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
古人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今生与书结缘,实乃我人生之大幸。
早年当学生时,因为知道农家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出路,读书便成了我唯一的志向。师范毕业后教书,知道学生中有许多与我当年一样的农家孩子,所以教好书便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要把书教得更好,仅读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教書之余我还得继续读书。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无论古代的、现当代的,无论中国的、外国的,也无论过去读过的、没读过的,但凡与语言文学有关的书,我都四处搜罗。茶余饭后,夜深人静,我尽情享受着读书的苦与乐。
书读多了,手也开始痒了,于是我也东施效颦地涂鸦起来。嘿,没想到,几年过去了,还真有了一点儿收获,自己写的三本书堂而皇之地进了县城书店。
因书教得不赖,写书也有了点儿小名气,我便在县文化馆当了一名文学创作干部。要写好书,就得读更多的书。图书馆就在单位旁边,我便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即便如此,只要上街,路过书店门口,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一头钻进去,而且每一次都不甘心空手而归……
大半生的读书生涯,让我深深感受到:人生旅程中能与书相伴,真是一大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2003年那个暑假,一是家庭突遭变故,昔日的温馨化为不尽的伤痛;二是出版社本已谈好要出我的小说集,也因经济效益问题而搁浅。那真是一段黯然无光的日子,正在这时,我收到杂志社寄赠的路遥著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
因见作者是路遥,便带着曾经阅读《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感动,带着对路遥的崇敬和怀念,我翻开了它。“路遥的早逝,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启示:平凡的世界里有着严峻的人生观。”这是书中序言里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我好一阵震颤。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路遥也遭遇过种种不幸和磨难。从表面上看,我的经历与路遥有点相似,但在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尤其是在面对逆境时的乐观与豁达,我哪能及路遥的万分之一?
在这本书里,路遥给出了最好的回答:“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作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的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是啊,何为幸福?在书中,路遥的朋友、一名杂志社的记者说:“路遥总是在自己为自己设置的苦楚中劳作着。”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就是路遥。我开始了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对人生加以思索。
精神的枷锁卸下了,心头也轻快了。当我重新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后,我的劲头儿又回到了从前,甚至更甚于从前。我的工作比以前更出色,我的创作也频频开花结果。
至今想来,读了那本书后,最重要的收获不是我因此而得到的回报,而是从那以后我参透了一个道理:人生要平平顺顺、轻轻松松就不一定充实,而充实的人生往往并不平顺和轻松。正是这个道理伴我越过一道又一道人生坎坷。
是的,只要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必定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就会在周遭飘逸散发;那如兰的芬芳,就是我们留存于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痕迹。