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茹茹?郭如颖?张晓靓?王顺花?徐艳丽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河南某县、山东2个县、青海某县共计144名农村老年人,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 结果 农村老年人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严重,且不存在性别、年龄差异。 结论 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与多种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应该得到家庭的支持、社区的努力和政府的关注。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36.5%。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峻的今天,我国老龄人口增多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来讲,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之研究较少。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素质,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老年人口的整体健康素质。因此,研究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思考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何使农村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更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内容。通过调查和研究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对提出促进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的对策,对提高农村老年人个体的生活、生命质量以及家庭的幸福和睦均具有指导意义。为此,本研究尝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访谈法,据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河南息县、山东阳谷、广饶、青海互助县四个县区,各取1个村≥60岁的老年人,共144人,年龄60-89岁。排除不能完成量表者。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45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SDS共20个问题,按1-4级进行评分。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SAS共20个问题,按1-4级进行评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
为了更好的研究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排除因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等无法完成量表测评者,此次调查还伴用访谈的方式,调查人员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进行询问,被试者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自评,调查人员记录并协助完成问卷调查。
1.3 统计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农村老人抑郁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农村老人无抑郁症状17人(占11.8%),轻度抑郁72人(占50%),中度抑郁53人(占36.8%),重度抑郁2人(占1.4%)。这说明,农村老人抑郁情绪较严重。
2.2 农村老人焦虑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农村老人无焦虑症状36人(占25%),轻度焦虑57人(占39.6%),中度焦虑47人(占32.6%),重度焦虑4人(占2.8%)。这说明,农村老人焦虑程度较严重。
2.3 农村老人焦虑、抑郁情绪性别差异
本研究共回收144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老年人81人,女性老年人63人,對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农村老人焦虑、抑郁情绪均性别差异均不显著(P>0.05)。
2.4 农村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年龄差异
本研究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其中年龄最小老人60岁,年龄最大老人89岁,对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年龄差异均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状况比较严重,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通过调研过程中与老人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其复杂的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收入水平低、生活条件艰苦、体弱多病难就医、留守生活单调封闭、家庭矛盾较多等,这些都会引起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首先,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低。我们调研的老年人中,大部分老年人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养老环境较差。由于身体原因和缺乏固定收入,农村老年人不再从事农活之后,他们的晚年收入来源除了政府补贴,其他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都严重依赖子女,这对于本就不太富裕的农村家庭来说,子女负担必然加重,因而可能会导致家庭矛盾加深,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第二,农村老年人的躯体疾病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较大。农村老年人由于常年体力劳动过度劳累,身体状况一般较差,尤其以慢性病和重病居多,医疗费用成为老年人的沉重负担,甚至也会因经济短缺而拒绝就医从而导致躯体症状更加严重。疾病本身的痛苦和疾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引起老年人一系列消极反应,引发或者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第三,农村老年人以留守老人居多也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之一。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农村家中子女通常外出务工,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老人独自生活居多。大多数留守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下降,但是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缺乏生活照料,同时老人与子女交流沟通少,也难以获得子女的精神支持。
第四,农村老年人缺乏文娱活动。在农村,老年人娱乐设施和娱乐方式较缺乏,仅有的娱乐活动形式是打牌、看电视、聊天等,集体活动几乎没有。农村文化供给的缺乏造成老人无聊、孤独寂寞,无法排解不良情绪。
3.2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存在性别差异分析
以往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中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存在着性别差异,但是本研究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与中年期的男女同化使得性别特征差异减小有关。根据发展心理学,男女同化指的是人在中年期时,男性在原先的男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表现出温柔、敏感、体贴等女性特点,而中年女性则逐渐表现出果断、大度、主动等男性特点,即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变化趋向,这种“男女同化”反映出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因此,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因为“男女同化”而削弱了性别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 建议
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4.1 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家庭的精神赡养职能
家庭是老人安度晚年的场所,更是老人获得精神支持和关爱的港湾。建议党和政府利用多方渠道引导社会舆论,把尊老爱老助老宣传教育作为推动家庭养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例如把敬老爱老助老纳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考评范围,通过进行统筹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全社会尊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引导家庭子女除提供给老人必要的经济支持外,也要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例如鼓励在外打工子女就近就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经常给老人打电话,有时间多回家与老人沟通,使老人的精神得到慰藉。
4.2 农村社区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关怀
农村社区可以利用空闲场地加强对农村老人娱乐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的建设,通过举办适合农村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和集体,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为老年人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条件;可充分整合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定期开展有关老年心理健康、照料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其精神养护技能。
4.3 发展农村经济,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经济基础、物质生活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水平和精神生活。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对生活有较高的自主支配权,往往比较乐观、自信,而经济条件较差的老人,则较多体会到生活的不尽如人意,容易精神倦怠。因此,政府要提供支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老人生活水平。除了发展农村经济,政府目前提供的养老保险制度只能满足老年养老的基本需求,一些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更高需求可能需要商业保险的介入。建议农村基层政府在探索新型养老模式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比较符合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险。
5 结语
总之,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多种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应该得到家庭的支持、社區的努力和政府的关注。(指导老师:徐艳丽)
参考文献:
[1] 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09).
[2] 迟晓华,吕静,王双艳,等.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04).
[3] 邱莲.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08).
[4] 刘晓芹,郑德伟.潍坊市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英才学院大学生专项课题(编号:18YCYBXSRW05 )。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