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在新时代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冲击下,老城区的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更新不应只建造繁荣的都市高楼景象,也需要对一些老城区历史文化采取保护措施。从改造设计的角度,以南京市秦淮区的老门西改造设计为例,并试图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老城区;居民生活;改造设计;共享生活
1 区域分析
老门西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秦淮区,在南京市京城门往西边的一片区域,所以称之为老门西。自古以来老门西一带的地理环境非常优越,长期是高官、文人以及老百姓选择居住的地方。老门西区域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时期就成为了当时城市的经济重要地带,并聚集了当时重要的制造业与贸易。随着时间往后,秦淮区的老门西与老门东等地区的功能逐渐有一些转变,逐渐变得以为百姓提供居住作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2 区域现状及存在问题
(1)南京市老门西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紧邻地铁一号线,周边的学校医院商业等系列配套设施齐全,与我国著名的江南园林愚园相邻,南边紧挨着南京城墙和秦淮河。
(2)老门西区域的历史文化悠久,基础设施的更新与投入较少,大量的建筑物年久失修,甚至无人居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非常小,造成居住环境差空间少且拥挤,居民的生活舒适感不高。同时区域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私搭乱建的情况比较明显,使老城的建筑肌理和格局收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区域内的街区风貌比较混乱、无序。公共服务设施存在诸多不足,老门西区域内的公共厕所和垃圾回收点未能均匀覆盖,居民的公共休息空间与娱乐的空间少等多方面问题。
(4)街区内的交通问题也非常突出,道路狭窄,交通性差;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车辆缺乏管理,严重影响区域内的面容和交通。
3 老城区建筑与街区的公共空间活力再生设计原则
3.1 保留地域性原则
城市中的老城区的公共空间的行为主体是当地的居民,生活方式展现了居民们的居住文化。在旧城区的公共空间改造上,保持老城区的原有特征,需要去了解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方式,然后根据其行为习惯去设计。这样才能把文化内涵通过设计以实质的空间进行传达,从而提高街区公共空间的人气与活力和保持并增加场地拥有的吸引力,使得老城区的居民交流更加便捷,营造展现出生机勃勃的街区居住文化与人气。
3.2 以人为本的原则
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了解并关注区域内的年轻人、老年人、儿童等各类人群,按照对象是不同人群,然后根据其行为特点并进行合理的规划空间,原来城区中的居民和商户等人群的需求也要进行分析和规划。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空间上可达性的优化,适当增加相应配套设施和公共空间和加强交通上的管理,使区域内的空间通达性的有所提升,完善老公城区共空间与交通。
4 改造策略和效果
改造方案从增加空间的使用率,满足周边附件居民的生活娱乐等需求来展开设计,优化后的空间分为两大块。消除原有公共空间的生活环境杂乱状态,在保持原有的植物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绿植加强区域内的绿化,改善优化老城区的公共空间条件。
4.1 具体措施包括
(1)原有街道的位置和原始宽度不改变
(2)老城区原有的建筑和布局保持不变;可适当加入材料、肌理、色彩等元素融入公共空间设计
(3)在原有的公共空间基础上,通过架设新空间的设计手段,增加原有公共空间的面积,使其达到“1+1大于等于2”的效果
(4)利用原有的公共空间和设计改造后加入的公共空间,为其居民合理的增加能使用的更多的社区公共开发空间,并且可以将部分的厨房家务等系列活动尽可能多的带到公共空间中,形成不一样的具有生活特色的空间。
4.2 设计效果
(1)共享空間组织
改造设计以原有的场地为基础,保留原有的场地建筑布局,在原场地的上方架起一个空间
(2)共享公共空间
5 结语
老城区的公共空间通过改造设计不仅是旧场地和建筑周边的环境的阶段性改造,它还涉及到城市的公共空间的发展能否带动社区居民的生活积极性,是否使得公共空间成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否能展现老城区内的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的转换模式,能否唤醒老城区的社区的活力等等。因此对于城市中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的设计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代耀祖,王畅.探索分析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老城区新规划改造的关联——以南京市老门东区域规划改造设计为例[J].规划与设计,2018(05).
[2] 潘梅霞.浅析旧城改造中历史建筑的再生设计——以武汉汉正街旧城改造为例[J].规房地产导刊,2019(02).
[3] 李晴,常青.“城中村”改造实验——以珠海吉大村为例[J].城市规划,2002(11).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