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言尽的隐忍、期待与不甘

2020-06-29 12:37冯雷
广西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举子阿秀妻儿

冯雷

年届不惑,经历过娶妻生子、生老病死,生活中酸甜苦辣对于举子来说正如同一扇又一扇“虚掩的门”(《虚掩的门》)被逐一推开,“生活的杂碎”(《逼近中年》)差不多也已经吞咽了七七八八,这组诗基本上都是书写、表现日常生活的场景、片段的,色调顯得比较黯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一些诗人尝试通过书写日常生活的庸常、琐碎来拆解虚假的崇高和严肃,伴随着三十余年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实上成为最切肤的政治经济学,成为社会生活的最大公约数,诗歌当中的日常生活书写渐成大观。当然这股潮还可以剥离出许多不同的层次,比如说颂歌和赞歌依然受到重视和鼓励,又比如说有的诗人虔诚而恭敬地领受细碎的生活点滴,举子的这几首诗则对日常生活中不那么明快、轻松的一面施以怨刺,向人们提示了日常生活书写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六首诗里,《我们谈论公平时》充分显示了举子的诗歌技艺,作品的前半部分写得比较沉重,而最后的结尾却充满反讽,“圣诞节狂欢”更加衬托出之前“委屈”“眼泪”“受伤”的“重量”。《完整》和《逼近中年》的叙述最为饱满。前者结尾“银色的戒指”不禁让人想到《金锁记》,戒指套在手上,犹如阿秀救命的游泳圈。作品里最触动人的地方自然是“手”,隐含的冲突则在于肢体的完整和内心的完整该如何取舍。这自然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或许正因此,所以在世纪之交反映社会转型、民生多艰的文学作品中,人们对“阿秀们”的态度越来越宽容。“在生命的大河里一路漂荡”,既体现了诗人对阿秀的同情,也流露出面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力。这种交错复杂的感受在《逼近中年》里表现得更加强烈。妻儿在黑夜中已经睡去,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北野那首著名的《马嚼夜草的声音》,所不同的是北野的笔端洋溢着浓浓的幸福感,而举子则铺陈了生活的不易,因为旧病复发他隐隐“听见打斗的声音”,黑夜如同鲨鱼一般几乎要吞吃掉自己这尾“中年鱼”,而他最放不下的还是“我的爱人和孩子”。我觉得不应当把举子的这首诗简单地理解、归类为抒写苦难,《逼近中年》其实呈现了日常生活中难以言尽的隐忍与期待——“嘘。请轻一点/不要吵醒”,这似乎既是在告诫自己克制呻吟的声音,同时还表现出为了妻儿“等待黎明”、投身饲虎的心态。

举子的这几首诗读起来是有些沉重,但值得注意的是,抒情主人公一再自况为“那个受伤的人”“一个死不悔改的人”、一个“保持这个姿势等待黎明”的人,由此不难体会到诗人面对生活艰辛时那种顽强的不甘和斗志,这使得他的一些诗句如同名言警句一般紧实,比如像《赌命》里的“大山不能向你靠拢。你没有了靠山”等。在一篇随笔中,举子曾写道:“如果我是上帝,我同意缪斯将诗歌写在天空上,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的心灵上。”把诗歌写在人民的心灵上,这种浩大与阔达令人钦佩,而这种艺术抱负或曰艺术野心可能正是举子的诗歌那种内在力量感的来源。

→ 冯 雷 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日本东京大学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责任编辑   冯艳冰

特邀编辑   陆辉艳

猜你喜欢
举子阿秀妻儿
阿秀
唐代旅馆诗中的举子形象
分别一年后,难民营再相聚
阿秀婆婆的针线活儿
孙建平
阿秀婆婆的针线活儿
加拿大52岁男子抛弃妻儿 变身6岁小女孩
加拿大52岁男子抛弃妻儿 变身6岁女孩被收养
回乡的路
论唐代举子的科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