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创新创业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现状。
3.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社会需求明确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对应地就需要改变传统高等专科教育模式。进一步合理地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在扎实和稳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将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根据各专业发展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此外,还需要增加学生的校内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与校外企业联合开设一些目前企业所需要人才的双创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对校外企业对双创人才具体要求的了解,便于做好双创人才发展的规划。
3.3 创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环境
高职院校“双创”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性和创造性[3]。这就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的锻炼和增强自身的能力。学校可以在校内多组织一些创新创业有关的技能比赛,比如级书创新比赛、创业设计大赛、创业演讲比赛等,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创新创业的咨询和资金奖励,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中寻找自己的课外实践导师,做好综合性的评价考核,不能让课外实践形同虚设,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结合,最终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构建“社会需求——学校培养——学生实践”相互影响的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婉萍.大学生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6-39.
[2]宁杏芳.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56-58.
[3]苟甚先.外经贸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5.28-29.
作者简介: 李学明,女,汉族(1972.04-),四川眉山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系总支副书记,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等相关教学工作及工程造价编制、评审、咨询、工程经济评价、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